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11月24日有幸参加了由德州市教育局在陵城区明德小学举办的德州市名师同课异构授课能力的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中由来自不同学校的名师,用不同形式去讲解《梦回繁华》,这次活动令我大开眼界。</font></h3> <h3> 罗学辉老师用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把学生带到了宋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空前繁荣局面”。整节课富有诗情画意,老师运用了大量的古诗词作为衔接语,可以看出老师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h3> <h3> 郭仁鹏老师为我们开展了一场辩论会,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一名记分员。整节课主要分为这几个环节:</h3><h3>一 预习大比拼</h3><h3>二 谁与争锋</h3><h3>三 我来当导游</h3><h3>四 唇枪舍剑</h3><h3>第一环节是必答环节,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预习环节学生既解决了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体裁和写作顺序等。第二环节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郭老师利用学生熟知的《战狼2》的结局来引导学生对截断的《清明上河图》用意的理解。第三环节郭老师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田园风光、汴河虹桥、繁华宋颜以及赵太丞家分别让学生介绍,非常有趣味性,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一环节郭老师把学生分为正反方,分别谈作者利用《清明上河图》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的看法。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文章的重难点。就像专家评论的那样“语文要有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h3> <h3> 最喜欢的是孔振华老师的课,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在她的课上,她给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文章是死的,人是活的”,告诉学生上课不是考试,鼓励他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语言美。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她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提示,她自己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h3><h3>一 宏观角度了解 ,也就是断断清并写了一段顺口溜。</h3><h3> 把握全文要记牢</h3><h3> 走走停停段段清</h3><h3> 前瞻后顾更稳妥</h3><h3> 俯瞰全局思谋篇</h3><h3>二 中观角度了解 ,也就寻找概括性的语句,为此她也总结出了一个顺口溜。</h3><h3> 三段提纲又契领</h3><h3> 佳句美词有担当</h3><h3> 四段呼应自有序</h3><h3> 繁而不乱好文章</h3><h3>三 微观品味语言 ,也就是品味好词好句。这一环节的顺口溜。</h3><h3> 准确严谨科学范</h3><h3> 巧用修辞效果好</h3><h3> 过目难忘画面美</h3><h3> 繁华落后情感载</h3><h3>这节课我体会到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载体。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h3> <h3> 禹城齐鲁中学的王慧霞老师这节课大致是通过解决生字词,介绍说明文,分析课文句子,分析文章题目,小写作等几个环节完成的。整节课利用小组教学学生自主体会文章优美语句,这节课王老师注重语言训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带领着学生体会藏在画作背后的心情。</h3> <h3><font color="#010101"> 崔红霞老师也是利用小组教学,她把全班分成了六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起了一个华丽丽的名字。一组是文体解读组 主要的任务是解决本节课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运用,通过说明方法品味优美语句。二组是历史溯源组 主要的任务是介绍宋朝的那些小故事。 三组是主题探讨组 主要的任务是探讨在盛世危图中看出的隐患与危机等问题。其他组作为奖励小组分享一些文化常识。这节课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font></h3> <h3> 最后王忠利主任做总结,他说我们要回归尝试,解放自己。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发展。建议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