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金摄影习作(手机版)

沙中金

<h3>(作品《羊云竞走》,曾在《摄坛》发表)</h3><h3> 诚然,手机摄影相对于单反相机,有其劣势,然而,依然可以创作出优秀作品。从摄影基本功而言,从构图,用光,表达摄影意境,特写以及新闻采访与传播等方面,又与单反相机有许多共同点。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多年热衷于摄影作品创作。但由于笨重的单反相机携带“困难”,不能总是随身携带,进而不能随时发现美,记录美,使我失去了很多创作机会。</h3><h3> 而 手机,却有优于单反相机之处,如:体积小,携带方便,电池抗寒能力稍强,抓拍及时等等。所以,我经常用手机摄影,自我训练基本功和储备摄影素材,并且把手机摄影作为扑捉摄影素材的第一形式,然后通过手机记录的场景,再重返景地,来运用单反相机补拍。</h3><h3> 下面,从我近几年发表过的手机摄影作品中选出几张,发表于此,供手机摄影爱好者欣赏和感悟,如果能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兴趣,坚定你们信心,我则心满意足。</h3> <h3><font color="#010101">(《草原天书》曾与《摄坛手机摄影作品欣赏》第66期发表)这幅作品表达了草原文化博大精深的意境和雕塑象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幅作品是我拍摄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文化广场。是我的第二幅手机问世作品,</font></h3> <h3>  《牧民新居》曾发表于《摄坛手机摄影作品欣赏》第87期。是我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华油小区拍摄的。小区内居民多为牧民,我仿佛感觉到了他们从蒙古包搬进新居的愉悦心里,便创作了这幅作品,达到了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力落实民生策略的效果。</h3> <h3>  《吊顶》特写,曾发表于《摄影世界》。</h3><h3> 摄影作品的意境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普通的吊顶,如何渲染美韵,在于摄影者的文化底蕴和摄影构图处理,此作品我采用了类似于特写的手法,烘托出酒店文化的特色,自我感觉起到了从平凡中挖掘美的作用。</h3><h3> </h3> <h3>《最古老的吊桥》曾发表于《玩转摄影》。</h3><h3> 内蒙古扎兰屯市吊桥,虽然不是最长的吊桥,但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吊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与下福《最宽大的吊桥》以及后面中的一幅《吊桥桥上忆长征》曾作为组图发表于《摄坛》,对突出家乡美和塞北小苏杭特色,起到了一定作用。</h3> <h3>《最宽大的吊桥》</h3> <h3>  《小桥流水人家》,曾作为参赛作品投稿,被选中录用。虽然没取得好名次,但也提升了我手机摄影的兴趣。</h3> <h3>  利用手机俯拍,同样能起到增加物体纵深感和透视效果。我的这幅作品《商场一瞥》发表于《摄影世界》。这是我充分利用室内自然光创作的一幅自我较为满意的作品,也是手机摄影“优势”的一次充分体现。</h3> <h3>  作品《秦怡蜡像》,是我在旅游上海时于蜡像馆拍到的。上海雕塑艺术家把秦怡肖像制成蜡像进行展示,可为把人们对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的爱戴与敬重心里展示得淋漓尽致。手机摄影便于传播这种正能量。这幅作品我运用了闪光灯,点击屏幕暗部,提高了作品的亮度。</h3><h3> 此幅作品发表于《摄坛手机摄影作品欣赏》第208期。</h3> <h3>  《必经之路》,这幅作品创作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萨尔桥畔,是我在晚饭后遛弯儿时拍摄的。进而说明了手机摄影的方便性或“优越性”。此幅作品发表在《摄坛手机摄影作品》第 124 期。今天过目,感觉如果我在拍摄时开启大光圈,把杂乱的背景进行一下“虚化”处理,效果会更好一些的。</h3> <h3>  这幅作品《吊桥桥上忆长征》是我在内蒙古扎兰屯市吊桥公园拍摄的。吊桥公园之所以文明大江南北,吊桥为最有代表性的景观,许多国家领导人和文学家为此赋诗,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创作素材之一。然而,同时一座吊桥,随着摄影角度、构图习惯的不同,产生的作品层次也不同。我采用了中央对称的构图方法,结合运用侧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作品,自我感觉增强了作品的纵深感和壮观性。</h3><h3> 上面提过:此幅作品曾作为组图之一随组图发表于《摄坛》。</h3> <h3>  《老房初雪映夕阳》这幅作品,进一步证明了扎兰屯市公园四季秀美。是我2017年初冬采风而产生的作品,并发表于《摄坛手机摄影作品欣赏》第215期。</h3> <h3>  作者简介:实名高凤刚,笔名沙中金、单车骑行摄影师。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业余文学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作品散见于部分书刊、报刊、《摄坛》、《玩转摄影》、《摄影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