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界先进人物:枝江市问安镇农民张学辅老先生,因病於2017年11月11日夜23.30分辞世。享年78岁。

久久夕阳

<h3>张学辅老大人生于上世纪的1940年,儿时经历了战乱,解放后过上了平和的生活。本该多读书的年龄,可那年代山区还很贫穷,读不起书。为了生活,能吃饱肚子,而在正是成长的阶段去外地种田。那里的田是沼泽地,当地人俗称湖田,耕种的活儿是异常艰苦的。严冬寒冷的季节,冰渣中,赤光腿脚,下田犁地。酷暑三伏,也要早三更,直到头顶午间烈日地收庄稼。夜半蚊虫叮咬也得打场收粮。几十年如一日。苦累,给他留下了无数的筋骨关节病痛。这就是一代农民的人生!他去了,他没有留下对农业的遗憾,却给张家的亲人们留下无尽的怀念。次日,张家的孝男孝女们将老大人安放在枝江市殡仪馆积福厅。追思老先生一生的光辉历程。</h3> <h3>肃穆的大厅内,详和而安静。让前来哀悼的亲人们,难掩思忆之苦痛。想当初,公元1954年,为响应党和政府‘抓好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开垦荒田‘的号召,14岁的小学辅,随父背乡离井,从宜都庙滩子顺渔洋河西下,出清江口,南跨长江,步行数十公里至枝江问安双湖大队。考察大片湖田的水稻种植,渔业发展等情况。毅然决定安家落户于此。这一去就为中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他的青春,12年后结婚了,又为枝江这片土地贡献了子孙。他的一生,是辛劳,勤奋,刻苦的,也是平凡,伟大而辉煌的。</h3> <h3>他静静地躺在红色的玻璃棺里。他自信,自强,自力地为生存奔波了几十年,现在该休息了。他无愧于人世,无愧于亲人,无愧于子孙。</h3> <h3>同胞兄弟,已退休的清华教授张学政,仅年小于老先生两岁,在哥哥的病重期间,一个月内,两次从北京专程飞回枝江,看望守护,内心惴惴不安。做弟弟的明白,哥哥待人善良,忠厚,忘不了这么多年对自己的关爱和手足之情。洁白的挽联,简言而真诚。</h3> <h3>学聘,德胜,忘不了学辅哥的音容笑貌,在张家老屋走出去的哥哥,好样的!为庙滩子张家人做了好榜样。他的离去,亲人们难过,定要学习哥哥对生活坚强乐观的态度。</h3> <h3>德稳,是张家姑姑的儿子,2016年和学辅哥夫妇在宜都聚会时的情形历历在目。学辅哥的谈笑,恢谐而雅致。相见恨晚哪,姑舅表亲兄弟,血浓于水,渔洋河水孕育的好后代,好儿子,好兄弟!永别了!泪水涟涟。</h3> <h3>刘业玉,庙河之张家侄子,这么多年来,亲情不断,来往频繁,对学辅舅父照顾周到。关心至自。天堂的舅舅,不会忘记后辈的心意,定会保佑子孙后代们平安吉祥!</h3> <h3>诗德,张家侄辈中的大哥,家庭事业两全美,儿时曾到过枝江学辅舅舅家的,念念不舍学辅舅父之亲情。言谈之意中,总透着怀念,回忆着曾经的相处中的美好时光。</h3> <h3>宗耿,忠喜,献上一片跪拜之哀思。为張家失去了一位好长者,好伯父而悲怮,伯伯一路走好,我们会化悲痛为动力,振兴张家老屋,不丢老辈子的优良家风传统。做个勤劳致富的好儿郎!</h3> <h3>宗蓉也一样,和正龙一起,勿忘伯伯的好教导,继承伯伯的善良勤奋好本质。一定爭当工作生活的模范好家庭,为张家增光!</h3> <h3>孝侄们,都闻讯而来,悲伤之余。不会忘记伯伯的教诲之言。献上一片孝心。</h3> <h3>张巍,从北京归来,为伯父动容,自小就受恩于亲伯伯的爱护关怀。哪能忘,那谆谆教导之苦口婆心,那威严教诲之望子成龙。安息吧,我的亲伯!每年的青草之季会来拜望您的。</h3> <h3>哪个爷爷不疼孙啊,可爱的爷爷,离我而去了,泪流成河也断不了爷孙之骨肉情啊,老天爷,你为何要让我难受难过?我从小至今,都是爷爷的好小子,听话的好孙子。