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故乡⋯⋯常来常熟

樱大桃

<h1>  金秋十月,桂花漂香。在这最美季节,我们大家庭七人一行自驾来到美丽富饶的江南古城,...…常熟。踏上家乡的土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倍感亲切。</h1> <h1>  记得儿时跟着姑姑去常熟小憇。晨曦,我拎着一只小竹篮跟着大人们屁颠屁颠儿徒步来到虞山脚下兴福寺旁,呼着新鲜的空气,闻着淡淡的桂花香,只见三五成群的老汉大妈,笃悠悠地品尝着早茶,淡沦着天南地北的的三海经,真是惬意足喽🌹。所谓的人仙居住的地方也不过如此罢了💕。我们喝早茶,吃虞山蕈油面,然后窜过巷子来到熙熙攘攘的集市,挑上二、三角一串的阳澄湖大闸蟹(六只),配上十月毛豆和茭白,放在竹篮子中悠荡回家去。中午在姑姑的巧手下,一炖可口的菜肴上桌,我和表弟吃完美味的大闸蟹,用磅蟹的大脚钳,做成美丽的蝴蝶标本,粘在墙上,煞是好看🌹那年我七岁💕</h1> <h1>  弹子一挥间,五十年后的今天,常熟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百姓富足,已是国内最大的服装城。老家的白墙黑瓦也在城市规划中拆迁。现在的常熟仍保留着江南水乡的韵味,沿途小河两边的水乡人家大红灯笼高高挂;虞山脚下马头墙错落有致,绿树成阴,草坪上小花点缀,风景秀丽,每每周末假日,本地的大人们带着孩子领略大自然的气息,在草坪上嬉戏,满满的正能量,中国梦正实现中⋯⋯ </h1> <h1>  记忆中常熟标志物方塔,兴福寺,城门保护完好。</h1> <h1>  方塔,为常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方塔建于南宋,塔高67米,四面九层,为现存不多的砖木楼阁式唐制宋塔。"闻古塔风铃, 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级而上,古城风貌尽收眼底。</h1> <h1>  方塔街的店铺,小吃琳琅满目,著名的叫花子鸡,桂花糕,挂花酒,还有那糖豆辫,小靑豆,也是我的最爱🌼🌹</h1><h3><br /></h3> <h1>  今天的兴福寺已成为佛教徒礼拜的圣地和国内外游客青睐的名胜古迹。唐代著名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馀钟罄声。" 自此古寺名声愈盛,成为江南四大名刹之一。</h1> <h1>  感受最深的还是兴福寺进寺受赠的三支清香,既敬香礼佛,又保护了寺庙的资源。令人肃然起敬🌼💕</h1> <h1>  据记载 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 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这就是兴福寺旁的面馆,经那么多年的沉淀,原汁原味的蕈油面今天我们也吃上了🌹🌼</h1> <h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喝茶是常熟人的一个习惯,那么多年都不曾改变。普通百姓在这兴福寺旁喝茶,吃面谈笑风声,生活自在,悠哉悠哉🌼🌹</h1> <h1>  傍晚,虞山脚下的古城门风景独好,夕阳下拾级而上的古城气势雄伟,素有"江南小长城"之称。登城极目四顾青山绿水,显"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独特景致。</h1> <h1>  常熟的山美水美人也美。我与故乡血脉相连,心心相印。带着一份眷念、一份思念,故乡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常来常熟更美🍁 🌸 🍀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