<h3>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h3> <h3> 在观看《恐龙灭绝》纪录片中说到,幼年霸王龙出生时有三公斤,到成年时会成长为体长12—15米的大型恐龙,12米到底有多长?如何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数学与长度问题)具体到孩子们能理解的、可操作的实践活动,进而解决孩子们对数、对长度的感知,为此我们在《恐龙》方案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究活动:</h3> <h3>活动一、11月27日《闯关活动:认识测量工具、学习基本的测量方法》</h3><h3> 今天孩子们化身为小勇士要进行闯关活动,首先我们认识了闯关的必备法宝“直尺”,有了法宝还不够,要学会法宝的操作方法,用法宝闯关时,先要找到零刻度线,对齐物体的边缘,不能倾斜。</h3><h3></h3> <h3>闯关一、用直尺测量积木;<h3></h3></h3> <h3>闯关二、测量拼板;<h3></h3><h3><br></h3></h3> <h3>闯关三、测量固体胶有多长?孩子们在进行测量闯关时,老师会来回巡视,及时对孩子们的测量过程进行指导和纠正。<h3></h3></h3> <h3>闯关四、直尺的长度有限,接下来的闯关需要用到更有威力的法宝“软尺”,在介绍过软尺的操作方法之后,孩子们开始自主进行测量活动,由于软尺的特性,孩子们的测量对象有了更大范围的延伸。<h3></h3></h3> <h3></h3> 量一量小伙伴的肩有多宽?<h3></h3> <h3></h3> 给老师量量😊<h3></h3> <h3> 通过今天的闯关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了常见的测量工具,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也巩固了对数字的认知,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用处。<h3></h3></h3> <h3>活动二、11月28日《量一量12米有多长》<h3></h3><h3> 一张测量清单、一支笔、一把直尺,开动吧!每位孩子选择五个物品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测量结果。巩固学习测量方法,同时练习孩子们的表征、记录能力。</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一百厘米就是一米,用软尺看看一米有多长吧。<h3></h3><div>十二米的恐龙有多长?一起来量一量吧。</div> 一米<h3></h3> 两米<h3></h3> 三米<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十二米!!<h3></h3><div>数一数地面上的十二个标记,十二米这么长呀。</div> 小朋友伸开胳膊的长度差不多是一米,十二米需要多少小朋友手拉手呢?<h3></h3> 哈哈,成功啦!原来十二米长的恐龙就是十二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h3></h3> <h3> 知识的获得可以是被直接告知的,也可以是通过体验感知获得的,前者往往是被记忆的,它抽象不被理解,不易内化;而后者是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习得的,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结果,更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恐龙》方案中,关于“12米”,可以是老师直接告诉孩子,但是孩子们就会丧失一个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藉由“12米到底有多长”这一疑问,开展关于数字、测量、记录等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探索,让孩子们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