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由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自由引导人民》一个死尸的局部画面 </h3><h3>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图中那位青年姑娘,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召唤着群众们勇往直前。她旁边一位群众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期待着自由的来临,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自由引导人民》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h3><h3> </h3> <h3>流民图 1943 蒋兆和先生是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画家。这幅画画于战争期间。这幅画看的我是难受,而且是越看越难受。蒋先生就因为画了这幅画被长期视为有历史问题的人。他所生年代因为战争所以苦难。看着描绘痛苦的画面,如果画面足够真挚,即便你从未领教那痛苦,你也会被感动。</h3> <h3>《洗浴风俗》(A Favorite Custom) 又译:《最喜爱的习俗》,是英国画家阿尔玛·塔得玛(Alma-Tadema)作于1909年的木板油画。这幅画是阿尔玛·塔得玛晚年所绘的少数沐浴画之一。面对此画,观者似乎有一 种亲临现场的感觉。</h3><h3>池中的水清澈见底,光线反照,充满着水气感。戏水的浴女伸手可触;更衣室内人来人往......该画上的的浴室均以考古实物为依据,多数是从庞贝遗址中的公共浴室处所拍的照片上临摹来的,可见画家创作态度的严谨。</h3><h3>塔得玛有很高超的绘画技法。他也因其对织物,肌肤和大理石的纹理与色彩的再现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大理石,他认为是他"处理得最美丽的材料"。在此幅画作中,塔得玛用荷兰小画派的反差对比法,以白色为底色,细致地刻画出了室内光洁的大理石的石质,使整个浴室达到了明快的视觉效果。</h3><h3> 我的感受,这幅画画出了古希腊罗马贵族的象征。从画面的构图上看它的近景中景远景交代的清楚。在色彩方面作者把光影画的透明。看的我很是享受。</h3> <h3>《哥伦布之梦》是萨尔瓦多·达利于1958年到1959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萨尔瓦多·达利的画常搜集梦幻中的表现题材,《哥伦布之梦》(一译《哥伦布发现美洲》)取材于15世纪末哥伦布亲率三艘中世纪后期的木帆船,顶着惊涛骇浪,经过70天旅程,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一段史实。</h3><h3> 达利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充满着重重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办法是精神堕落和呆痴"。所以他总是把性、死亡、梦境与变态心理等作为其主要的描绘课题。《哥伦布之梦》表达了画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的逃避,希望让逝去的哥伦布再一次发现了人类的精神新大陆。 </h3><h3> 我认同哥伦布的再一次发现。</h3> <h3>《撑阳伞的女人》 (La Promenade 或 La Femme à l'ombrelle) 作者: 克劳德 莫奈 Claude Monet</h3><h3>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共画了三幅。1875年,莫奈以妻子卡美伊为模特儿,画了第一幅《撑阳伞的女人》(现藏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画廊,配图)。在三幅画中,以这一幅最为成功,比较起另外二幅,这幅的场景更有戏剧性,描绘出人物的奔放感,笔触也更为大派。由这幅作品中可看出莫奈在肖像画上的功力也十分优异。1892年,莫奈与爱丽丝·欧希德再婚。1886年,莫奈曾以爱丽丝与前夫所生的女儿苏珊娜为模特儿创作了后续两幅,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h3><h3> 我看过一部动画电影名字叫起风了,这个画面于那电影情节在我看来是一致的。</h3> <h3>《森林之神与仙女们 》创作年代 1873年 创作者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法国 ) 这是一幅充满形式美感的作品。画家描绘了美丽的仙女们与森林之神在跳舞、嬉戏,塑造了充满诗意的神话人物形象及相互关系被刻划得惟妙惟肖。</h3><h3> 我为什么会被打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看故事书时所联想的画面。这种在记忆里的东西重现我觉得很美好。</h3> <h3>《目注维也纳》纳兰霍 2005 纳兰霍是当代西班牙著名艺术家中最负盛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他的很多创作中,富有诗意般的想象和恰如其分的对梦幻的忧虑,清晰的思维和潜意识的费解等方式表现天地宇宙的想象,同时又保持了超现实主义历史经验的积极因素。在他的作品里,美感无处不在,无论是油画还是 素描,无论是裸体肖像还是其他绘画,都是精益求精,十分严谨,调子丰富,柔美虚幻,给人一种迷蒙淡雅的美感。</h3><h3> 画中一只流泪的眼睛反射在窗户的镜面上,窗外风平浪静。一种让人反思的空间感……</h3> <h3>屠杀婴儿 普桑(法) 1628 </h3><h3>普桑的艺术生涯几乎是在意大利度过的,他的一生有过欢乐,也有过绝望,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里,他始终是理性的。普桑的理想是崇高的,但和严酷的现实是矛盾的,他虽然未能直接用艺术去揭示社会矛盾,而是采用寓意和曲折的古典艺术表现去谴责一切非理性和丑恶现象,决定了他艺术的积极意义。</h3><h3>这幅画我不知道在哪里找到,想看点关于这幅画的由来却找不到。我为什么会选这幅画是因为最近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由于都是小孩我就把这连接了起来。</h3> <h3>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修拉 1884-1886</h3><h3>《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h3><h3> 我在对生活画面的遐想里,这张画面给了我答案。这种点彩的画法好像把画面置于梦境中一般。远看进看都是那么的和谐,色彩丰富画面生动。我认为,画就应该这么画。它是欢快的。</h3> <h3>森林白马 东山魁夷(日本) 1972 </h3><h3>我有民族情结,但是这个日本人的画面我看到了对自然的生命的虔诚。我看这张画面会忘记它是日本人画的。那种寂静,会让我怀念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森林白马有一系列,我选了这张。那匹白马是生命的象征,不知道为什么我肃然起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