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几年,水业集团秉承<b>“为人民服务”</b>的企业宗旨,不断发展壮大。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管网改造范围逐渐加大,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用水需求;供水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为市民创造<b>“水质好、水量足、水压稳、服务优”</b>的用水环境,将优质的自来水送进千家万户;公司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涉及经营范围领域多元化,由单一的城市供水向规模化经营发展;不断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在全国水务上市公司的排名急剧跃升;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职工收入也逐渐提高、幸福感增强,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等等等等,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担任主要领导岗位的他们,是一个单位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他们在工作中抓班子、带队伍、做表率、促落实、求发展,凝心聚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正是由于他们运筹帷幄、大胆决策,勇于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实现了企业发展步步为“赢”。</h3> <h3></h3> <h3> 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涛,作为本场活动的特邀分享嘉宾上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和人生感悟。他从大学前和大学毕业后两个阶段,讲述了自己在人生道路成长中的感悟。他认为: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对于个人品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的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的过程来提高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从而掌握处理事务、对待事务的方法。</h3><h3> 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广大青年员工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h3><h3> <b>一是要有责任心;</b></h3><h3><b> 二是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b></h3><h3><b> 三是要学会辩证思维;</b></h3><h3><b> 四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b></h3> <h3></h3> <h3><b> 在市政公用集团“最美青春故事”青年之星</b></h3><h3><b> 巡回分享会</b><b>水业集团专场上的讲话</b></h3><h3><b> 邵涛(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b></h3><h3><b><br></b></h3><h3><b><br></b></h3><h3> 各位领导,在场的青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台分享我的青春故事,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压力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成长经历比较的简单和平凡,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光辉的成绩。但在公司团委的盛情邀请之下,我非常高兴来参加此次“青年之星”巡回分享会活动,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经验与感悟。</h3> <h3> 我的经历很简单,以大学毕业前后作为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大学毕业之前,学校学习的阶段,另一个是大学毕业后的工作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呈现因果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我觉得非常关键和重要,是打基础的阶段,这段时间是我获得知识和能力,塑造性格体质,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能形成积极向上,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再加上坚忍不拔的体质,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才能够游刃有余。反之,如果发展不好,就像第一枚扣子扣错一样,下面的就全部跟着错了。这是我对第一个阶段的理解。</h3><h3>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有两个感悟,第一个就像之前有一位上台分享的闵婕说的“家风如灯”。我认为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个人成长十分关键,对个人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b>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家庭教育和影响。</b>虽然我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但如果我们能从自身的一些经历中吸取一些教训来帮助我们的后代成长,我觉得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点我就感触很深,我是深受我父母亲的影响,尤其是我的父亲。他出身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作为长子的他,非常好学,也很刻苦,最后成为村里第一位考上大学的人。毕业后,他留在南昌工作并与我母亲结了婚。后来,为了照顾家人,他毅然回到了老家乐平教书,就这样教了一辈子的书,培养出了很多人才。他的那种为了家族勇于奉献和担当、与人为善、甘于平淡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受益良多,对我今后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是我第一个感悟。</h3><h3><br></h3> <h3></h3> <h3> 第二个感悟在我毕业之后,我们要继续学习,<b>我认为这个阶段获得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b>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我送你鱼吃不如教会你打渔的本领”,这样你就能够自食其力,天天自己打鱼吃,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平常大家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这个“知”指的就是知识,“道”就是道理,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也就是我们所学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哲学和基本规律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悟“道”。对于这点我还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我是学化学的,研究化学反应。其实化学反应很简单,只有分子和原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不同的PH值、温度等,会产生不同的产物。在整个化学过程中,都要遵循两个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后来通过学习才发现因为有了化学反应,这使得这个世界这么缤纷多彩。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对待事物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也使我懂得遇事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h3> <h3></h3> <h3> 第二阶段是我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我是94年毕业,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在不同的单位工作过,历练了很多的岗位,这些岗位给我的感悟就是:大学毕业后工作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座右铭。