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历历在目!(老照片中的回忆)

百雄

<h3>北大荒的那段岁月,那段经历是人生中永远不会忘却的。今年是我赴北大荒参加边疆建设58周年,也是67年文革开始后,第一批北京知青到达852的50周年。要感谢三分场的领导,让我有机会拿起相机,学习摄影,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的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片断。由于当时的条件和初学摄影水平有限,所以有些照片不甚理想,但它却是真实的写照。时间过去四五十年了,这些照片也成为了珍贵的史料和记录。我在那个年代拍了许多北大荒的生产生活及风光照片,遗憾的是因工作调动,人员变动,分场礼堂办公室拆毁,许多照片都丟失了。回北京后又有人来借用照片而不归还,又丢失了不少,至今留下在自己手中的已不多了。但既使这样,我们仍然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苦和快乐!每张照片背后我都可讲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都会有着浓浓的大荒友情。我们现在都已进入老年了,当年的不少老战友已离开了人世。看着这些老照片,我常会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怀念北大荒,怀念852,怀念尖山子,怀念老战友,怀念老同学,怀念老朋友!(本文中的照片大部分是我拍摄的,也有一些是朋友们拍摄或提供的,在此深表感谢!)</h3> <h3>我拍摄的1976年的852农场3分场的领导班子。场长桑森林,教导员徐子超,副场长赫崇友,李安厚,副教导员许亚亭,陈家利,马新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h3> <h3>68年三营出席在师部举行的三师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代表</h3> <h3>76年9月9日,三分场共青团代表大会合影。总场副书记苗磊,分场领导赫崇友,许亚亭,陈家利等参加。这天正在照集体相时,广播里突然传来了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令大家悲痛万分!</h3> <h3>我们这批59年到达北大荒的112名上海中学生,于62年分配到各单位前,在852的合影。</h3> <h3>79年时我们一些上海老同学,在三分场参加852畜牧现场会时相遇。这年,是我们从上海到达北大荒20周年。</h3> <h3>67年12月9日大批北京知青到达852农场,这是文革开始后,第一批来北大荒的北京知青。他们对北大荒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3分场2队的67年北京知青王大新,朱景济,刘长慈,吕斌轩,阮丹尼,张凯,李增址,黄孝国,王欣,吕军,王翔……等。</h3> <h3>知青们欢聚一堂,王大新,朱景济,吕斌轩,郑乐天,阮丹尼,刘闯,王玮琨等欢迎老北大荒人陶勤存来北京。大荒情谊源远流长,此类荒友之间的互动和相聚,这几年越来越多了。</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四句话,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font></h3> <h3>86年三分场返城知青,第一次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聚会。31年了,看看自己变了模样沒有?我们人虽然老了,但心态依旧年轻啊!</h3> <h3>找找自己,咱都当爷爷奶奶,姥姥姥了,也许这里有您31年的形象。