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i>文字: 老莫</i></h3><h3><i>摄影: Lilly Huang, Sarah Xu, 劉陽,老莫</i></h3> <h1>到達耶路撒冷,我們的心仿佛被牽著,總是不由自主地往哭牆走。</h1> <h1>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上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僅存的一段遺址。長52米,高19米,由大石塊築成。亦有"歎息之壁"之稱。英文稱,Wailing Wall,Western Wall,希伯萊文:Hakotel。</h1> <h1>在我們的旅行前夕,在附近的Apple Store,我無意中看到了那個头顶犹太人小圆帽(Kippa) 的蘋果店員工Avrom,他的技术活儿是给大家介绍苹果产品的使用。我激動地告訴Avrom我馬上要飛往耶路撒冷,听罢这个消息,我看见他的眼睛頓時放光,并立即問我可不可以幫他帶一個紙條到哭牆。得到我的首肯後,Avrom立即跑進商店內側。過了片刻,他已經在一張紙上寫好了幾句話,並將它疊成了一個紙簽,交到了我的手裡。</h1> <h1>1966年,S.K.阿格农在领取他的诺贝尔文學奖的致辞中说到:" 经过一场历史大灾难,罗马皇帝摧毁了耶路撒冷— 我出生在流散地,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耶路撒冷之子!"</h1><h1><br /></h1><h1>那个苹果电脑专卖店的犹太小伙子Avrom,写了一张纸条连同自己的心意叠成了纸簽,托我带给哭墙。哭墙,这是一堵永远耸立在全世界犹太人心中的圣墙!</h1> <h1>在哭牆的上方,是同樣著名的伊斯蘭教的兩處聖地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h1> <h1>哭牆是猶太教聖殿三度修建、三度被毀的遗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 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的石头已经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目前哭墙也早成为耶路撒冷游客最多的地方,1981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1> <h1>當我們第二次來到哭牆時,我在哭牆男士的進口处,截住了幾個放學後來哭牆祈禱的猶太小男孩,请求他们把Avrom 的纸簽送入哭墙的墙缝。知道了我的意圖後,其中的一个犹太小童立即答應了我, 然后他握着那个小小的纸簽,走向哭墙。</h1> <h1>我知道,那个遠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Avrom寫給上帝的字條,會載着他神秘的嚮往和期盼,在哭牆的某一個牆縫安安静静地等待。。。</h1> <h1>哭墙石头间的裂缝里塞满了祈祷者的字条,各种纸签就如同犹太人投入神灵信箱的信纸,向上帝诉说着心里的一切。在这里,每年从世界各个角落寄给上帝的近10000封信件,被塞入哭墙的壁缝里。如此看来,今天的耶路撒冷更像是一个通往天国的驿站。</h1><h1><br /></h1><h1>据说哭墙墙缝中的这些字条每年只清理2次,分别是在逾越节和犹太新年前,而这些神圣的字条会被埋在橄榄山。。。</h1> <h1>犹太人就是用这独有的方式来告诉世人,信仰的力量和自己的坚持。当你真真切切地触抚着西墙时,你的指尖仿佛都能感受到耶路撒冷历史的温度,悲悲切切,一眼千年。。。</h1> <h1>自公元70年,猶太人心中崇高的第二聖殿被古羅馬的大軍焚毀,几十万犹太人被灭亡。从此,犹太民族最终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失去了家园,踏上了千年的流浪之旅。。。在基督徒统治时期,犹太人甚至不能靠近这个城市;之后在伊斯兰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基督徒和犹太人经常遭受压迫,那时的犹太人可能只是因为靠近伊斯兰或基督教圣地就会被杀死,但任何人都可以赶着一头毛驴穿过紧挨着西墙的过道,不过前提是他们必须拿到许可证;甚至在20世纪初,犹太人靠近西墙还要受到英国人的严格限制;之後在约旦人统治期内,则完全禁止犹太人来到西墙边。</h1><h1><br /></h1><h1>虔诚的犹太人对锡安的渴望是如此深厚、久远,根深蒂固;不能靠近西墙的时间是如此漫长,如此痛苦。。。</h1> <br /><h1>1967年的六日戰爭,以色列收复了耶路撒冷老城和约旦河西岸的土地。犹太人第一次可以在耶路撒冷自由礼拜,昔日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終於可以又触摸西墙,并在那里祷告。</h1><h1><br /></h1><h1>在那次战争中,以色列对抗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联合进攻,是一次从灾难边缘窃取的军事胜利。那个一直是最尊敬阿拉伯人的以色列人,也是阿拉伯人最尊敬的以色列人,战争的总指挥摩西·达扬,战事结束后,在拉宾等人陪同下,首次来到西墙。他郑重声明:"我们已经统一了这个城市,以色列的首都,永远不会让她再遭分割"。之后,他在一个纸上写了个便条:"愿和平降临整个以色列",并将这个便条放入希律门的方石缝— 哭墙中。</h1><h1><br /></h1><h1>祈祷和平,并承诺和平,这是历经苦难的犹太人需要践行更大的智慧和勇气的艰难历程。</h1> <h3><i>1899年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犹太人生活艰难。但他们被允许在耶路撒冷哭墙祷告。</i></h3> <h1>哭,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孩子出生时自己在哭,这是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做最真挚的告白;老人去世时亲友在哭,这是对一个离去的生命做最真诚的嘱托!<br /> </h1> <h1>耶路撒冷的哭墙,是一个永不关闭,永远敞开的天地,犹太人在那里整日整夜的哭泣,祈祷。这里聚集了犹太人世世代代的告白与嘱托……<br /> <br /></h1> <h1>从耶路撒冷回来半年以后的一天,我无意中,又在同一家苹果店里,看到了Avrom的身影,我告诉他我完成了他交给我的任务。</h1><h1><br /></h1><h1>Avrom安顿了他的客户以后,他走了过来,他的眼睛里放出光芒,并且异常兴奋。他笑盈盈地问我:"你知道你帮助我将字条塞入耶路撒冷哭墙的结果吗?"我猜自己顿时充满了诧异!</h1><h1><br /></h1><h1>Avrom打开了他的Ipad,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男童!他的名字叫Simcha,现在已经3个月了。Avrom告诉我,这是他们结婚后4年的第一个孩子,Simcha 希伯来意为喜乐。 Avrom 写给上帝的信,上帝已经收到,几个月后,他们迎接到了一个美丽健康的儿子!</h1><h1><br /></h1><h1>异国他乡,又一个耶路撒冷之子在成长!</h1><h1><br /></h1><h1>此刻,我看着Simcha的照片,心中充满了浓浓感动。我,做了一次Avrom与上帝通信的邮差! </h1><h1><br /></h1><h1>耶路撒冷哭墙,它已经化为了爱,化为了喜乐,把千里万里之外,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Avrom一家人,连接到了一起。。。</h1><h1><b><br /></b></h1> <h1>公元前11世紀,大衛王率領猶太人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了希伯來王國,並給首都起了一個詩一般的名字「耶路撒冷」(猶太語中意為「和平之城」)。<br /> <br /><br /></h1> <h1>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中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凿巨石。<br /> <br />这是犹太先人们对和平期许的分量!</h1> <h1>在西墙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我们无不为之而动容。我们抚墙祈祷,愿耶路撒冷,这个饱经磨难又充满希望的城市,将在我们看见的某一天,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和平之城!<br /> <br /></h1> <h1><b>耶路撒冷,为你而哭,千千万万遍!</b></h1>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严重感谢老莫的好朋友和昔日老同事,左大哥,左朝胜帮助编辑、润色此文!💐💐💐</i></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