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点开看视频~分享我们这代人一生的故事!</h3> <h3>抚顺县</h3><h3>第二十中学</h3><h3>一九七二届</h3><h3>九年一班毕业生集体照</h3> <h3>下面是九年一班的五O后全体男同学</h3> <h3>九年一班的五O后全体女同学</h3> <h3>1945年至1960年出生的所有40后和部分6O后,是全世界最不寻常,最折腾,也是最乐观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他们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他们集体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化成了国家及儿女发展所最需要的土壤。</h3> <h3>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正是他们的幼年时代或童年时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此饥饿是这代人共同深刻记忆</h3> <h3>初高中最重要的启蒙期,他们被中断了学业。他们成了红卫兵,有的成天抄写大字报,后来出了不少书法家。更多的走上了大串联的漫漫征途,从抚顺到沈阳,从沈阳到北京,沿着红色足迹,意气风发地走着走着。而有的则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碰上了史无前例成了红小兵。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初中英语第一课是26个字母,到高中第一课还是26个字母,因为许多学校初中就没有英语课。</h3> <h3>这段视颁充分展现了一九六八年革命青年的热潮</h3> <h3>青春下乡,蹉跎岁月,最需求长知识,长才干的青葱岁月,到了农村,扛起铁锨和锄头,接受贫下中农再敎育。他们把青春期留在了广大农村,没有现代人的浪漫,绝大多数人也没有花前月下的爱情。但奇怪的是,正是这段下乡的经历,让这批有着知青这一共同名字的一代人,成了中国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很多80子女都十分惊讶,父母的坚韧!而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更有不少是当过知青的。</h3> <h3><font color="#010101">向往绿色的军营,这代人总是被革命战争年代先辈的流血奋战所激励,也渴望穿上绿色的军装,成为英勇的战士。军营成了他们最向往的地方。没有参军的人,也穿上一身没有帽徽领章的绿色军衣为荣,一顶军帽,戴在头上,极为荣耀。谁得到一件 四个兜的军衣,比现在任何世界名牌都名牌。一一下面是王远志、爱军、徐永军、庄庆伟、邓纯才、李春林、王会臣、魏洪艳、程伟、杨宇、王玉深等同学以及迟井泰、姚永江等踏上了行军路参军到部队留影图片展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王远志</font></h3> <h3>爱軍</h3> <h3>徐永軍</h3> <h3>庄庆伟</h3> <h3>邓纯才</h3> <h3>李春林</h3> <h3>王会臣</h3> <h3>魏洪艳</h3> <h3>程伟</h3> <h3>迟井泰</h3> <h3>姚永江</h3> <h3>美好未來</h3> <h3>张雅彬</h3> <h3>李桂英</h3> <h3>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在工厂,农村,部队经过推荐,成为工农兵大学生进了大学,学制两年或三年,其中会有几个月或半年,甚至一年到农村,工厂,矿山去学农学工,有的就是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每月集中几天上课读书,其它时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h3> <h3>1977年灰复高考,他们呼啦啦一齐涌上了高考那座独木桥。但那时高校不多,招生名额有限,只有初高中基础较好的少部分人,才得以考上大学,真正是百里桃一。</h3> <h3>想生孩限一个,40后还可以,50后的赶上了计划生育,没有他们父辈多孑多福的感觉,不过,只生一个也好,无论生男生女,都看得极贵重,格外注重培养。有人说,中国的80后强于7O后,也强于9O后,80后也正是50后生育培养的。</h3> <h3>最勤奋最坚忍的一代,这一代人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又兼承了浓烈的红色元素,他们格外能吃苦耐劳,格外能勤奋工作,也格外地不计较个人得失,改革开放艰难起步的时期,正遇到这代人风华正茂,改革开放为这代人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改革开放也得益於有这样一代最勤奋最坚忍的人,难道不是吗?</h3> <h3>现在他们退休了,或者将要退休了,大多数身体健康,精力充足,他们似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折腾了前半生,好时开始啦,他们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最潇洒的新60岁!这一代人是最能歌善舞的中国人,没有人来组织,她们自已搭成团队,没有人指导,她们自学成才,她们自娱自乐,自得其乐。</h3> <h3>这批人,长身体时挨饿,想好好读书时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工作就下岗,经历了命运的多重折腾和考验。这批人,没读多少书却无师自通,经过生活的磨难,却始终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自已,感觉遗憾极多只希望子女后辈超越自己,已是黄昏还在试图呼吸清晨的空气,他们已是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了,是不是值得70,80,90,00后们致敬!</h3> <h3>下面是抚顺县第二十中学72届毕业生,在张雅彬、徐永军、刘宇等同学组织下,在坎木村相聚一起的部分图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