</h3> <h3>31年前六连的知青们,相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那时候的孩子们,现在都成爸爸妈妈了!</h3> <h3><font color="#010101">朱绍兴,史亦法,陈家利,陈淑珍等原连队领导</font></h3> <h3>05年回访852时,三分场老书记老干部叶健民和夫人,副场长冉征堂以及老同志杨成连,孙锦章,李佩仁等同大家合影。</h3> <h3>06年我们重返852参加50周年场庆时,与三分场领导班子成员和老领导老同志的合影。老同志有马文江,孙锡恩,孙香,曹振发,韓兆勤,甄科,冉征堂,杨景轩,任大森以及郭隆嘉,陈庆智,王长福等。如今,时间过去11年了,这些老干部老同志中大多已经去世,离我们而去,真的深感悲痛。非常怀念这些与我们同甘共苦,並肩奋斗,日夜相处的老同志、老前辈。</h3> <h3>中间为20团原政委,现役军人兰惠庭</h3> <h3>老垦荒战士、852元老级人物甄科,在06年852建场50周年时,重返三分场,並为分场题词《尖山英雄》。</h3> <h3>与老红军、852老场长黄振荣一起探察荒原、开发北大荒的元老、原三分场副场长甄科(右),原三队指导员、分场工会干事孙锡恩(左)。</h3> <h3>甄科与马大力,我在一起。</h3> <h3>三分场原副场长,老干部史亦法,与参加场庆50周年的郑乐天,方喆,郝圻家,邹永宁,孔令军及我,一起合影。</h3> <h3>47年参军的老干部,我的老邻居、老朋友孙锡恩夫妇</h3> <h3>原三分场工会主席老干部李元书</h3> <h3>愉快的相聚,有张玉新,陈庆智,叶子民,王荣聚,祖洪杰,吴玉光,郑乐天,邹永宁,马春生,我……。</h3> <h3>三分场副场长,852物资科长冉征堂。62年8月我们在一队认识並成为了老朋友,他也是58年的转业军人。</h3> <h3>右起第三人为曾任分场机务参谋,副场长杨景轩,今年85岁了。左起:加工厂张胖子,修配所王欣,楊景轩,24连庄松江,章顺富。</h3> <h3>61年时的一队副队长,我的老朋友,58年转业军人赵玉璋。这是他在1963年离开一队调回河南焦作时,送给我的照片。他是当年十万解放军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中的一员。</h3> <h3>64北京知青杜崇娅,在冬季水利工地上现场广播。她虽已离开了我们,但几十年里结成的大荒情谊,永远会留在我们心中!</h3> <h3>3营25连的战友们欢聚一堂。这是返城以来,25连人数最多的一次聚会,来自新疆,上海,哈尔滨,辽宁,天津……各地的荒友们都来了。有梁光祖,王胜利,刘成曲,李付义,刘卫国,刘卫民,何凤仙,傅力行,董俊茹,于艳新,宋大福,张国建,孙俊,邓继昌等等。</h3> <h3>荒二代赫荣江夫妇与知青们欢聚一堂。有王大新,刘乃晨,李增址,田建平,孔令军,我。</h3> <h3>5队的回访知青,向老职工介绍知青们在北京的生活工作情况。</h3> <h3>六连的知青欢迎王大荒和陈虹夫妇,从美国来京。有陈家利,李滋媛,卲立民,石长宝,赵铁瑛以及张凯(三队)刘守玉夫妇,杨凤梅等。</h3> <h3>七队的知青们,有姜红军,朱桂清,胡志民,王玉琪,王晔华,陆大陆,周朴,吴桂芳及陈家利等。</h3> <h3>欢迎58年老转业军人、老朋友吴惠夫妇来北京。</h3> <h3>20多年前,我曾资助筹建了三分场文化室、门球场和门球队,这是05年我回访三分场时,与门球队员们在一起。</h3> <h3>白桦林中的怀念,22年前,我95年重返852时,在南横林子的大白桦前,与老朋友,老同学的合影。有冉征堂,沈汉文,冉瑞平,李洁,崔英平,叶春,我。</h3>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852农业学大寨展览筹备布展人员,在852沙盘模型前合影。前排右一为我。</font></h3> <h3>三营一次田径运动会的裁判员合影。有徐子超教导员,吕长凤,徐向东,孟闯,程刚,王大新,李增址,杨景民,陈辉,张佩文,周文溥,高纪文,史华,丁珊,黄津生,吴玉光,刘根宝,邱洪森,邓继昌,我等。