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上的制墨名家程正路

朱英寿

<h3>制墨业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用品和工艺品产业,徽墨构成了文房四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徽州的制墨业流派纷呈,名工辈出,如曹素功、汪节庵、查森山、汪近圣、胡开文、詹天鹏、程君房、程正路等,他们都是徽墨业中的一代翘楚。<br><br>程正路,歙县槐唐人,号耻夫,又号晶阳子,别号雪斋,为清代徽州歙派中的制墨高手。其墨肆开设屯溪老街之中街,墨肆名为悟雪斋,经营笔墨纸砚罗经。约康熙丙辰1676年,程始制墨,其总结前人的传统制墨经验,继承和发扬了“易水法”的优良传统,制墨讲究烟质凝细,黝然而清,莹然而润。遂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居家必备的用墨、藏墨,亦成为康熙年间引人注目的著名墨坊人之一。</h3> <h3>2009年1月11日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拍出一锭程正路制墨,成交价人民币七万元。此墨呈八棱葵瓣形,长10cm,高1.5cm,通体漆衣,一面雕人物故事图,另面阴文描金楷书刻《与荆州书》,边框两侧各阳文楷书刻“康熙已亥”、“程正路造”,此墨古气横成,书法酣畅淋漓,书法为程正路本人手笔。<br><br>程正路爱好书画,制墨书法均由其手书。与曹寅、宋荦为知交,曹善品墨,宋爱藏墨,曹寅《送程正路黄陂丞》诗“画家遵北苑,墨法秘南唐,二者能兼得,茅斋竞夕香”。</h3> <h3>清末,随着国内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严重阻碍了制墨业的发展,此时程正路制墨趋渐衰退。至民国年间,徽墨则在社会动荡和外来书写工具铅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的冲击下,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程正路后人仍传承父辈事业及名号,继续经营笔墨纸砚。</h3> <h3>正路纸号雕板印刷的龙凤星期、大型红封等,是徽州人议婚、纳彩、迎娶时出示的红纸文书,是婚姻关系中重要信物,由于刻印精美,颇为畅销。</h3> <h3>屯溪解放后,正路纸号关张,随着时光的流逝,程正路渐被人们淡忘。程正路虽未名列徽州制墨大家,但也是徽墨业中集大成的一家,程正路制墨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已显现出勃勃生机,其制墨巳成藏家们所追求的珍品,延续着千年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现代人对古文化的敬仰和崇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