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林群宁

<h3>&quot;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quot;,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呢?正所谓世界上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对孩子教育上的缺失。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可。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读书十几年,但是如何让孩子真真正正理解到书中的真谛,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我想未必每个家庭都做得到。包括我自己家的小孩,教育上,我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其中,有困惑,有迷茫,也有坚信……所以我总结这文章,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希望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亦能检讨错失,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培养孩子方法。</h3> <h3>人生教育分为四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其中的童蒙养正尤为重要。</h3> <h3>幼儿养性一一优美人格的奠定</h3><h3>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长远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h3> <h3>童蒙养正一一圣贤智慧的陶冶</h3><h3>当幼儿渐渐成长,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增进,此时即应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识未开,仰赖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问题</h3> <h3>少年养志一一理想抱负的鼓舞</h3><h3>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之时。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阶段。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h3> <h3>成年养德一一真实生命的开展</h3><h3>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尽力以求自立,更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日后与人接触应对日渐繁增,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真诚笃厚之意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h3> <h3>如果我们的社会像个大花园,那么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需要父母亲本著爱心,以四个阶段的教育为养份来灌溉幼苗,深信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花园,将会自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