</h3> <h3>80年三分场举行田径运动会的裁判员合影。这是我离开北大荒调回北京前,主持的分场最后一届运动会。这一届运动会的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因为知青大多已走光了,只有我和曲儒在里面了,其余全部为荒二代们。从此,分场再未举行过运动会。</h3> <h3>75年分场第一次幼儿园培训班。幼儿园老师绝大多数是知青,前排有:马春生,张淑香,周瑛,陈家利等。</h3> <h3>84年分场第二次幼儿园培训班,距上一次学习班已有9年。照片中的幼儿园老师已全部是荒二代了,沒有知青了。照片中前排坐着的左起:林洪梅,老滕,史亦法,孙锡恩,王其田。其中除王其田外,其余4位都已去世。</h3> <h3><font color="#010101">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争时,我们各营连都投入战备或值班了。这是立功的担架排的旗帜。我们那里离乌苏里江珍宝島,只有一百多公里。</font></h3> <h3>远看尖山脚下的三分场场部。852农场的3分场有多大?非常之大!面积大约有几十平方公里,十几万近二十万亩耕地。人口有五千多人。从最南的7队到北边最远的12队,大约有近三十里。从东边的一队到最西边的六队,也有三十多里。反正用两条腿是够你走的!而在当年,我们经常在这些连队之间用双脚在走来走去。</h3> <h3>74年时的尖山子三分场场部全景,站在东山上用刚修好的蔡司135相机拍的。</h3> <h3>77年一队的抢冬茬,翻玉米地。</h3> <h3>大豆中耕作业</h3> <h3>麦收拾禾作业,即先用割晒机把小麦秆放倒在麦田里,然后再用收割机把麦粒收上来。</h3> <h3>放猪</h3> <h3>75年拍摄的分场举行秋收动员大会,那是一年中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各连队的连、排、班的领导和骨干几百人,都要来场部开会。分场简易食堂为大会准备了丰盛的伙食。</h3> <h3>麦收时的晒麦场上是最忙乎的</h3> <h3>积肥</h3> <h3>各连队都有的科研班</h3> <h3>七十年代的大批判现场会。总场举办摄影学习班,栗连,裘履极等宣传部的摄影老师行家,带领我们去连队实地教授拍摄知识。</h3> <h3>66年以后,分场又建立了23连,24连,25连和新建一连。即八,九,十,十一队。</h3> <h3>这是北大荒人都经历过的秋收场景,收割大豆,非常累的。</h3> <h3>丰收的大豆,大豆收割现场。</h3> <h3>小镰刀万岁!人工抢割小麦</h3> <h3>有一年天一直下雨,小麦都泡在水里了,我们就在水中抢收小麦。</h3> <h3>每年都要进行的冬季水利工程,刨冻土,挖水渠,工地上热火朝天。</h3> <h3>取石盖房,右下角为一队队长冉征堂</h3> <h3>76年毛主席去世时,群众悲痛地进入分场悼念大厅礼堂。</h3> <h3>我和哈尔滨知青徐向东父亲。身后的宣传橱窗是由我负责的,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包括分场及各连队各部门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摄影报道,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的剪辑等。</h3> <h3>三分场三任青年干事师桂珍,王玮琨,马春生</h3> <h3>五连民兵排,左为上海知青,后调25连副连长的何凤仙,右为李桂凤</h3> <h3>电影放映员陶勤存,王其田,马实栗。那个年代能看上一场电影,是人们最为渴望和开心的事了。电影组的同志们,长年累月奔波在分场连队之间,为大家服务,给人们送去欢乐。</h3> <h3>电影放映员马实栗是66年转业军人,当年风华正茂。</h3> <h3>五十年前,我俩曾同住一个宿舍。十二年前,我俩又在尖山脚下一起举杯畅饮、欢聚。如今他却因患脑梗而重病在身不能自理,令人心酸!