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从事西洋古董收藏这么些年来,对欧洲的瓷器产品十分感兴趣,也自己总结出了几大顶级品牌的当家产品,那么就是:"Sevres塞弗尔的瓶子,Meissen梅森的瓷偶,Vienna维也纳瓷厂的盘子,KPM柏林的瓷板画"。</h3>
<h3>这一篇酝酿很久的文章就是想尽可能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KPM?什么是KPM瓷板画?</h3> <h3>首先以我自己收藏的第一幅KPM瓷板画来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概念:KPM瓷板画是什么样的?上面和下面的图就可以看到了!说白了,瓷板画就是画在瓷板上的画。可以看出这幅肖像画画的十分传神和细腻。</h3> <h3>瓷板的背面有凹下去的品牌标记,这个像棍子一样的标记就是KPM这个德国著名瓷器品牌的商标。下文会有详细介绍</h3> <h3>那么这个著名德国瓷厂KPM又是怎么来的呢?提到这里必须从大家熟悉的欧洲瓷器的起源,鼻祖Meissen梅森说起。下面是本人收藏的一对铜鎏金底座meissen瓷偶。也印证了我在开篇提到的Meissen最厉害的就是它的人偶。</h3> <h3>首先我们看一张德国未统一前的地图,好让大家对Meissen厂的位置和KPM厂的位置有个大致了解。右侧大面积的橙色区域是普鲁士王国,KPM柏林瓷厂的位置在柏林,属于普鲁士领土。而Meissen瓷厂的位置则属于右侧下方绿色区域的萨克森王国。</h3> <h3></h3><h3>故事得从1701年的一个德国柏林的倒霉的炼金术士说起。这一年,炼金术士Johann Friedrich Böttge(下称:博特哥)当时19岁的他,本来是普鲁士炼金和制药界的新星,他宣称找到了提炼黄金之术,并花掉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提供的大笔经费,最后被腓特烈发现他其实是个骗子,被抓住关了起来。</h3>
<h3>这个博特哥兄弟长的啥样?请参考下图建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博特哥雕像。</h3><h3></h3> <h3>这时候,当时人称强壮的奥古斯特二世"August the strong"的萨克森选帝侯听说有人能从石头里炼出金子,这位大哥也是想钱想疯了,决定要赎人。就这样1701年11月,博特哥被递押到了德累斯顿,当时萨克森王国的首府。作为交换条件,博特哥要在半限制自由的状态下,三年之内为奥古斯特炼出黄金。</h3> <h3></h3><h3>石头里怎么可能练出黄金?博特哥在两位助手兼监工Ehrenfried Walter von Tschirnhaus和Pabst von Ohain尝试了萨克森当地的各种矿石也没有炼出黄金来。到了,1705年9月,快4年过去了,奥古斯特一无所获,于是彻底忍受不了这些骗子了,就把博特哥押到了德累斯顿西北部小镇梅森(Meissen)的Albrechtsburg城堡里。</h3>
<h3>Meissen和德累斯顿Dresden的位置见下图的2处黄色标记</h3><h3></h3> <h3></h3><h3>意想不到的事居然发生了,误打误撞之中,博哥特在梅森Meissen解开了制造瓷器的密码。</h3>
<h3>纯白透亮坚硬是优质瓷器的三个特征,它对瓷器原料和烧制工艺对应的要求是,高岭土和瓷石的使用、还原气氛的控制和烧制温度控制到1200°C以上。在博特哥之前,欧洲只能生产陶器和少量低劣的红瓷。在梅森,博特哥和von Tschirnhaus协作发现了适宜于本地黏土的耐高温坩埚,并找到了在高温中控制还原气氛的烧制技术,还发现了如何利用雪花石膏来改善欧洲劣质的高岭土。而梅森所在的萨克森州,直到现在依然是西欧重要的高岭土产区。</h3>
<div>这下令奥古斯特喜出望外,比起黄金,白瓷更值钱,而且白瓷制造在欧洲可是独一份的买卖,这简直是天下掉下来一个金矿。剩下的事情,就是将整套工艺放大到可以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并且通过反复优化,总结出最佳的原料配比和生产流程。到了1709年,萨克森开始建设第一件欧洲第一家瓷器厂-皇家迈森瓷器厂,位置就选在Albrechtsburg城堡附近,博特哥被任命为技术总监。1710年,皇家迈森瓷器厂生产出了第一批瓷器。欧洲瓷器生产时代从此开启。</div>
<h3>下图为最早期第一批的红陶制品和1713年左右生产出来的釉上彩瓷器(技术还不过关,容易掉色)</h3><h3></h3> <h3></h3><h3></h3><h3>刚开始的时候Meissen还只能生产白瓷,直到1720年才熟练掌握了青花瓷的烧制技术。<br></h3>
