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谈吃 【2017】02期 (配文:气象郭老)

张凤琴

<h3>  老婆有个习惯,每次我做好饭端上桌,不管我有多饿,也得等她拍照后才能开吃。最近几天,老婆把她拍的照片制作成了美篇,并且反复给我说,让给其配点文字。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灵感,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该写什么。</h3><h3> 今天,忽然发现电脑边上有三本书,一本《知堂谈吃》,周作人的作品,随手翻了,原来都看过好多篇了;一本《李渔全集》第一部,也是谈吃,随手翻了,也都看过了好几篇;还有一本《闲话亲说》,阿城的作品,也有几篇谈吃。看来,有必要给老婆的美篇写点文字了。于是,这就动手了。</h3><h3> 说实话,吃这事情,你还真不能小觑。不爱吃,不会吃,你还活个屁。我们老祖宗说了,"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等等。</h3><h3> 吃,肯定是人生第一事。当然,吃除了让人活着,也得让人活的有味道,更得让人在吃的过程领略食物本身的意思,更得领略食物背后的知识和精神。这也正如锺叔河先生所言:"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h3><h3> 吃,其实是浪漫而有趣的事情。古代两个男子最擅吃,家里的后厨永远好象是在过年。人们以到袁枚家吃饭为幸事,他们家豆腐和土豆都有几十种做法,丫鬟穿着精致的丝绸衣服上菜,一道菜品总会附有一个传说或一首小令,再佐以歌舞丝竹,太平盛世的欢喜都表现在吃上了。明朝的李渔,大家都知道,他对吃就更讲究了,吃肉吃出乐感来。如果你看过《闲情偶寄》,那对所有吃的描述细腻动人,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叹为观止。</h3><h3> 吃,其实是增加感情的事情。看过篇文章上说,有位离婚的男子,忽然有一日醉了,扑到桌上哭,却说了一句温暖的话。我忘不了她的烧茄子啊,以后再也没有吃过好吃的烧茄子……话虽然俗,可是如此真,他习惯了她培养起来的味蕾和菜的味道,烧茄子?他一定爱吃,然后她一次次做。最初的那次,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或者糖放多了。烧茄子烧好了其实是难的,用油过茄子的时候,油不能太热,炸好的茄子要软而嫩,糖不能放多,多了就腻,少了就寡味,多像婚姻,要的太多总会是贪婪,可是,糖太少了,一定是乏味的。</h3><h3> 吃,其实在生活中吃出来的感情有很多。我给我的这篇小文取名"地下谈吃",一是基于对小时候生活吃住在地坑式的窑洞的记忆,对那时家乡味道的记忆,对奶奶饭菜味道的怀念;二是对现在与夫人一起在半地下的家里做饭吃饭的眷恋,三是对中国气象局南区半地下食堂味道的不得不嗅。这三层意思都是在吃的感情中过日子。</h3><h3> 已经不在人世的奶奶给我吃的感情,随着岁月流逝越来越浮现出来,记忆更加清楚清晰。与夫人两人一起做饭吃饭,虽然住在半地下,年经日月,日子一天天过着,那天要是家里只有一个人,食之随之便索然无味了。中国气象局南食堂,是气象局最早的食堂,我认为是最有味道的食堂,在南食堂吃饭也是对在气象局院生活的记忆。</h3><h3> 记忆与回忆是人生最美丽和最幸福的事情。作家毕淑敏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吃就是这样,你低头那大碗面,悄悄地、慢慢地,幸福就在你心里弥漫开了。看着那亮亮红烧肉,感觉就像个美人关切的眼神,就像与你心爱的人紧紧的相拥。</h3><h3> 吃,其实也是生命的记忆,也是日子的寡淡记忆,我们记忆里谁不思念家乡的味道。我发誓要将吃进行到底。当然,吃要一口一口吃,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吃一堑长一智。过日子要省吃俭用,不能整天吃喝玩乐,也不能吃现成饭,更不能吃着碗里瞧着锅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