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父

长青果

<h3>风凄凄,寒浸骨,冬意料峭,又是一年寒衣节。算来父亲已离开我们六个年头了。</h3><div>1946年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普通的家庭。因为三代单传的缘故,我太奶奶对他疼爱有加。特别注重叫他学习那些老规矩老传统。见着谁该拜一拜,见着谁该作揖;遇上喜事该说啥该做啥,碰上白事该咋行礼,对方行礼应该咋还礼,虽然是孩童却也少年老成。</div> <h3>1958年,刚刚十三岁又幼年丧父的他,毅然走出家门干起童工 ,替奶奶挑起担子,无怨无悔地帮着奶奶支撑着那个贫苦的家。</h3><div>后来父亲长大些,跟着那些博山大师傅们学烹饪。心灵手巧做事利落的他干啥像啥。在干品的泡发,传统酱肉腌制烹煮,还有博山酥锅的烧制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每每人们提到我的父亲,总是说''人家呀,二级厨师不换”。</div><div>再后来父亲与母亲喜结连理,供养了我的奶奶,养育了我们姊妹四个。</div><div>在我刚刚记事时,奶奶中风口眼歪斜。为了奶奶更好地康复,父亲又学习了针灸。每每都是先把针扎在自己的身上,试其深浅力度及感觉,再把针下在奶奶的穴位上。在父亲的努力与坚持下,奶奶恢复得很好。后来村子里也有好多人慕名来找父亲下针,疗效不错口碑也很好。</div><div>小时候家里穷,可父亲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就说豆腐吧 ,深秋时节父亲会找来一些红蜀黍,再加上别的佐料,这样煮出来的豆腐是红颜色的,咬一口像是灌汤的,还有粮食的余香美味无比。再大一些条件好了,每到秋冬父亲就在院里支起大锅,煮羊肉炖牛肉蒸肘子。我们饱食之后,每家还会分到一盆。这个老传统一直持续到父亲去世。每年天气转冷时,我就会更加的怀念父亲。</div> <h3>记得父亲四十出头时,原本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凭借着对文化的追求,对书法的热爱,业余时间去张店学习书法的函授教学。刻苦努力孜孜不倦,一有闲暇便手不离笔笔不离手。草、篆、隶、行、魏碑,尤其小楷有很好的成绩,多次在北京获金奖。后来被博山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书法协会破格录为会员并成为委员。书画不分家,父亲还热衷于画虾。总是对着齐白石的画,一遍琢磨一遍画。那时条件有限,不怎么见真正的大虾。一次有客人提着大虾来我家做客,父亲顾不得吃饭而是拿了一只大虾去房间里开始写意。“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次以后父亲的虾,越来越传神了,被朋友们要去好多,装裱之后挂在家里。以至于在博山的装裱店,只要看见父亲署名的作品,都打八折。</h3> <h3>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1月4日,父亲罹患肺癌。霎时间乌云盖顶,霎时间天昏地暗,霎时间天崩地裂。泪化作血流淌在心间,“苍天啊”!</h3><div>‘‘人命在天,我喜欢笑脸,我愿意看着你们笑”父亲非但没有沮丧反而在鼓励着我们。</div><div>父亲是个乐天派,走到哪里都笑呵呵的。一次在医院里我收拾病床 ,壁橱是三层的,往最上面放衣服时就喊父亲帮忙,他哈哈大笑“小矬子够不着”还不忘冲我挤眼睛。有时病房里就我们两人,他会时不时地念“ne,ne,ne”。我小时候会背的第一首诗是骆冰王的《咏鹅》,因为说话咬舌总也说不好“鹅鹅鹅”。这也一直是家人打趣我的笑柄。有时父亲又语重心长地和我谈话:闺女呀,你心直口快有良心,不会贪小利沾别人的便宜,遇事也讲理,但太过直接不会拐弯。你在娘家最小又是超生才要的你,一家子都宠着你惯着你。成婚后,你女婿脾气好啥都顺着你,你的任性也该收敛一下。凡事都要忍,吃亏是福呀,吃亏了别心急,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现在想来病重的父亲逗我玩,是无比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他多想回到过去回到从前,回到他年富力强时我们跟在他屁股后的岁月呀。“知子莫若父”,有时我受委屈遇到背字,想起父亲的教诲都自惭形秽。</div> <h3>11月,父亲自觉大限不远。同着他一位懂风水的好朋友还有我的哥哥,挑选了一处墓地。24日,在我们全家人的陪同下,父亲从头到尾目睹了他自己墓地的开掘与建造。期间还不无细致地告诉我们,办白事的各种忌讳、各种规矩和各种礼仪。可贵的是回家后,父亲仍然谈笑自若地和我们打够级、挂纸条。非但没有给我们造成压力负担,还让我们精神愉悦。</h3> <h3>2012年4月初的一个深夜,父亲写好家中诸事安排,自己选好了照片,还拟好了致亲朋好友的谢帖……这之后父亲基本都在半昏迷之中,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失禁。我们帮父亲收拾大小便、擦洗下身,间或清醒时,他总是默默的闭着眼睛、唉唉的叹口气。时光是个奇妙的东西,翻转了彼此的人生。四十年前,父亲不就是这样在照顾着我们吗?可那几天不知怎的,我不敢正视父亲的眼和脸。目光只要在他的脸上停留几秒钟,我的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给他擦洗时,我的手一碰触他的身体,就莫名其妙浑身打寒战,眼泪就会奔涌而出……</h3><div>2012年4月20日中午,昏迷两天的父亲突然清醒说“你们都在吗,都在好,我没话说了,也没事说了,都在好……”然后就静静的,平和的,永远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们……</div><div>真的不知道,13岁的他怎样用那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半个家;真的不知道,食不果腹的他,怎样在烹饪业有了自己的建树,有了好的口碑;真的不知道,学习针灸后,他的心理与肌体承受了多少考验和委屈,才能小有成果;真的不知道,大字不识几个的他凭借怎样的毅力学习了书法,并且有那么好的成绩;真的不知道不敢想象,病重的父亲怎么笑得出来;目睹其墓地时,心是怎样的支离与波澜;深夜拟谢帖时,心是怎样的平静与悲壮……</div><div>我想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善良、孝敬、执着、好学、豁达、坦然的一颗平常心。</div><div>寒风萧萧何时休,父,安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