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无量宫建于宁德市霍童镇九仙峰下,海拔900米,属高海拔地区。在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云烟,盘绕山涧,时起时伏,犹如人间仙境般。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蔚为壮观。</h3><br /> <h3><br /></h3><h3>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连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道教信仰中与"道"并提的是"德",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于道果。"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扰,生活安乐,这是一种精神修炼,目的是追求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清静无为的出世境界。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h3> <h3>无量宫内供奉着:三清道祖,地母娘娘,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三官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九天玄女,斗姆元君,文昌帝君,文武财神,齐天大圣,玄武大帝,等诸多位神明.........</h3> <h3><br /></h3><h3>三清,是道教三位至高无上的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h3><h3>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天中尊贵难得之存在,故名天尊。 三清代表"道"也是开天辟地、历劫度人、传道授法的先天尊神。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三一"即老子《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混元生六道万物,人、动物、魔都在六道之内",只有修成神仙才能跳出三界六道。</h3> <h3>地母娘娘即后土,也称地姥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至尊、后土夫人。天地动静,阴阳互根。天欲化物,阴阳交合,上取天精,下取地精,阴阳孕化,气运成尘,尘有玄道,精微聚合,渐始初生,生生之类,人立其中。女娲为凤,玄始天尊,补天造人,确立婚姻。后土神的产生,源于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大约在唐朝(公元618年)以后,民间乃称为后土娘娘。宋代以后,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川之秀,道观并设后土殿。民间建后土娘娘祠,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相传是后土娘娘圣诞日,隆重祭祀之。她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h3><h3>地母娘娘,全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俗称"后土娘娘"。她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h3><h3>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万物的生灵,在人们心目中倍觉亲切和崇高,被视为"万物之母,大地母亲"。千百年来,民众为了生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之目的,建庙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赐福灭灾,给众生带来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为历代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盛举。</h3> <h3>无量宫彩虹</h3> <h3>许愿牌</h3> <h3>光</h3> <h3>无量宫后山</h3> <h3>宫墙一角</h3> <h3>日出</h3> <h3>五色彩云</h3> <h3>彩云</h3> <h3>彩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