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1965年12月18日当我含着泪水随父支边云南保山离开民意路中学时,心里除了对三<一>班老师同学们万般不舍的同时,心心念念的还有校广播室。</h3><h3> 记得我们从11中搬回新校宅的头个月的某一天我在校佈告墙上看到了一项通知:学校准备组建广播室,招校广播员!这让我心动不已!我爱好播音员工作也自信普通话是同龄人的佼佼者。记得当时的招考老师是袁瑩、王兆梅、赵先寿等老师。我报考的诗朗诵题目是小说巜红岩》里叶挺将军的巜囚歌》,当我从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词中回到现实时,分明从考官老师的脸上看到了满意两个字!果然没几天录取榜上有我的名字,同时录取的有65届陈行健、还有我们这届的同学:三班徐华丽、楊小珍、六班戴秀春、五班周健胜等等。就这样,我们学校广播室成立了,我们成为了校广播室第一届播音员!当时的骄傲之情不溢言表!负责广播室工作的是袁𤯵老师和雷福行老师。</h3><h3> 从此我们开始了校播音员的生活,一个星期几乎都有一至两次的播音机会。轮到谁值班,我们就要早上6点到校,温机后,在同学们到校后,早上6点30分正式开始广播,二节课后是课间操时间,每天由徐华丽同学親自播叫眼保健操口令,全校师生在她稚嫩好听的童音中完成眼保健操的眼部护理,成为校园一道风景,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记意犹新。每堂课间10分钟以及下午2节课后值班的播音员都为同学们播放好听的精典的音乐及校教导处的临时通知等等,直到校园一片宁静最后一位同学离校后我们才踏着月光放学回家。14岁年龄的我们就从这里接触了许多精典音乐歌曲古诗词,以及为大众服务的教育理念深深植根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学校每次大型活动和运动会,我们都是当然的筹备人员和工作人员,每次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看到与我们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校园之中!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无疑为我们漫长一生中身心的修养,情操的陶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谢谢母校的栽培,使我到达边彊保山一中后,偌大的百年校园竟然没有广播室,于是在我的创意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保一中也有了自己的广播室,我仍然是保一中的第一批播音员!经过一年10个月知青下放浠水后回城被黄石东方红钢铁厂招工,巧的是厂政工组正在筹备广播室,我经过面试顺利被录取为厂广播室的第一批播音主持人之一,这次面试的诗朗诵题目是毛主席的老三篇巜为人民服务》!</h3> <h3>我和戴秀春</h3> <h3>楊小珍和徐华丽</h3> <h3>我们仨的豆蔻年华</h3> <h3>我们仨</h3> <h3>我们仨和王兆梅老师</h3> <h3>这是1965年学校组织的一次大型街头活报剧的剧照,我保存至今!里面有你们的身影吗?右一是我们班同学易文军,牺牲在68年河南抗洪抢险中</h3> <h3>我们和赵先寿老师</h3> <h3>十几年前,周建胜 徐华丽 王世萍 陈行健四位昔日的播音员相聚在赵先寿老师工作的地方:湖北大学校园!饱经风霜后的我们依然风流倜傥神釆奕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