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去年11月中旬的那个晚上,我主持了第五届世界古田人恳亲大会文艺晚会。</h1> <h1> 会上,来自马来西亚曼绒会馆的华侨陈逞龙先生演唱了一首非常抒情的歌曲《古田人》。<br /> 头天晚上,是彩排。当陈先生走上舞台,唱出第一句歌词之后,我看见,他全身心投入,唱得非常动情。我在舞台一侧静静地听着他深情的演唱,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的父辈在马来西亚艰辛打拼的场景……<br /> 在海外的古田乡亲从没有忘记祖籍地!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他们的根在中国!<br /> 第二天晚上七点,晚会正式开始。在聚光灯下,我开始了主持:"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乡亲:古田,一向被人们解读为十口在内,十口在外,这是因为古是十和口组成,而田也刚好是十和口组成。今天,世界古田人恳亲大会在古田举办,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古田县内人口43万,而在海外,在世界各地,还有三十多万的古田乡亲,归侨和侨眷也超过十万人,这两者均占宁德市总数的百分八十……"</h1> <h1> 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田乡亲代表静静地听着,我恍惚看见,他们的眼睛中有晶亮的东西在流动……<br /> 一眨眼,这场盛大的聚会过去整整一年了!<br /> 一眨眼,时序又到深秋,大桥镇的柿子又可以做城柿丸了!</h1> <h1> 前不久,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个大桥镇的华侨准备在这个时节从马来西亚回到故乡。不为别的,只为能踏上故土,尝尝故乡那口感纯正的时令风味特产!<br /> 我心中一动,不由得又想起了去年世界古田人恳亲大会上马来西亚华侨陈逞龙先生演唱的那首声情并茂的《古田人》……<br /> 我知道了,这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流露。对于在一个生活在异国他乡,时时于月圆之夜想念故乡的华侨来说,故乡枝头上那红灯笼似的柿子,和一个个玲珑可爱、甜糯可口的柿丸,那就是人间最美的风景啊!</h1> <h1> 我还知道,对于许多海外乡亲来说,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但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他们永远心系着故乡、故人和祖国……<br /> 古田县属于"福州十邑",建县于公元741年。福州十邑包括闽侯县、福清市、长乐市、连江县、闽清县、 古田县、永泰县、平潭县、屏南县、罗源县。这十个县同属福州文化圈,通行福州话,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br /> 古田虽然是一个山区县份,但勤劳质朴的古田人却从来没有被山峦遮蔽了眼睛。他们当中的一些勇敢者不安于现状、敢闯敢干,很早就开始向外讨生活下南洋!</h1> <h1> "南洋"包括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11国。在中国文献中,这一地区先后被称为"南海"、"西南海"、"东西洋",清代泛称"南洋",后沿用至20世纪中期。<br /> 下南洋和走西口、闯关东是中国近代三次移民潮。 "闯关东"、"走西口"属于国内移民,而"下南洋"则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的移民潮。长路漫漫,"下南洋"是一页由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充满了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br /> "下南洋"自明代中叶开始,在1950年代戛然而止,持续近300年。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名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当苦力"。<br /> 实际上,早在1885年,古田人叶颂林就移居高丽(今朝鲜、韩国),成为闽东移民海外有记录的第一人。他还先后撰写发表了《釜山琐谈》、《釜山形胜》、《三韩琐记》、《莱海琐言》等文章。后来,大桥镇坑头村人吴际虞也赴高丽谋生。相传他精通高丽语,高丽王想招他为附马,但是他因家有贤妻钱氏而婉拒。<br /> 古田人大量移居海外,则始于二十世纪初。当时,闽清人黄乃裳来古田宣传发动,先后三批召募农工前往马来西亚砂罗越开发诗巫、实兆远(据说谐音"实在远")。 从此,诗巫、实兆远成为古田人下南洋的最初落脚地和今天的聚集地。