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引导﹒坚持

直行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阅读习惯培养点滴谈</b></h1> <h3>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重要的生活方式,是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渠道,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我们一直比较注重方曼融同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本身就应该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回首方同学的成长过程,我们对其在阅读习惯和能力养成方面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确实花了一些心思,但我们的"投入"与孩子在这方面取得的成长比,至少是事半功倍的,我们并未因此感到特别累人。回头梳理,我们觉得我们把有限的力气用在了"刀刃"上,我们只是在几个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环节上作了一些把握。</h3> <h3> <b>  一、在玩乐中启蒙,让"玩"成为最好的培养契机</b></h3><h3> 当我们收到《环城大道》校刊约稿通知的时候,正如总第37期中张锐家长所说的,"我们很犯难":一则我们感到贵校优秀的学生和高水平的家长很多,跟他们比我们还有差距;二则这些年一路就这样自然而然走来,我们并没有作什么特别的努力,因此我们并没有什么更多更好的体会。为了完成任务,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一是要真实朴实,实话直说;二是要认真研读校刊上其他家长的文章,认真学习借鉴。</h3><h3> 我们对夏朵涵家长的观点深有同感。确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龄段的孩子;玩是孩子探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应顺势而为,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回想当初,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幼时的方同学同其他小女孩一样,怀有很强的"公主情结",听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等经典的公主故事,是她最有兴趣的玩乐内容之一。为此,我们为她购买了动物外形故事机,下载了读音纯正、感情丰富的朗读版本,还买来了完全配套、一字不差的彩色故事书。从此小女孩天天玩故事机、故事书,天天抱着故事机入睡,对公主故事听得滚瓜烂熟。不久,她就不再只满足于"听"了,她渐渐地自己对照着故事本读、讲,实现了在玩乐中的"悦读",实现了从"听"到"读"的飞跃。这时,我们及时给予喝彩、夸奖,使她有了成就感。她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此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来一上幼儿园,老师就反馈她的阅读能力、讲故事能力和识字量表现非常突出。可以说,方同学的阅读习惯滥觞于玩乐。在玩乐中顺势而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第一个关键。</h3><h3> 撇开阅读不谈,对方同学基本数理能力的培养,我们也同样注重了玩乐的因素。比如对加减法能力的初始培养,我们把涉及10以上的加减法口诀简化成16句,每句四个音节,即从"六五十一"(6+5=11)、"七四十一""七五十二"……直到"九八十七"(9+8=17);另外再加上四句乘除法口诀,即"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和"二九十八"(在加减法口诀中把大的数放在前面,是为了避免与今后的乘除法口诀混淆;因此在两个相同的数相加时直接采用乘除法口诀),共20句口诀。我们并没有对孩子灌输"口诀"这个概念,也没有强化数的概念,没有给孩子压力,只是在平时的玩乐中直接把每句四个音节的20句口诀作为游戏内容,时时挂在口头,通过反复刺激,使它成为孩子头脑中"固有"的东西,成为"条件反射"。比如"捉大羊"游戏,逃跑的"大羊"亮出一张口诀卡片,当"猎人"--孩子随口唱出口诀时,"大羊"就要被"捉住"。诸如此类在玩中学的游戏,孩子感到很有乐趣,百玩不厌。上小学后,方同学从未出现过两个10以下自然数之和大于10的加(减)法运算时感觉困难的情形。</h3><h3> 再如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现在社会上英语培训机构很多,各个机构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最后我们选择了迪迪龙。不仅因为其大量聘用美系口音外教,极力营造"母语"氛围,更由于该校及其聘用的外教十分注重寓教于乐,注重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接受熏陶得到学习。这与我们"要氛围、要情境、要语感、要兴趣,不纠结于单词等问题上一城一池的得失"的需求定位是相符的。小孩子去迪迪龙学英语,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外教的课就是"玩乐"的课。事实上,方同学自从上迪迪龙后,不仅英语听说能力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h3> <h3> <b>  二、及时引导,把握方向,注意提升阅读品位</b></h3><h3> 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书是读不完的,知识是学不尽的。如何使阅读更有品位、更有效率、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甚至更有益于人生?如何培育养成孩子良好、健康的阅读习惯?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对阅读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在方同学阅读习惯和能力初步形成之后,我们比较注意阅读内容的选择、把握和引导。