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30】香菱学诗与黛玉教诗

润物无声

<h3>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h3> <h3>  黛玉者,“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h3><h3> 87年的《红楼梦》,陈晓旭诠释的林黛玉,风雨30年,屹立在世人心中 ,早已定格成不朽的经典。</h3><h3> 剧中,黛玉同情香菱,这位大观园第一才情女子,欣然收徒。</h3><div><br></div> <h3>  </h3><div>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div><div>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div><div>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div><div>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div><div><br></div><div> 以《咏月》为题,香菱学诗写的第三首,博得了众人的赞赏。为什么?除首联外,句句都离开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div> <h3><font color="#010101">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落入俗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这首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这首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是怎么学写诗的呢?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连续两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启示:作为学生,若想学有所成,需如饥似渴全身心投入,不怕失败,苦心虚心,执着忘我。</font></h3> <h3>  当初,香菱拜黛玉为师,香菱一见黛玉就说明求教之意,黛玉欣然允诺。黛玉是怎么教香菱学的呢?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h3> <h3>  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无疑,这是在说诗的要领。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h3> <h3>  </h3><div> 第二次,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宝钗也参与了指导。</div><div><br></div><div> 启示: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循循善诱,严而不苛,引而不发,绝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尝试。</div> <h3><br></h3><div> 香菱学诗取得成就的原因,归结起来有四点:良好的资质;自身苦学追求;极好的引路人;大观园良好环境的熏陶。这一节,曹雪芹热情讴歌了苦命女子对艺术的苦心追求。教诗与学诗,对于今天的教育,师与生,教与学,有着良好的启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