<h3>在1717年梅森瓷器厂的主人奥古斯都二世与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做了笔交易,用六百萨克森龙骑兵,换了一百五十一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8世纪初,600配满装备的龙骑兵于可是非常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了。这些瓷器被世人称作"龙骑兵瓶组",而被他卖掉的龙骑兵后来被编入普鲁士陆军,绰号便是"瓷器兵团"。<br></h3><h3></h3><h3></h3> <h3>标准龙骑兵装备,酷到爆!</h3>
<h3>这600龙骑兵被"卖"掉以后,他们在异国他乡,再次自成一只精锐部队,奋发图强,越发强大。</h3> <h3></h3><h3>至于那堆比人命还珍贵的中国瓷器,自然都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了。</h3>
<h3>不管国家如何动荡,朝代如何更迭,它们一直都住在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里(现已改名为德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供世人流连观赏,述说那段略带奇葩色彩的传奇故事。 </h3><h3></h3> <h3></h3><h3>1720年,Meissen在重磅新品青花瓷上市之前,瓷器厂决定在每件产品底部手工绘制一个花体的A字母,代表当时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II August。于是迈森瓷器有了第一款商标。</h3>
<h3>梅森的市场调查员Johann Melchior Steinbrueck发现原来的商标给顾客的联想度太低,不容易识别,我猜想,可能是因为欧洲以A开头的国王和贵族太多了。于是,他建议使用萨克森王族使用的十字交叉双剑的标识,并在上方写"K. P. M"三个花体字母,意为"Koenigliche Porzellan-Manufaktur皇家的瓷器制造商",作为商标。双剑交叉,是萨克森国王一脉使用近百年的徽章图案,在欧洲各国的识别度非常高。新商标从1723年启用,自此,梅森瓷器使用以双剑交叉作为其商标的主体。</h3>
<h3>特别注意,下图的meissen第二代标志里就有K.P.M的标记,这只是皇家陶瓷厂的德语缩写而已。而我们将要介绍的K.P.M.特指皇家柏林陶瓷厂!</h3><h3></h3> <h3></h3><h3>说完了萨克森王国里的Meissen,我们再来看看邻国普鲁士。从瓷器换龙骑兵这件事情上来看,两国的国王爱好截然不同,一个热爱瓷器,热爱艺术。另一个崇尚武力,致力于建立强大的军力。</h3>
<h3>这时普鲁士皇帝是腓特烈二世(德语: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亦称腓特烈大帝、弗里德里希二世,也就是之前用瓷器换龙骑兵的腓特烈一世的儿子(如下图)</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柏林作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一直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瓷器厂。1751年,在普鲁士国王佛利德里希二世的支持下,机械师Wegely在柏林建设瓷器厂,要钱给钱,要地给地。1755年,普鲁士和萨克森之间的七年战争开打,1756年,普军占领了莱比锡和梅森等地,从占领地没收了大批梅森的瓷器,并掠走了多名瓷器厂的技师。</h3>
<h3>到了1763年,七年战争接近尾声,佛利德里希二世腾出手重新关注瓷器厂的生意,出资收购了瓷器厂,从Meissen又聘请了几位艺术家担任首席设计师和彩绘部门负责人,成立了柏林皇家瓷器厂Koniglicher Porzellan-Manufaktur Berlin 简称KPM,并使用了蓝色权杖作为标记。</h3><h3><br></h3><h3>KPM按德语原文除了Königliche Porzellan Manufaktur 即皇家瓷厂这一普遍流传的说法(这也是目前KPM berlin官网上的解释),还有一种来源于KPM工厂管理层的说法KPM最初代表Königlich Preußische Manufaktur 即皇家普鲁士制造。</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5><h3>下面是我最近收藏的另一副KPM瓷板画,简单来说所谓瓷板画,是先制作出一片白瓷板,然后由艺术家在上面通过油彩进行绘画创作,经常要一层层的叠加颜料来取得完美的效果。