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div><div><br></div><div><br></div><div> 11月23日, 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组织下,市直五小组织学生来到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为期一天的“一渠绕太行 精神薪火传”红旗渠精神研学教育实践活动。</div><div> 早晨7:30,随着一声出发号令,学生一个个精神抖擞,整齐有序地走出校门,登上前往基地的大巴。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歌儿声震天。《定叫山河换新装》,劈开太行山,林州儿女多壮志;《推车歌》,后面的总往前面放,红旗渠畔的少年多豪情!一路上同学们欢呼雀跃,歌声嘹亮。</div> <h3> 在庄重严肃的气氛中,全市十所学校600余名学生齐聚红旗渠景区,参加了“林州市中小学传承红旗渠精神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实践活动拉开了序幕。</h3> <h3><br></h3><div> 在分水苑多功能厅,师生们观看《红旗渠》纪录片,让学生追随生动鲜活的黑白光影,走进那段难忘岁月,见证一段艰苦卓著,精神永存、战天斗地的历史。忆苦思甜,比对今昔,获得心灵震撼,激发豪迈情怀。</div> <h3> 在红旗渠纪念馆,广大师生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简陋的修渠工具,了解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林州人“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新篇章。</h3><h3> 在VR体验馆,通过3D虚拟视频模拟展示,让孩子们仿若置身于当年林州人民风餐露宿、顽强拼搏、誓与太行比高低的恢宏场景之中。</h3> <h3> 孩子们拿出纸和笔,认真地记下这些文字: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历时十年,修渠千里,英雄的林县人民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h3><h3> 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修建期间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也打磨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h3> <h3> 中午,在青年洞实训基地体验民工餐。天当被,地当床,红薯窝头修渠忙。一碗糊涂面条,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孩子们了解了当年艰巨的工作任务,恶劣的生存环境,林州人造福桑梓的决心,懂得了“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的意思。</h3><h3> 饭后,孩子们自发组织清扫垃圾,拾捡地上的塑料袋,草丛间的饮料瓶,并帮游人指路,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h3> <h3> 下午,孩子们分组体验了推独轮车、抬太行石等劳动项目。</h3><h3> 推起独轮车,领略 “后边来的要往前边放”推车精神的精髓;抬“太行石”,体验当年修渠民工的刚毅和艰辛,活动彰显了团队精神。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新时代的“愚公”们就靠着一锤一纤和执着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如此庞大的工程!</h3> <h3> 不喊苦,不喊累,徒步丈量红旗渠。 从红旗渠青年洞主入口进入景区,沿红旗渠渠岸徒步3公里,通过脚步的丈量,推演1500公里红旗渠的蜿蜒与壮阔。人行渠墙,一边是壁立千仞,一边是万丈深渊,放眼望去,红旗渠宛若一条飘带缠绕在山腰,心中不由升起一种敬畏!</h3> <h3> 在青年洞口,师生观看实景表演凌空除险、悬崖凿洞。看民工们在半山绝壁上,腰系绳索,晃晃荡荡,誓要征服太行山。看铁姑娘抡捶打钎,谁说女子不如男!</h3><h3> 孩子们实地见证了林州人民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人工天河的壮举:耳听炮声轰鸣,眼见石块飞舞,身临其境的孩子们享受一次精神上的盛宴,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重新安排河山”英雄气概,更激发了孩子们身为红旗渠人的自豪。</h3> <h3> 一曲激情澎湃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时刻不忘前辈的努力和牺牲,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做好红旗渠传人!</h3> <h3> 此次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师生通过参观学习、场景还原、实地体验等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感受到当年修渠之艰苦,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之不易,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