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爱兮爱乎爱乎

逆流而上

<h3> ——续海亮读书札记<br><br> 哈哈爱兮爱乎爱乎!<br> 爱青剑兮一个仇人自屠。<br> 夥颐连翩兮多少一夫。<br> 一夫爱青剑兮呜呼不孤。<br> 头换头兮两个仇人自屠。<br> 一夫则无兮爱乎呜呼!<br> 爱乎呜呼兮呜呼阿呼,<br> 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br><br> 哈哈爱兮爱乎爱乎!<br> 爱兮血兮兮谁乎独无。<br> 民萌冥行兮一夫壶卢。<br> 彼用百头颅,千头颅兮用万头颅!<br> 我用一头颅兮而无万夫。<br> 爱一头颅兮血乎呜呼!<br> 血乎呜呼兮呜呼阿呼,<br> 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br><br> 王泽流兮浩洋洋;<br> 克服怨敌,怨敌克服兮,赫兮强!<br> 宇宙有穷止兮万寿无疆。<br> 幸我来也兮青其光!<br> 青其光兮永不相忘。<br> 异处异处兮堂哉皇!<br> 堂哉皇哉兮嗳嗳唷,<br> 嗟来归来,嗟来陪来兮青其光!<br><br> 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br> 爱乎呜呼兮呜呼阿呼!<br> 血一头颅兮爱乎呜呼。<br> 我用一头颅兮而无万夫!<br> 彼用百头颅,千头颅……<br><br> 这是出现在鲁迅小说《铸剑》中的四段楚辞体歌词,有人不懂其意,鲁迅回答说:“……那里面的歌,意思都不明显,因为是奇怪的人和头颅唱出来的歌,我们这种普通人是难以理解的。”鲁迅这种回答当然是调侃性的,他写的他怎么会“难以理解”呢?他其实就是要让人半懂不懂或似懂非懂——要说全然不懂也不是,毕竟有些词语我们还是能明白的,但它们组成这样奇怪的句子就“意思都不明显了”——也只是“不明显”而已,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其意也还约略能让人知道。<br>  《铸剑》是鲁迅根据古籍中有关干将为楚王铸剑被杀及其子复仇的故事写成的历史小说。小说中干将的儿子眉间尺受其母莫邪驱使去杀楚王,被楚王警觉派人捉拿,逃亡途中眉间尺遇到一个侠客——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著作本注释,在古籍中侠客没有姓名,鲁迅为他名命宴之敖。宴之敖表示他可以替眉间尺复仇,前提是必须提着眉间尺的人头才可以见到楚王。眉间尺毫不犹豫地用锋利的宝剑削下自己的头颅。宴之敖提着人头假称善于玩把戏被楚王招见。当着楚王的面,宴子敖把人头放入煮牛的大金鼎内去煮,待楚王近前观看时宴子敖挥剑把楚王的头斩落鼎中,随后他把自已的头也削入鼎内……。</h3><h3> 上述四段歌词内容不同,表达或者说隐含的意思也有区别,尽管不同的人会对它们有不同的多种解释。它们分别出现在小说的四个情节阶段:第一段出现在眉间尺自刎之后,为宴之敖所唱,第二段是宴之敖在给楚王“玩把戏”时所唱,第三段和第四段则是眉间尺的头颅被煮在金鼎中时对楚王所唱——这当然是眉间尺的头颅为迷惑引诱楚王而为他唱的颂歌,煮在金鼎中的头颅都能开口唱歌并且跳舞,显示出鲁迅超绝非凡的想像力,这四段歌词同样显示着鲁迅超绝非凡的创作能力。它们既然是“奇怪的人和头颅”所唱,必然没有符合规范的语言逻辑可讲,带着张口就来、想唱什么就唱什么的即兴性。但又不是胡言乱语,与所对应的人物感情和故事情节十分吻合,有点怪诞,又有点慷慨悲歌。它出现在冷酷血腥的场景中,用“哈哈爱兮爱乎爱乎”、“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和“堂哉皇哉兮嗳嗳唷”这样嘻笑戏谑的语言元素缓解了那种绷得太紧、让人不敢喘气的小说氛围,又有一种黑色幽默的色彩,同时也进一步刻画出宴之敖冷酷从容的性格,也显示出眉间尺的机灵和顽强的生命力。我年轻时读这篇小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四段歌词,我觉得在文学世界里,它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怪诞得能让人拍案叫绝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