在督促孩子完成学校统一推荐布置的阅读书目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孩子阅读了当代比较知名比较优秀的作家的大量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作品,以及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等。</h3><h3> 在引导孩子阅读的问题上,我们明确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早读一步、读雅一点、读精一些。所谓早读一步,就是阅读的内容适度高于其年龄段普遍的阅读水平要求;所谓读雅一点,就是尽量选取一些文学品位较高、思想内涵较丰富的作品;所谓读精一些,就是每个阶段突出两、三位作家,着重阅读他们的作品,增强系列感和"同感"度,在此基础上旁及其他(比如在读丁立梅和白落梅时,会读到有关张爱玲、林徽因、三毛、仓央嘉措、纳兰容若等的作品,这时她自然会对这些人的事迹和作品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接触了解。六年级后方同学爱读三毛,恐怕与前面的阅读不无关系)。以文学性读物的引导阅读为例,现在可以梳理出方同学课外阅读内容升级的一条基本线路来:二、三年级主读丁立梅散文→四年级主读白落梅散文→五年级主读朱成玉散文、林汉达历史故事→六年级主读毕淑敏、三毛散文及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等。</h3><h3> 多年来,方同学在各种写作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感觉这与她大量阅读了上述这些作家的优秀作品是分不开的。现在的方同学,言谈中经常会冒出一些较有内涵的典故,也经常会提出一些较有思想深度的问题来,有时让我们大人都很难解答,使我们产生了跟不上她的成长的感觉来。当然,这不是问题,因为--阅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阅读可以伴随孩子成长。及时引导,把握方向,提升品位,是第二个关键。</h3> <h3> <b>  三、适度加压,在督促坚持中巩固阅读习惯</b></h3><h3> 说起阅读,当下很多专家、杂志等都十分推崇"悦读"。但我们认为阅读光"悦"是不够的,只为"悦"而读是不当的。"悦读"可能更适宜于阅读习惯初成阶段。在人的阅读历程中,有时"苦读"可能是其必经的阶段。无原则地放任孩子自行"悦读",不仅无益于提升其阅读品位,无益于提高其阅读效率,甚至会纵容其养成低层次阅读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时坚持"苦读"也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我们认为这是第三个关键。</h3><h3> 方同学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提升也并不是完全轻松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过停滞和痛苦;作为家长,我们也感到过迷惘和彷徨。但是进入三年级不久之后班主任陈芸老师的一番话,成为了我们坚持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强心剂和主心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方同学的学习进入了最不稳定的时期。有一次我们忧心忡忡地与陈老师聊起了孩子的学习,陈老师说,方曼融同学的学习只会越来越好管、越来越省心。因为陈老师通过观察发现,方同学特别喜爱阅读,空闲时间当其他同学在吵闹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边上投入地看书。陈老师的话坚定了我们的信念和信心。</h3><h3> 在方同学课外阅读的转换提升阶段,好几次都是非常"痛苦"的。比如从丁立梅过渡到白落梅,她就"抗拒"了将近一个学期。这时,我们就坚持给她压力,那就是,看不懂没关系,但你必须定时定量给我"看",必须给我"坚持"阅读。"拉锯战"持续一段时间后,想不到忽然之间她就非常喜欢看了。再如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孩子开始只喜欢"听"而不喜欢"看",我们明白,此时家长如果乐于当"讲师",那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或许就要就此夭折了,因此,我们只是坚定地督促其必须按计划完成"看"的任务,在具体的知识传授上我们坚持尽量"不染指"。读三毛也是如此,只不过从"看不懂"到"特喜欢",这个坎是她自己跨过来的。每次"拉锯战",就是我们投入精力最多的时候。现在正在面临的是从林汉达的白话历史故事向冯梦龙的半文言《东周列国志》过渡,我们还是坚定地只做让孩子"坚持"阅读的督促者,而不做取代其自身阅读的讲解者。</h3>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在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中,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只是从"协助"的角度投入了一些精力。因为我们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同样,在具体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上,家庭代替不了学校,家教代替不了课堂,家长代替不了教师。在教学上,作为家长,应该自觉维护学校、课堂和老师的权威,尽量发挥好助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正如许佳颖家长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株独特的小树,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每个家庭也都有其独特的培育经验。以上啰嗦的,仅仅是我们自己零碎杂乱的点滴经历而已,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谢谢老师和学校给了我们交流的机会。</p> <h5>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