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伊甸园~参加福州三中建校75周年庆典纪实

傻乐

<h3><br></h3><h3> 2017年11月18日是福州第三中学建校75周年纪念日。我们原福州三中67届初二(4)班的同学相约回母校参加学校举办的庆典活动。<br></h3><div><br></div><div> 我应学校育才教育研究会谢永铨会长的邀请提前一天返校,观看文艺演出节目彩排,同时在校园里四处逛逛,拍摄许多校园美景。<br></div><div><br></div><div> 今天的校园与我们当年读书时的校园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旧貌换新颜了。毕竟从我们离校至今,时间已然跨越了半个世纪,我们国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br></div> <h3><br></h3><div> 学校大门依然在老地方,在湖东路与北大路交汇路口的东南角上。</div><div><br></div> <h3><br></h3><h3> 校园里的大榕树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在浓荫下进进出出的老师和学生们。明天,她将在这里拥抱从世界各地返校的校友们,就像一位母亲拥抱她远行归来的孩子们一样。<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 大榕树边上新落成的大楼命名为“力行楼”。力行楼尚未正式启用,目前新设计布展的校史馆安排在二楼,明天将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和来宾们正式开放。<br></h3><div><br></div><div> 力行楼前面是水波粼粼的求知湖,边上的石刻《福州三中赋》是我省作家陈章汉先生的作品。求知湖畔《力行楼建筑记》石刻上的文字是本校语文教师王立根和校友家长高原先生共同撰写的。</div><div><br></div> <h3><br></h3><h3> 求知湖湖畔有三个院士校友的雕塑和石碑刻记,还有一个数字地球的雕塑。三个院士是母校的骄傲,是后生学子的榜样,值得为他们制作这样的纪念碑!他们分别是核物理学家王乃彦(1946届初中)、计算机科学家林惠民(1966届高中)、物理化学家梁敬魁(1952届高中)。林惠民院士回来了,他将出席母校建校75周年的庆典。</h3><h3><br></h3> <h3><br></h3><div> 求知湖对岸,校园围墙的西北角上还有棵大榕树,依稀记得我们当年读书时,大榕树在学校的围墙外面,围墙里靠北大路一侧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是我们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地方,我在那里学习过装配矿石收音机。因为城市景观改造,要“拆墙透绿”,老式的砖混围墙拆了,墙外的民房和墙内的校舍也都拆了,大榕树被保留下来,并划归到学校的校园里了。</div><div><br></div><div> 以这棵榕树为中心而设计建成的数学小园林是师生校友们的最爱。许多在我国发展事业上做出贡献和成绩的校友返校,都会到这里来走一走,坐一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福州三中在数学基础教育方面的实力和数十年来所做出的成绩是福州人有口皆碑的。</div><div><br></div><div> 遗憾的是我们老三届的初中同学们,因为wg动乱而失学,没有接受完整系统的基础教育,不少同学也因此失去了为母校争光的许多机会。更因为当年的幼稚失智,部分同学对母校老师做出了大不敬的举动,而至今追悔莫及。虽然我们后来向老师们当面集体忏悔得到了原谅,但我们永远不能够原谅我们自己。希望师生反目为仇的悲剧永远不要再有重演的机会!</div><div><br></div><div> 这里特别要感谢前三中校长,现福州育才教育研究会谢永铨会长。谢校长于1998年退休,在卸任校长一职的同时即接过由林璧人老校长担任的三中校友会会长一职。谢校长谢绝了私立校高薪高职的聘请,十数年如一日为母校广泛联系和团结校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卓越的成绩。</div><div> &nbsp;</div><h3> 谢校长于1999年创建了每年正月初三下午校友返校日的活动,我们同学由此得以有机会相聚,化解了文革时期同学之间产生的怨与恨,同时找到了被我们同学深深伤害的班主任俞鼎鋆老师。我们同学一起到他家,当面向他忏悔并求得了他的原谅。师生重逢不久,俞老师就因病去世了。我们同学派代表送了俞老师最后一程,减轻了背负多年的心灵的重负!感恩谢校长!</h3><h3><br></h3> <h3><br></h3><div> 校门口的这座大楼是与外单位联合集资兴建的办公楼,目前三楼以上是外单位在使用,据说若干年之后主权才完全回归三中。</div><div><br></div><div> 那里曾经有座小白楼和小红楼,分别是教师办公室和学校图书馆。边上还有露天游泳池和一片植物园。植物园里有个小小气象站的百叶箱和测雨量的铁皮漏斗。那里是我们气象兴趣小组和植物兴趣小组的活动园地。露天游泳池是水泥砌的边和底,虽然粗糙,但我们很多同学就是在这个池子里学会游泳的。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我们在校园里来来去去,犹如游走在伊甸园里,是那么轻松幸福,无忧无虑。</div><div><br></div> <h3><br></h3><h3> 力行楼后边是正在使用的“灰砖楼”,那里也保留了两棵榕树,早先,西边的一棵被围在“工字楼”中间,工字楼是高中教室和实验室。东边一棵在初中教学楼前边,那里原先是个操场。上午我们在那里做课间操,下午由高年级接对子的高二(4)班派任的辅导员带着我们在那里进行军事操练,练站姿队列,还练过拼刺刀“突刺刺”,印象很深刻。</h3><h3><br></h3><div> 灰砖楼后边靠新民巷出口的大楼就是新建的刚刚才交付使用的室内运动场馆和文艺汇演的多功能厅了。我们读书时的60年代,那里是学校后院,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在那里,那里也是各种课后艺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园地。</div><div><br></div><h3> 多功能厅是明天校庆庆典和文艺演出的主会场。参加彩排的同学们都已经就坐,相关技术人员和演员们也都到位了。</h3><h3><br></h3> <h3><br></h3><div> 舞台上炫丽的布景变换是由魏丽真老师指导的这两位同学在操控的吧!魏丽真老师是母校66届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任教,在数学和计算机教学方面刻苦钻研,带出的优秀学生不计其数。几十年来,她以校为家,终日埋在计算机房里,为三中的计算机教学做出了突出的成绩!退休之后的魏丽真老师对学校的工作还是那么热心,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并且总能够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她和林惠民院士一样,都是我们老三届校友的代表和骄傲!</div><div><br></div><h3><br></h3> <h3><br></h3><div>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冷空气带来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仿佛整座城市都被校友感恩母校的缕缕情丝所缠绕着,暖暖的,湿漉漉的……</div><h3><br></h3> <h3><br></h3><div> 学校师生组织了庞大的志愿者团队,分届别组织返校的校友们签到,安排教室作校庆庆典的分会场。校友们享受到年轻学子细致周到的服务,感受到母校的关爱和温暖,祝愿母校良好的校风薪火传承,绵延不绝!</div><div><br></div> <h3><br></h3><h3> 学校食堂为我们准备了每人一份福州有名的点心~“太平面”,祝福所有的校友和来宾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一生平安!<br></h3><div><br></div> <h3><br></h3><h3> 拎着校庆礼包,在校园里四处拍照留影,留下这令人难忘的时时刻刻,留下母校对游子的眷顾,留下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永久的牵挂与思念!</h3><div><br></div> <h3><br></h3><h3> 午时,校庆庆典结束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仍然聚集在母校的大门内外,久久不愿离去。依依惜别的浓情蜜意充盈了整个校园,感动着每一个人。</h3><h3><br></h3><h3> 相聚时难别亦难。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祝愿我们的母校就像校园里的大榕树一样根深叶茂,开枝散叶!祝愿我们的校友们学业有成,犹如西湖水日日常新,不断給人以惊喜!</h3><h3><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