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进一步以交流促各区域共同发展,以交流促各学科深度研究,以交流促共生体全员成长共赢,也为进一步加强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日常积淀,提升变革研究的内动力、内生力。常州市"新基础教育"四区精品课联合开放系列活动在2017年11月15-16日举行,我们不远千里奔赴常州,只为与其相约。观课交流互动,专家引领点评,我们豁然开朗。一天的研讨活动我们收获颇丰,从中汲取教学新思路,提炼教学新理念,挖掘育人新价值。</h3> <h3>天宁区局前街小学沈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省时问题》 </h3><h3> 课堂中,教师注重把握整体,关注过程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渗透规律思考问题方法的主观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求变归纳概括的能力。这节课有效实现了化大为小,自找规律,有序研究的育人价值。</h3> <h3>二实小的钱亢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体育课《胸前传接球》</h3><h3> 课堂上,老师在授予运动技能的同时还不断地运筹用最优的方式加大学生的互动,利用班级的个体差异资源促进生生之间的学和练,不自觉地便将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素养,从而实现新基础教育理念中的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运动能力、合作互动、思维方式都得到了转变。若在学生资源的取舍中教师能提高敏感度,将会让本课的育人价值得到更深度的开发。</h3> <h3>戚墅堰东方小学的王薇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h3><h3> 这所地处市郊的学校生源远不及市中心校生源。在新基础教育的引领下学校不断将研究聚焦,以微格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数学组围绕主题制定了"数学学科与生活化的多元研究"专题,形成一到六年级的完整系列,今日王老师的课堂呈现出的便是学科日常研究的内容。这是一节理性的课,教师对于起点问题的制定符合学情,教学的指导过程细腻,四两拨千斤的点拨方式更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从形内钉子数为1的多边形入手,引导孩子发现多边形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与边上钉子数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中逐步加深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推理出其相关的数学表达公式。这样的一节课,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大胆猜想,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的研究过程,收获学习的快乐。</h3> <h3>戚墅堰东方小学陆荣兵老师执教的音乐课《七子之歌——澳门》</h3><h3> 这是一节感性的课,一节令人感动的课。课前师生的分声部问好已经深深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者。在新基础教育的引领下,该校音乐学科的"班级合唱式教学研究"已趋于日常化。课堂中,孩子的演唱水平不亚于一个校级合唱队,乐理知识的理解与解析,歌曲鉴赏能力的凸显无不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这是教师长期训练的成果。教师的音乐素养,人格魅力以及精彩的课堂演绎真真切切地道出教育的真谛——授人以鱼不如持之以恒地授人以渔。</h3> <h3> 专家的点评引领我们前行。新基础教育研究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与有机融通,从学科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去观课,从中发现和提炼各科教学中的创意和智慧,在交流中思考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四节精品课是师生共成长的结晶,教学之路感恩与你相伴——新基础教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