</h3> <h3>荒二代老朋友,分场放映员,后任三分场副场长陈健民。</h3> <h3>79年我与陈健民,在我的摄影暗房里调试观看电视。这是分场第一台从总场弄来的电视机,只能收到前苏联一个频道,还看不清楚。</h3> <h3>工业连北京知青李永增,刘闯,张学东,天津知青闫金傲</h3> <h3>一队机务排人员,有张仁孝,李桂富,耿绪堂张丕仁,穆宝成等。</h3> <h3>852文工团宣传队来三营下连队演出,我陪他们走遍了三营各连队。其中有赵毓秀导演,吴启光老师,陈恒老师等。还有于海伦,李恒伟,崔英平,李洁,刘海刚,胡爱民,叶春,刘西兰,小花,尹小珑等。</h3> <h3>宣传队员在8连演出</h3> <h3>原852宣传队的老朋友们,有吴启光,付兆康,康柏强,武苹,李恒伟,于海伦,叶春等。康柏强(后排右一)在样板戏《沙家浜》中饰演刁德一,前些年因病去世了。</h3> <h3><font color="#010101">六队知青和知青博友群的朋友们,欢迎原852宣传队老朋友李强民,由香港来北京。</font></h3> <h3>三分场第一支由知青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参加852总场文艺汇演获奖归来。有陶勤存,马大力,我,曲儒,王景如,邵里庭,宋恩光,杜崇娅,王桂林,秦桂香,张淑荣,高凤英。</h3> <h3>三营第三届文艺汇演。分场大礼堂早就拆除了,这是至今留存的仅有的一张在大礼堂演出开会的老照片了。</h3> <h3>分场文艺汇演中的罐舞</h3> <h3>上海知青何凤仙,刘卫国,刘卫民,王克勤,周洪民,程金龙,周佩琴,沈丽萍,孙丽华等,探亲假回上海时的合影</h3> <h3>58年转业军人的荒后代,852分场级领导史丰,王荣聚</h3> <h3>65年一起离开北京去852的中学同学,赵小芬,董俊茹,马保平在我家的合影。前右为三队68年北京知青吴国英。</h3> <h3>儿子小时候也在北大荒生活过几年。这是分场王莹和庞雪琴和他三岁时的照片。40年了,当时许多知青和荒二代朋友常来我家玩,也多抱过他,如今他也成了孩子爸了!</h3> <h3>73年,刘闯,刘卫国和我在尖山前</h3> <h3>分场部遇有重大节日活动,都会在篮球场上举行秧歌锣鼓游行庆祝。</h3> <h3>852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跨栏跑</h3> <h3>71年参加20团第三届篮球赛的三营篮球队,有郑乐天,方喆,纪青槐,程刚,赵家才,张岐山,姚银诚,钟金邙,黄津生,张梅,李付香,杨凤梅,田桂琴,王荣芳……等。领队是陶勤存。</h3> <h3>分场篮球赛</h3> <h3>76年参加20团运动会成员合影</h3> <h3>司机马振堂,丁健德,我,68年在佳木斯刘英俊烈士墓前合影。</h3> <h3>65年参加852共青团代表大会的场部4代表,赫荣昌,陈明斌,张淑欣,我。</h3> <h3>24连尤特兹上的三位司机,上海知青王克勤,章顺富,天津知青张永生。</h3> <h3>分场畜牧技术员马新年,兽医董连贤,我及种马站的段立功,于桂仁。</h3> <h3>卫生所大夫们从连队巡诊归来,有张五福,占香荣,张偑文,张淑香。</h3> <h3>卫生所可以开展一般的外科手术了</h3> <h3>分场三司机,北京知青郑乐天,上海陶锡龙,哈尔滨姜维滨。</h3> <h3>14年北大荒志愿者总部举行知青三节,成千上万的荒友们相聚一堂。</h3> <h3>场部地区知青荒二代蓟县大聚会</h3> <h3>三分场汽车排战友大聚会</h3> <h3>风雨同舟,大荒结良缘,45年了!</h3> <h3>我曾骑马奔驰在黑土沃野和冰雪大地上</h3> <h3>63年在一队从猎人手里,花20元钱买来了一只狢子,用它的皮毛做了一顶帽子。又从一队步行45里路到宝清县城,照了这张东北人的标准像。58年过去了,我仍然最喜欢这张珍贵的照片!</h3>

分场

知青

三分

北大荒

合影

连队

场长

照片

老朋友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