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研修笔记(二)——学校应成为儿童向往的地方

洪松

<h3>  11月16日,研修学习团队走进树人小学与大坪小学。进一步学习学校文化,追寻课程的脚步。两所学校有着近百年的办校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久传承的育人情怀,成为学校的文化内涵。</h3> <h3>  走在校园里,花卉、树木、小池、流水、游鱼,将精致的校园打扮得美不胜收,似花园一般,再加之朗朗书声相伴,孩子们笑声交织,这里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诚勤立达、立志立新,是两所学校的校训,学校的育人目标明确而清晰。</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应成为儿童向往的地方。儿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孩子们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自由、快乐是童年的标签。窦桂梅校长说,儿童应站在学校最中央,学校要成为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3> <h3>  杜威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h3> <h3>   那些因孩子建设的课程,让孩子们的学习,找到快乐的方向。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充分发挥着创造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h3><div> 好课程,一定把孩子放在最中心,关注他们的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