属于釉上彩,画完以后会再进行低温烧制来得到最终成品。后文会继续详细介绍这种工艺的难度。</h3><h3><br><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6px;">瓷画技法的发展其实经历了一条独特而坎坷的道路。在18世纪,瓷器上的绘画无法接近画布上的绘画。其根源在于它所能使用的色彩实在有限。能在瓷板上使用的重要的色调,如黑色和棕色,在当时还没有发展起来。</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6px;"><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6px;">直到其中一名名叫Georg Friedrich Christoph Frick的工人在1797年被KPM雇佣,他后来成为KPM的董事。弗里克Frick在多色彩颜料方面做出了非常认真的努力和钻研。由于他的工作,新的配方和制造技术被创造出来,到19世纪初,KPM工厂成为当时最大的瓷板画基地,工厂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颜料的颜色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终形成了KPM工厂使用的一整套颜料,总共96种。</span></h3></h5> <h3>有人会问,那不就等于KPM瓷厂就生产了一张"画画的白纸"吗?好像其他和KPM也没关系了呀,为什么还这么贵呢?</h3>
<h3>其中这样的说法也对也不对。</h3>
<h3>从瓷板画的生产过程来看,的确如此,KPM其实是生产了一片用来给艺术家绘画的白瓷。但是我认为这其中白瓷板质量的高低对画家是有影响的,就好比我们中国人谈书法,好的书法家写作品的时候也会对用纸十分考究,可以说纸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最终作品的效果。</h3> <h3></h3><h3>我大胆的猜测,KPM生产的瓷板可能有特殊的配方,而使瓷板的釉质紧密,适合吸收和固定油彩,是的绘画创作过程中留在瓷板上的颜料分布均匀,并且充满质感。</h3>
<h3>但是KPM瓷板画之所以会如此成功,和他们手下有一大批优秀的画师密不可分。比如下图这个签名,Ludwig Sturm 路德维希·斯图姆(1844 - 1926)是一位德国德累斯顿的独立画师,画工十分了得。这让KPM也找到了Sturm来为KPM画一些瓷板画。到了1880年,Meissen把Sturm招至麾下,聘请他担任Meissen的绘画总监;随后Sturm在1891年被评为教授;1898年担任Meissen的首席艺术总监,1901年成为Meissen行政长官之一并一直为Meissen工作到1904年。</h3><h3></h3> <h3>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瓷板画师就是wagner啦,相信不少藏友都在瓷板画上见过wagner的签名,但是会发现签名都不一样,还有人在一些手绘瓷盘上见过wagner的签名。其实wagner不是一个人,一种说法是wagner是一个家族,一家子都是画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作坊存在的,也给KPM画,也给vienna等其他瓷厂做定制绘画,也自己买来KPM的白瓷板进行创作。所以一家人各个人的签名都不相同。</h3> <h3>下面这个wagner的签名来自于一个博物馆级别的维也纳瓷厂(大家嘴里的皇家维也纳,这也是一个十分让人混淆的大坑)出品的精美手绘盘上的。个人觉得属于wagner真迹签名的可能性最大。</h3><h3><br></h3><h3>还有种说法就是wagner是个独立绘画工作室,这里雇佣了好几个画师,每个画师都会在作品上签署工作室的名字,所以都签署wagner。</h3><h3><br></h3><h3>可以说wagner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绘画的精美程序,也具有一种特殊的品牌效应。当然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有很多假冒wagner画作出现,只要细心看看绘画的功力和细节,其实一般都可以分辨出真假wagner。</h3> <h3>此外F.Till Dresden 也是一个看过多次的签名,这个画师也很了得,他的签名经常会出现在定制人物肖像画上。