</h1> <h1> 据资料记载:1900 至1902 年,黄乃裳率领福州十邑乡亲1118 人分3 批来到诗巫,安营扎寨于拉让江畔。第一批拓荒者92 人,其中69 人是古田人。1901 年2 月7 日,黄乃裳亲率第二批乡亲535人,从福州启程,3 月16 日抵达垦场。其中古田人200 多。第三批乡亲511 人,也由黄乃裳率领,1902 年5 月24 日从福州出发,6 月7 日抵达垦场,其中古田人100 余人。在福州十邑乡亲的拓荒先锋队伍中,古田人所占比例很大。<br /> 1901年2月11日,古田牧师陈长惠之子陈观斗率陈天送、林家谷、张济修等古田乡亲教友,由家乡步行至水口,搭汽船下省城,会同福州十邑同乡启程出发,赴砂罗越诗巫开拓"新福州"。1901年3月16日下午四时,古田同乡72人辗转来到目的地诗巫,因为在市区因无寄居之所,他们步行至新珠山,安歇于黄乃裳预先建造的茅屋中。后来,陈天送倡议古田同乡迁居至"王士来"垦荒开发。数日后,他们租船迁移。现在,每年的3月16日,被定为"新福州垦场纪念日"……</h1> <h1> 下南洋,路迢迢!古田人沿着闽江走向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海域。无论是在苍茫大海,还是原始森林,都曾经夺走许多古田人的生命。但坚强的古田人没有在困难和死亡面前退却,他们战胜难以想象的艰难,在异国站稳了脚跟,拓展了疆域。1904年,华工垦荒种植橡胶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由此吸引了更多国内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及各界人士。在民国初期至抗战前夕,形成了古田农民大量移居海外的高峰。随后,古田籍华侨迅速向马来西亚其它诸州,向新加坡、泰国等邻国扩散。</h1> <h1> 如今,在马来西亚国内竟然有一个乡村名叫"古田芭"。 "古田芭"的"芭",就是芭蕉的"芭"。在马来西亚,"芭"是地域之意,"古田芭"就是古田人居住的地域。"古田芭"属马来西亚诗巫市管辖,规模相当于中国的乡镇。在"古田芭",居住的竟然全是地道的古田人!他们讲古田话,穿古田民间式样的服饰,吃大米番薯,种黄瓜茄子,养猪羊鸡、鸭,用古田农村家庭常用的桌椅石磨、锄头刀剪,就连办喜事办丧事也都沿用古田古老的习俗。可以这样说,"古田芭"是古老古田的翻本。<br /> 时光荏苒。古田华侨迄今已繁衍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古田成为福建省十大重点侨乡之一,也是宁德市第一侨乡。海外流传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有福建人的地方就有古田人。"</h1> <h1> 第一代古田华侨的创业有目共睹。马来西亚是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的诗巫、实兆远,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和发展,已从昔日的蛮荒之地变成今日的繁华都市。而十邑中的古田人后裔也成为了这两座城市的主要族群之一。<br /> 古田人,南洋路;赤子心,中华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铁蹄践踏马来亚,当地的华侨用血肉筑起一座抗日丰碑。3年8个月的日占期间,当地华侨也奋起反抗,以华侨为主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在森林里和日军周旋,作战300多次,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br /> 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古田华侨曾经是一粒干瘪的种子。但他们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出发,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有目标,有勇气,用"锄头、斧头、人头"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如今的古田有华侨32万,占宁德市总数的80%,今天主要遍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南非、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美国、法国、新西兰、荷兰等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大桥镇侨胞数量相当于宁德市除古田县以外其他各县市侨胞数量的总和。</h1><h1> 十口在内,十口在外。故乡的圆月才最能打动游子的心,所以,我坚信,三十多万的古田海外乡亲心系桑梓,必将为祖国和故乡贡献出他们最大的力量!<br /> 长别离,思故乡……</h1><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