王阳明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据说古代评论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有三个标准:利德、利公和利人。意思是根据这三点来衡量你这个人是不是道德楷模,能否形成自己的道德理论体系,能否创造个人业绩。“知行合一”中的“知”是一种形式,它和“行”是不可割裂的。如果说知道而不行,不是真知。反过来,行而不知,叫妄为。我们经常嘴上说要孝顺父母,但是如果我们不真正的践行,那就不叫真正孝顺父母。亦或像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天天爱看、爱发心灵鸡汤,但他的言行不一致,不叫真知,那就是显摆。<b>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按照规律办事,达到知行合一。</b>要用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在实践、提升、再实践、再提升这种循环反复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h3> <h3></h3> <h3> 在工作当中我认为有四种品质十分重要:<b>一是在工作中要有责任心。</b>责任心是成就人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说一个人,他对家庭没有责任,对朋友没有责任,对企业没有责任,对同事也没有责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利益至上,这个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不能获得别人尊重和认可。所以说,不管我们多么清贫,不论我们的境遇有多么的糟糕,我们一定要恪记基本道德和责任。只要记得这两点,你个人的境遇才会随之发生转变,获得属于你自己的平台。<b>二是要具有创新开拓的意识。</b>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个人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进入新的岗位、新的行业,我们应该怎么做?以我经验来说,首先要问自己四个问题:1、这个岗位标准是什么?这个行业标杆是什么?这个行业缺失什么?2、我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标杆差距在哪?3、产生差距的原因在哪?4、如何采取措施去弥补、超越与行业标杆的差距?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有效的围绕这四个问题去努力、去实践,我们就能够取得成功。工作中我们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要保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劲头,既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前辈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有敢于具有批判和否定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工作新局面,不断适应新需求。<b>三是在工作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b>辩证是一种境界和智慧,我们有很多经典的传统文献都充满了智慧的辩证思维,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儒家以“入世”的态度,秉承“学优而仕”,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则以“出世”的态度,以“无为”思想,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常以辩证的思维,处理好方圆、大小、高低等不同事物的融合,既要保持“方”的底线思维,也要有“圆”的变通方法。<b>四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b>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工作的多变性需要我们时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把握不住趋势,适应不了新常态,最后就不能抓住工作的重心。</h3> <h3>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与大家共勉:<b>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这三重境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我们就一定能方得始终,获得成功的喜悦。</h3><h3> 谢谢大家!</h3> <h3></h3> <h3></h3> <h3> 分享结束后,邵涛还与现场青年观众进行了互动,并就年轻人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等方面给予大家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和真诚的期望。</h3><h3> 互动提问环节:</h3><h3> 1、(洪城水业企业发展部王丹阳)邵总您好,聆听了您的青春故事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在水文化中,倡导大家要汲取“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但是现在有另外一种观点是:做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唱的好,在工作中不仅要勤学苦练,踏实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更要善于表现、勇于表现。请问关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h3><h3> 邵涛: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现实,代表了一些社会现象。确实身边有些人只会说不会做,还有一些人我们称为劳模,但也有少部分人能说会做,这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孔子在《论语》里曾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人们说话应该迟缓谨慎、深思熟虑,做事情应该机智敏捷、执行力强,要少说话多做事。这句话根据我的理解, 我想从两个层面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个人层面来说,年轻人在工作中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不但要提升“做”的能力,还要提升“说”的能力,因为我们现处于社会大分工阶段,离不开分工协作,要合作就要沟通,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说”的能力,强化自己“说”和“做”能力。另外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要我们善于做事,敢于担当,就一定会有机会。从组织层面来说,公司在选拔用人的时候,要听其言、观其行,要靠业绩来说话。偏向因材施用、用人所长,才能能尽其用、才尽其用。</h3><h3> 2、(洪城水业项目管理公司万安平)您好邵总,刚刚您说的演讲非常精彩!您分享的四点感悟中,最后一点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请问您在工作、生活中是如何提升学习能力的?对青年员工的学习有什么建议?</h3><h3> 邵涛:谢谢你的提问。你问的问题很广泛,每个人不同的学习习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我的学习习惯归结为一种认识和两种方法。一种认识指的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两种方式分别指的是系统性学习和针对性学习。系统性学习就像我们建房子一样,先打好基础。系统就是搭建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系统,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性,了解趋势,才知道所在的关键节点。比如我们进入了水业集团,供水作为我们的传统板块,产供销链条是指什么呢?“产”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目标,安全优质供水,做到成本最优;“供”是我们要科学合理调动,控制供水成本降到最低,“销”是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满足百姓需求。所以先把大框架搭好,再进行针对性学习,并坚持两个导向:目标和问题导向,再例如我们“产”这方面,我们成本要更加精细;“供”这方面我们要思考管网供水水平如何?怎么构成?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在“销”的方面,我们服务百姓的满意度如何?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别的企业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哪里?这是我们要更加精益求精的地方,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先搭好架子,再精细的学习,你才会有提升。</h3><h3><br></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