</h3><h3><br></h3><h3>除了以上那些位,其他一些知名的画师包括Henry Bucker,Otto Wustlich,Carl Meinhelt,Carl Schmidt,R.Diettrich和Joseph Nigg。也许有一天你会有机会碰到带有这些签名的KPM瓷板画。</h3><h3><br></h3><h3>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所有的KPM瓷板画都带有签名,但是带签名的一般来说更有价值一些。</h3> <h3></h3><h3>与在画布和木板上绘画不同,瓷版画特有的通透色彩以及细腻的质感需要反复描绘10次以上才能得以实现,也因为不是大量生产制作,这些在优质的白瓷上制作出最高品质的作品,进入流通市场的数量也是十分稀少。成为瓷器艺术的精品,受世界各地的艺术收藏家的喜爱。</h3>
<h3>KPM瓷板画目前就内容上我归纳出2大类。第一类就是出现最多的:临摹世界名画,如下图我自己收藏的一副,实际上是临摹了著名画家提香的作品</h3><h3></h3> <h3>应该说和原作还是有差别的,不过画工已然十分了得。</h3> <h3>这一幅在日本拍卖会上出现的KPM瓷板画,其实就是临摹了名画《春日》</h3> <h3>原作是 《spring time春日》画家: 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 1873年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h3> <h3>下面这对超美的KPM瓷板画是我从加拿大拍卖行拍来的。也是一对临摹作品。</h3> <h3>原作是法国画家Angelo Asti (French, 1847–1903)的作品。下面是原作的明信片。仔细对比都不太容易发现瓷板画和原作的差别。可见瓷板画的画师功力非同寻常,几可乱真。</h3> <h3>接下来的一类其实比较少见,乍一看的感觉类似照片,这一类应该是在照相技术普及以前,一些富人去找绘画工作室定制的属于自己和家人的肖像。这一类大部分会被家族一代代流传,很少会出现在市场上流通,因为即使流通了,也不太会被人买,毕竟谁会在自己家墙上画一张陌生人的肖像呢?这和挂一张世界名画的肖像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h3> <h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KPM瓷板画的市场价格。首先要解释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定义什么是KPM瓷板画?</h3><h3><br></h3><h3>在当时,KPM公司出品的瓷板画(制作瓷板+本厂画师绘画)收到市场好评,KPM也开始找厂外的著名画师来进行绘画,同时空白瓷板也对外销售,有很多独立的绘画工作室,个人画师,甚至其他瓷厂也会购买KPM的白瓷板来制作瓷板画。因此我们如果只看瓷板背后的标记,KPM的标记并不完全代表这就是一幅优秀的瓷板作品,因为在上面绘画的人是不同的,水平也有高低之分。而当时除了一些著名绘画师以外,还有一些水平一般的画师为了让自己的瓷板画能卖出高价,也纷纷购买KPM的白瓷板回来绘画,画的质量就不难想象了,有的甚至自己不具备烧制的条件,直接在KPM白板上用颜料画好了就出售了。这样的低质量瓷板画显然不属于我们应该去收藏和关注的KPM瓷板画(尽管我们在瓷板背面可以看到KPM的标记)</h3><h3><br></h3><h3>我所认为的KPM瓷板画,首先必须是绘画精美的,经过烧制的釉上彩瓷板,背面有正确的KPM标记的瓷板画。</h3><h3><br></h3><h3>KPM瓷板画价格首选和尺寸有关。原则上来说瓷板面积越大,价格也越高。比如下面这个小胸针,大约手掌心大小,成交价460美金,如果再加上拍卖行佣金等,大约价值4000人民币左右。</h3> <h3>下面这2幅就要大一些了,上面一个尺寸在20*15cm,下面一个尺寸25*20cm,这类大小的价格约在15000-25000人民币左右。</h3> <h3>最近刚刚在德国古董市场出现的这个小男孩KPM瓷板画,价格也在20000人民币左右,瓷板尺寸估计还不到20cm。</h3> <h3>这一对KPM,尺寸28*20cm,我拍自加拿大拍卖会,当时对的估价在4000-7000加币。最后我以大约13000加币的价格拍下,加上拍卖行和买手佣金之后,总价接近9W人民币。这个价格虽然就尺寸来说,并不便宜,但是由于题材符合我的喜好,加上框很美,又成对出现。再多的钱我也会买。所以艺术品无价,喜欢它的人,就会出自己的价格。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也仅仅是给大家一个参考价格。</h3> <h3>这是一幅2018年初在法国拍卖会上成交的KPM。