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黄芝山(一)

朱炳炎

<h3></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回黄芝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湖边上寻踪迹</h3><h3> 黄芝山是我终生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留下我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有我永世难忘的情结。故而对那里的眷念深深地铭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h3><h3> 九月下旬,听说重炮连组织重返军营活动。尽管我前后曾经三次回到黄芝山军营,对军营内的变化已经了如指掌。但是依然不想放过这次重返军营的机会,能够跟战友们一起到军营走走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h3><h3> 10月13日下午,重炮连的战友们如期而至。计划第二天上午前往黄芝山,但是因故改变了行动方案,军营不能进去,只能在军营外面看看。</h3><h3> 前三次到黄芝山我都进入军营,对于我来说,这次在军营外围看看正好弥补了前几次的缺憾何乐而不为呢!</h3><h3> 我们的出发地是太湖山庄。这里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早已是跨越式的发展了。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小渔港,演变成为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从一个灌木丛生的荒山,收拾得树木成林碧绿满目的天然氧吧;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湖边山坡,开发成为宾馆密隐山林,餐饮遍布湖岸;从一个个散落的农户房舍,幻化为别墅成群结队、排屋接踵并列。把一个太湖南岸打造成为了休闲观光的福地。这个变化,是我始料未及的。</h3><h3> 早在1979年夏,教导开办了一期参谋训练班,当时我主要担任军事地形学教学。其中,有野外地图使用的训练。为了让学员熟练掌握地图实地运用,必须把大家带到生疏的地区,让他们根据手中的地图进行活动。我们按照地图考察了一条从赵湾出发,途经白雀、太湖南岸到李家巷、三天门、杨家埠,然后再回到赵湾路线。为了学员们能够按照地图准确行进,我们首先对路线进行了实地勘察,同时在主要转折点上安排监督人员,确保学员按照训练要求实施。</h3><h3> 那是我第一次来到太湖南岸,太湖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我。不禁让我想起了久别家乡的汤逊湖。整个湖面风平浪静,扯起白帆的小船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湖面之上,渔船上的人们忙忙碌碌地往水中布网,离岸边不远的水域立着一排排整齐的竹竿,竹竿之间牵着的细绳上吊着鱼钩。多么熟悉的画面又一次在我的眼前呈现,徒然增加我这个离乡十多年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千里之外亲人的惦记。</h3><h3> 1985年底,我即将离开湖州转业回武汉。我想到家属和孩子们在太湖南边的赵湾生活了6年都没有带他们看看太湖。说起来太湖也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如果生活在太湖边上也没有见到太湖将会留下遗憾。为此,我与家属各骑一辆自行车,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来看太湖。我们从赵湾出发,经过白雀往太湖进发。赵湾到白雀是水泥路面,骑自行车比较轻松。但是过去白雀以后就是大路。所谓大路就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起伏不平,一路上自行车颠簸摇晃,确实是寸步难行。道路比较狭窄之处,只好推着自行车前行。经过近两个多小时,我们才来到太湖边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太湖边上的这个小小的渔港。渔港的两边伸向湖中,好似伸出的两只手臂把一汪湖水紧紧地搂抱在怀中。湖水中静静地停泊着几只渔船,渔船上凉晒着渔具。港湾里是那样的宁静安宁,是那样的清新与舒心。让我们对这个小小的港湾有着别样的感觉,觉得这里就是世外桃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我曾经幻想着如果有这样一个宁静的生活条件,终身别无他求。</h3><h3> 然而,现实毕竟事与愿违。我们不仅不能生活在这里,恐怕以后再也难以来到这里了。就连已经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军营也即将告别,将要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中去工作与生活……</h3><h3> 一声“上车”,打断了我的思路,战友们一个接着一个有条不紊地上车。两辆旅游大巴满载着战友们的期盼,从太湖山庄出发了。沿着太湖路途经太湖古木博物馆、黄龙花园,转到同心路,向着白雀方向快速驶去。</h3><h3> 一路上,大家争相叙说当年在部队的生活趣事,交流离队后的酸甜苦辣,相互分享走向社会时各自不同的喜悦和收获。车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都沉浸在欢乐开心的氛围之中。</h3><h3>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三日</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