今后也永远是您的好孙子!您在天堂安息吧!</h3> <h3>知子莫如父,爱父唯有你和好儿媳。爸爸走了,儿子仰天长啸也难诉悲哀之情。也许,您的离去是享福去的。我们没照顾好您,请您宽恕吧,我们这一代人很理解您对我们的期望,会做的更好更好,让您在天堂安心地歇息。</h3> <h3>在天愿做比翼乌,在地永做连理枝!你走了,你好狠心,让我没了支撑,让我失去了幸运,你回来吧,心里一直呼唤着你。几十年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恩爱夫妻,你爱着我,我怎舍得让你离去!千言万语也无意义。在天上人间里,你也要多保重自己。</h3> <h3>宜都张家老屋亲情的共同挽联:</h3><h3>张学辅同志:劳动模范,永垂不朽!</h3> <h3>张宏伟,张家杰出的白衣天使,远道驱车从邻县五峯而来,带来了他父亲张学述给逝者兄弟的慰藉,血缘之骨肉相连,山水渔洋之远近,都不能表达现在的悲哀心情。</h3> <h3>张家老屋的一支队伍,悉张家最长者学辅先生病故,深切悼念,集体默哀,致逝者于灵堂前。</h3> <h3>同宗同祖的叔伯兄弟,张学兆先生,抽出专门时间,联系侄子们,陪同前往哀悼,鞠躬致意,令族人感动不已,学兆先生念念不忘与学辅兄弟的交往友情。教育后代们要至爱亲朋,尽孝爱老,团结和谐,传承祖辈好品格,好家风。</h3> <h3>更有两重孙,戴红袖章以表达祖宗太爷爷去逝而留下的伤感。他们曾是张家老屋的一份子,也是为生活而奔他乡,遇亲人一直相互关照走动。预示着张家烟火兴旺,后丁可爱。</h3> <h3>棺椁中的老者,曾与我们那么亲近,虽阴阳两隔,却近在咫尺,一切安好吧,亲人们。</h3> <h3>跪拜吧,怀念过去的亲情,寄托给遥远的亲人!</h3> <h3>孝子贤孙们,在哀乐声中,绕场三周,在缓缓的行进中,袅绕的香柱烟云飘过的,是那岁月的印象,亲人的顾望,挽留的愿望。</h3> <h3>走出来的,走过去的,绕了圈圈的,飘过的白色孝巾,是一缕哀伤的衷情。</h3> <h3>每个人都在沉思,在回忆,在留恋,在哭泣!</h3> <h3>亲情,亲人,儿子儿孙,弥留下无限的惆怅!</h3> <h3>再走过去吧,让我们多看几遍,多想几次,逝者老人的,曾经的笑容可鞠!</h3> <h3>一队队的男女,认不清是谁,却都泪水模糊了双眼,在祈祷老人家一路走好吧。</h3> <h3>再次感到绕多少圈都是不够的,我们亲爱的老爸,老伯,老爷,太爷,先辈贤人!</h3> <h3>跟着司仪走,和着心里的话去走,和着乐队的节奏走。</h3> <h3>这三个人,心情沉重地在走,业玉,伟子,诗德,,,,还有,,,,</h3> <h3>哀伤的歌曲,默默无语地,让思念也远走,</h3> <h3>这里是两个村子留下的幸福地。让逝者安息。</h3> <h3>精雕细刻的墓碑,记录着,让生者难过的一行行字,,,,</h3> <h3>红色的字,就是等你的那个永远爱你的连理枝,,,,</h3> <h3>匠人在细节上也得要求高点,不要马虎,,,,</h3> <h3>学辅老大人的儿子,女儿,站在碑前,难过的时候,想想往事不堪回首啊!</h3> <h3>儿子独有的此刻,永恒的回忆。</h3> <h3>父母的棉袄啊!女儿抱着看着的,也许老爸也着着你们!</h3> <h3>众亲人都来祭拜。</h3> <h3>司仪指导,怎么办最好的是这样,,,,</h3> <h3>下祀,完成了,都不忍离去,三拜九叩。</h3> <h3>儿啊,牵挂你的人是我,而今,儿子久久不愿离去,,,,,</h3> <h3>烧了一把又一把,冥币,寄给天堂的云烟,带去亲人的哀念。</h3> <h3>金色阳光下的菊花,呈现出吉祥。走出宜都故里,魂归第二家乡的问安,一切安好,安泰,安详,学辅老大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