瓷板尺寸53*40cm(这在KPM瓷板画里的尺寸算非常大的尺寸了),成交价11700欧,加上佣金等大约13万人民币左右。</h3> <h3>这是同一次拍卖会的另外一件,尺寸虽然不大,只有30*28cm,但是成交价7280欧,人民币大约8万。我当时也参加了竞拍,但是我上限只出到5000欧,所以没有拍到,确实没有想到能拍到7000欧以上,这也印证了我前面说的,喜欢它的人会不计成本的买到。</h3> <h3>人物众多,题材唯美,还是环境人物。有别于纯粹的肖像画。</h3> <h3>这一幅多人物场景的KPM尺寸55*41cm,成交价7000多欧,大约也要人民币7-8万了。</h3> <h3>而我们常见的少年耶稣,其实是上面那幅画的局部,来自Hofmann的原作Jesus in Temple。</h3> <h3>下面这幅画我刚刚在网络拍卖上拍得,尺寸大约25*20cm,成交价2600美金,加上佣金和运费,估计到手要接近25000人民币。</h3> <h3>下面这幅KPM来自上海的一位藏家,原作是拉斐尔的著名作品。瓷板尺寸约40*30cm,在上海拍卖行的估价为35000-45000人民币。应该说就这尺寸来说,估值偏低了,这其实反应了另外一个和价格相关的因素,就是地域。在有的国家,会特别追捧KPM,比如英法,美加,那里的KPM市场价就会比较高。而在中国,还没有太多人知道和了解KPM,再加上有宗教题材,所以这幅画在上海的拍卖会上即使起拍价35000元,也流拍了。</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再来看这一幅临摹鲁本斯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出现在上海最近的艺博会,藏家来自美国,瓷板尺寸也大概55*45cm,卖家开价28万人民币,最低25万人民币,现场已经有人出价20万,卖家还不肯卖。画的确实了得!</span></h3> <h3>这是一张KPM的市场价格曲线图(从1999年-2004年,三种尺寸的KPM的市场平均价格,尺寸为英寸,1英寸=2.5厘米)纵轴的价格单位是美金。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这张图标来自一本KPM瓷板画“收藏圣经”,我在下文会详细介绍。</h3><h3><br></h3><h3>可以看出KPM瓷板画的市场价格依然在不断升温,因为其本身兼备了艺术性,历史性,稀少性,装饰性等属性,所以可以被视为一类不错的投资类古董。</h3> <h3>下面这一类KPM,也就是我前文提到的私人定制画像KPM瓷板画在价格上也十分另类了,我见过的都在万元以内,有的尺寸比较大的一家三口画像也才7000-8000元。一般单人的肖像画也就在3000-5000左右。</h3> <h3>其实,就画工来说,真的相当优秀了。主要就是题材原因,所以市场上不太受认同,因此价格也就上不去了。</h3> <h3>如果让我来总结一下KPM的价格走势,那么瓷板越大越贵,题材上场景人物的比单独肖像的贵,人物越多也越贵。当然,画得越美越细致也越贵。</h3><h3><br></h3><h3>KPM曾经在19世纪的伦敦,巴黎等世博会上大放光彩,被全世界的藏家所追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优秀的绘画师把很多博物馆级别的,昂贵的,无法买回家的著名作品给搬到了瓷板上,并且可以被普通人买回家。这就满足了很多富人的需求,家里的豪宅需要好的画来装B,但是博物馆的画有钱也买不到,这下可以买KPM的来代替了。</h3><h3><br></h3><h3>此外瓷板画由于经过烧制,颜色永久保存,比画布油画,木板油画等更易保存,经久不会褪色。</h3><h3><br></h3><h3>目前在英法德以及美加等国有大量的收藏者,下面就是一个法国藏家的全部收藏,2018年初全部拿出来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我的几个朋友都拍到了几幅。</h3> <h3>KPM瓷板画为什么这么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h3><h3><br></h3><h3>一)首先它是一件艺术品,也是由艺术家一笔笔绘画出来的一幅绘画作品,与油画不同是他画在了瓷板上而已。很多18-19世纪的油画也动不动好几万呢。</h3><h3><br></h3><h3>二)瓷板画的难度。这个就需要了解瓷板画的制作过程了。首先是白瓷板的烧制,本身就有废品率,有的大的白瓷板也难度增加。然后瓷板画绘画之后需要重新进行烧制,用来固定颜色,各种颜料之间耐温度还不一样,所以通常会先绘制耐高温度的色彩,然后烧制,然后再画耐低一点温度的色彩,再调低温度再次烧制,这样下来一幅色彩丰富的画要这么反复绘画-烧制-绘画-烧制十余次,方能完成,这其中色彩在高温中还会略有变化,烧制过程中色彩出现严重偏差,或者瓷板裂开等,整个一幅画就作废了。