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耳鸮

随意

<h3>长耳鸮</h3><div>长耳鸮(学名:Asio otus),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上体棕黄色,而密杂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黄色羽,眼橙红色。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div> <h3>中文学名</h3><div>长耳鸮</div><div>拉丁学名</div><div>Asio otus</div><div>别称</div><div>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虎鵵、彪木兔、夜猫子、猫头鹰</div><div>界</div><div>动物界</div><div>门</div><div>脊索动物门</div><div>外形特征</div><div></div><div>中型鸟类,体长33-40cm。面盘显著,中部白色杂有黑褐色,面盘两侧为棕黄色而羽干白色,羽枝松散,前额为白色与褐色相杂状。眼内侧和上下缘具黑斑。皱领白色而羽端缀黑褐色,耳羽发达,长约50mm,位于头顶两侧,显著突出于头上,状如两耳、黑褐色,羽基两侧棕色,内翈边缘有一棕白色斑。上体棕黄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羽端两侧密杂以褐色和白色细纹,上背棕色较淡,往后逐渐变浓,羽端黑褐色斑纹亦多而明显,肩羽同背,但在羽基处沾棕色,外翈近端处有棕色至棕白色圆斑。小覆羽羽基棕色,羽端黑褐色而微缀以棕色或白色斑,大覆羽外翈近端处有棕色或棕白色圆斑,初级覆羽黑褐色杂以棕栗色横斑和黑褐色细小斑点。初级飞羽黑褐色,基部具棕色横斑。端部则杂以灰褐色云石状斑和黑褐色横斑,次级飞羽灰褐色密杂以黑褐色横斑和斑点。尾上覆羽棕黄色,具黑褐色细斑,尾羽基部棕黄色,端部灰褐色,具7道黑褐色横斑,在端部横斑之间还缀有同色云石状细小斑点,外侧尾羽横斑更为细密。颏白色,其余下体棕黄色,胸具宽阔的黑褐色羽干纹,羽端两侧缀有白斑,上腹和两胁羽干纹较细并从羽干纹分出细枝,形成树枝状的横斑,羽端白斑亦更显著,下腹中央棕白色。跗蹠和趾被羽、棕黄色。尾下覆羽棕白色,较长的尾下覆羽白色而具褐色羽干纹。 虹膜橙红色,嘴和爪暗铅色,尖端黑色。</div> <h3>南海子公园今年又来了七只长耳鸮,</h3> <h3>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总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h3><div>南海子公园位于大兴区东北部南五环南侧、大兴新城与亦庄新城之间,是北京落实城南行动计划的第一个重大生态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仍在建设中。</div> <h3>发展历史</h3><div>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城郊地区。</div><div>2010年9月26日上午,位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南海子公园一期迎客。南海子曾是“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div><div>公园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功能区,使之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历史文化遥相呼应。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据了解,开园的一期工程仅是整个公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整个公园面积相当于4个颐和园</div><div> 北京麋鹿苑位于京南 10km ,原皇家猎苑的旧址,也是北京市 2010 年的城市规划中,南海子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由于是珍稀物种麋鹿的灭绝地和重引入场所,因此,具有麋鹿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能。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06 年7 月起成为首都第一批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户外类生态博物馆,麋鹿苑的科普教育和观光游览功能日趋完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