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看看之三 科罗拉多大峡谷

豆爷

<h3>科罗拉多大峡谷</h3> <h3>是世界上的大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h3> <h3>1869年,大峡谷被美国独擘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他首次漂流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始,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h3> <h3>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quot;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quot;</h3> <h3>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h3> <h3>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h3> <h3>亿万年来,奔腾的科罗拉多河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洲北部的堪帕布高原中,切割出这令人震撼的奇迹科罗拉多大峡谷。</h3> <h3>"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有此名。</h3> <h3>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科罗拉多河流的惊人之笔。</h3> <h3>大峡谷全长 446 公里,平均宽度 16 公里,平均谷深 1600 米,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裂缝。</h3> <h3>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h3><h3><br /></h3> <h3>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h3> <h3>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h3> <h3>大峡谷以小科罗拉多河为起点,是全长2190千米的科罗拉多河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的。</h3> <h3>它大致呈东西走向,而形状极不规则,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h3> <h3>大峡谷除去它雄伟壮观的一面,还有很多千回百转的通幽曲径。</h3> <h3>直升机穿行在大峡谷中。</h3> <h3>两崖壁立千仞,夹持一线青天的景色在令人惊叹之余,也会让人觉得前面似乎就有当关之勇夫。</h3> <h3>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经过数十亿年,被大自然切割成大峡谷的磅礴气势和鬼斧神工。</h3> <h3>由于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h3> <h3>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依太阳光线的强弱,岩石的色彩则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变幻无穷,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诡秘。</h3> <h3>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h3> <h3>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h3> <h3>科罗拉多大峡谷雄伟的景色、慑人的气魄世无其匹,是科罗拉多河刻凿出的 19 个峡谷中的「峡谷之王」。同时,它也是人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h3> <h3>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h3> <h3>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突起,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h3> <h3>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这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h3> <h3>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h3> <h3>大峡谷纵横千里,深不可测,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游客来此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h3> <h3>玻璃观景廊桥。</h3><h3><br /></h3> <h3>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耗资3000万美元建造的悬空透明玻璃观景廊桥2007年3月20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选自网络照片)。</h3> <h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登高远望,就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就是科罗拉多河在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