所以一幅完美的色彩准确的KPM瓷板画是相当不易的。那些KPM工厂以外的工作室或者其他瓷厂要想做好一块瓷板画,也需要有自己的设备来进行烧制,并且可以做到精确的温度管控。</h3><h3><br></h3><h3>三)品牌效应,应该说在当时,还有很多瓷厂步KPM后尘也开始制作瓷板画,包括德国的德累斯顿一些瓷厂,德国狮牌,德国卢臣泰等,但是他们出品的瓷板画价格就上不去,一来他们吸引优秀画师的能力有限,不如KPM皇家的头衔更吸引人,二来,KPM就好像时尚品牌里的爱马仕,香奈儿,那些coach,MK,哪怕是GUCCI都无法相比的。</h3> <h3>四)精美的画框,正所谓好马配好鞍。看看下面这些美轮美奂的画框,单单这些画框就值数千元啦。</h3> <h3>五)古董,稀少。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绝大部分KPM瓷板画都是19世纪的,也都距今百年以上了,算得上古董,再加上原本就非批量生产的,很多都是定制绘画的,然后还有正常流转中磕碰,保存不善破损的,如今流落到市面上的KPM瓷板是相当少了。物以稀为贵,这样一个标的自然也受到了热钱的追随。需求+炒作,价格会一直走高的。</h3> <h3>下面我们来谈谈KPM瓷板画背面的mark,也就是标记。首先大家看一下下面三个最最典型的真品KPM瓷板标记。总结下来首先有权杖标记,然后有字母,符号,还有2个三位数。而且所有的标记都是凹进去的,有时候光看图片会让人有视觉错觉,感觉标记是凸出来的。其实都是凹进去的。这个我觉得是KPM的一套产品追溯系统编码,其中包含了模具号和正常日期。目前我还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破解该编码系统的参考资料。注意KPM之间有2个小点,是K.P.M</h3> <h3>下面这一组也是真品KPM瓷板画的背面,可以看出一般会有一个奇怪的符号,此外数字即可以是数字刻模(打印体)也可以是手写体。</h3> <h3>下面这一组没有发现2组三位数,包括奇怪的符号也没有看到,只有权杖和K.P.M加上一个字母,数字。也是真品KPM瓷板。</h3> <h3>下面这个瓷板比较有趣,除了正常的KPM权杖标记以外,还多了一个类似于维也纳瓷厂(大家嘴里的皇家维也纳)标记。其实这个标记不是维也纳瓷厂的,而是维也纳一个绘画工作室(decorator)的标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瓷板背面同时出现2个标记的原因:白瓷板来自KPM,绘画和烧制完成是在这家名为Josef Vater的工作室完成的,而这个Josef Vater极有可能曾经在维也纳瓷厂里做过画师。</h3> <h3>上面那个标正面的图就是下面这个美女啦,也是经典的瓷板画题材。临摹世界名画。这幅KPM瓷板画属于画工很不错的一幅。</h3> <h3>下面这些标记就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假冒KPM瓷板啦。有的就是印在表面的,根本没有凹进去。</h3> <h3>下面这一组假冒的KPM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标记确实是凹进去的,不过一来字母是KPM而不是K.P.M,其次自习看标记周围还有一圈凹进去的压纹,这和真品KPM的标记有很大不同。</h3> <h3>最后附上一张官方KPM标记年代对照图,供大家查阅。</h3> <h3>比如最近英国市场就碰到一幅KPM瓷板画,标记比较少见,乍一看不认得是KPM的,但对应年代表就可以得知是1844-1847年间的标记。</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如何区分真品KPM瓷板和其他品牌瓷板呢?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要看绘画质量,背部标记以外,我们注意到:正是KPM瓷的优秀质地,才让艺术家能够如此通透的描绘一幅图像;这种瓷器的质地是KPM瓷板真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span></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face="Helvetica" size="3"><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而<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KPM椭圆形瓷板与其他工厂生产的椭圆形瓷板相比具有明显的凸面。</span></div></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一般来说,KPM生产的瓷板比其他厂家生产的类似尺寸的瓷板厚,同时因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制作KPM瓷板的材料在粒度和密度上都比其他厂家的瓷板要细得多。所以真正的KPM瓷板密度非常大,即使尺寸很小,在手持瓷板时也很容易感觉到重量的差异。简单总结就是同尺寸大小的瓷板,真正的KPM瓷板一定比其他品牌或者假冒的要重!</span></h3><p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h3><p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另外方形KPM瓷板的边缘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几乎是直的,只显示出一个轻微的弯曲的角落(或者说小梯形角)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其他制造商生产的瓷板,边缘和拐角非常圆润,逐渐向板块底部倾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KPM瓷板切割有时也有一个弯曲的坡度。</span></h3><h3></h3><h3></h3><h3></h3> <h3>下图对比了德国狮牌瓷板(左列)和KPM瓷板(右列),可以看出KPM瓷板直观的感觉就是厚实,有棱有角的。</h3><h3><br></h3><h3>所以在可能拆下瓷板的情况下,或者碰到不带框的瓷板时候,可以从这个方面进行一下视觉观察。</h3> <h3></h3><h3></h3><h3></h3><h3></h3><h3></h3><p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对于有些已经装裱进画框,不易取出的瓷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观察背包瓷板面的孔隙度。如果你能看到陶瓷上的不少黑点,那很可能不是真正的KPM瓷板,如下图,左列是非KPM瓷板VS右列KPM瓷板的背面对比。</span></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下面这幅瓷板画是我刚从德国市场淘到的,正面手绘画工还算不错,不对背面看瓷板比较薄,背面可见很多黑点,质感不佳。肯定不是KPM瓷板。</h3> <h3>说完了瓷板背面,我们再来聊聊正面的画面。首先要理解KPM瓷厂生产出白瓷板之后,其中有一些是交给工厂内部的画师绘画制作出瓷板画,还有大部分是对外销售的,这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外包或者委托给外面的独立画师或者独立工作室完成,还有一部分卖给一些个人或者其他瓷厂,根本不去管其用途了。</h3><h3><br></h3><h3>所以说瓷板背后的KPM标准即使对的话,只能说明这块瓷板是KPM的,但是并不保证绘画质量和烧制水平。(釉上彩,画完之后还需要在800-900度温度下烧制)<br></h3><h3><br></h3><h3>那么就要回到绘画艺术品的最基本的因素,画得是不是美?是不是细致?如果又美又细致,那么即便不是画在KPM的瓷板上的,又有何妨呢?</h3><h3><br></h3><h3>反过来,同样画在KPM瓷板上的画,也可能水平有高度之分。比如下图,左右俩列都是KPM的瓷板画,但是左边明显细节丰富,色彩更加通透。属于高水平的KPM瓷板画。而右边的这幅就一般般了。</h3><h3><br></h3><h3>现在有些卖家会对买家进行误导,重点强调其背后的KPM标记,证明是正宗KPM瓷板画来抬高瓷板画的身价。请大家特别注意这一点。</h3> <h3>正面瓷板的光滑度和平整度也是判断是否是KPM瓷板的一个因素。比如对比下图左右2幅画,从画工上来说都很优秀,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左侧通过反光可以感觉出瓷板表面不平整,而且颗粒度比较大。而右侧的画就能看出很平整,而且比较光滑。右侧结合背部标记和正面的画工,判断为正品KPM,左侧的背面未见复合特征的KPM标记,不是KPM的瓷板画。</h3> <h3>上面提到了判断KPM瓷板画的一些方法,比如瓷板的重量,边缘形状,正面和背面的细节,KPM标记的细节,当然所有这些还需要和画面本身的绘画甚至装裱,画框,签名等综合因素全部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准确的评估一幅瓷板画是不是真正的KPM瓷板画。</h3><h3><br></h3><h3>下面说一下我个人建议给藏友的收藏瓷板画的步骤。</h3><h3><br></h3><h3>一)判断是不是手绘!这个需要自己仔细去看细节,看有没有笔触,尤其是一些细节地方,比如眼睛。比如下图这一幅来自德国RPM的瓷板画,也是我买的。乍一看还是蛮美的,但是仔细看眼睛和衣服的细节就可以看到很显著的网纹,这就是典型的转印瓷板画,也就是印刷到瓷板上的。这样的画只有装饰性,没有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了。</h3><h3><br></h3> <h3>下面才是真正的手绘应该有的笔触。</h3> <h3>二)判断确实是手绘以后就要提高到下一个层次,手绘画的是不是好?是不是够细节?比如下图上下2幅局部图都来自于手绘瓷板画。细节一看就高下立判。下图是正宗KPM瓷板画。</h3> 由于KPM瓷板画整体来说都是由高水平的画师完成的,不管是场内画师还是委托外部的画师。所以一般来说单单从画面本身的绘画水平和细节来看就基本可以看出什么是KPM水平的瓷板画。如下图三幅。看出来哪一幅是KPM了吗?<br><h3><br></h3> <h3>上图左边这幅是仿KPM的瓷板画,右下这幅是德国狮牌的。右上那幅才是正宗KPM瓷板画。</h3><h3><br></h3><h3>那么再练习一下,看看下面6幅画?</h3><h3>估计你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左边三幅是KPM,右边三幅则不是KPM</h3> <h3>三)所以假如我们觉得去收藏KPM瓷板画,一定要先多看一些好的精品瓷板画,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审美,包括对画的感觉。毕竟KPM瓷板画一般都要万元以上,不是小数目,买之前先多学习此文,多看,积累一定知识以后再下手。</h3> <h3>四)寻找可靠的货源或者卖家。一般来说正规大型拍卖行的货比较正宗,还有一些信用度高的古董商手里也会有好货。在网络上购买KPM瓷板画一定要多要细节图,包括询问卖家货的由来和背景故事,这些都可以减少自己买到假KPM的几率和风险。</h3><h3><br></h3><h3>在这里我推荐下图这本书,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本KPM瓷板画的收藏宝典。闲鱼我看到有一本在卖,ebay上也可以买到,全英文。</h3><h3><br></h3><h3>关于这本书,我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h3><h3>一年前,我在ebay看中一幅KPM瓷板画,卖家开价很高,我抱着侥幸的心态砍了一个对折还价过去,没想到卖家爽快的答应了。这下我心里反而有点慌了,就开始询问卖家很多细节问题,索取更多细节图片,因为我担心我是不是碰到假KPM了,聊天过程中我们聊到了这本KPM瓷板画收藏宝典,然后卖家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惊讶:“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是我和我老公一起编写的”。</h3> <h3>天哪!我居然碰到了被我视为收藏宝典的这本书的作者,然后一看她邮件的署名包括邮箱确实就是书上的作者之一Vera。</h3><h3><br></h3><h3>然后我立刻在她店里买下来那幅瓷板画,并且又买了一本书,请2位作者给我题了字。十分有趣的经历,我在收藏中经常碰到类似的奇缘。</h3> <h3>最后以三幅好友收藏的KPM来结束此文。感谢在我撰写此文中给我帮助和提供给我很多图片的朋友们:(排名不分先后)</h3><h3><br></h3><h3>桃子,王武,英伦典藏,Fang,朱朱,HZ-ZH,一花一世界,凤翅金盔,加拿大笑哈哈,荷兰DD,法国老梁,英国超人,德国墨雨,春晓</h3><h3><br></h3><h3>注:本文在开始一部分介绍Meissen和KPM历史的时候参考了天涯社区里的《德国瓷器简史》一文,贴主是:欧洲陶瓷雕塑艺术</h3><h3><br></h3><h3><br></h3><h3><br></h3> <h3>经本人同意,此文由墨雨在其公众号首发,希望更多的藏友在学习过本文后能够有所收获,收藏到自己喜欢的KPM瓷板画。我的个人微信号:tusan003,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藏友前来交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