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吴哥窟

快活鹰

<h3>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方,地属暹粒。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由国王苏耶跋摩二世举全国之力,花费大约35年建造。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h3><div><br></div><div><br></div> <h3>  吴哥窟是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所建,公元802年起,阔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在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潮。当时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吴哥庙不仅本身规模宏大无比,庙宇的外面还有一条将近10米宽的堤路。直通庙宇的大门,堤路的两边也都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像。一般说来庙宇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庙大门朝西,这使后来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学家百思不解。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望之兴叹,然而却在15世纪初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地区又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一座曾经辉煌的古城隐藏在其中。直到19世纪法国植物学家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一无所知。一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吴哥王朝,但它的文化竟一下子就忽然中断、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h3><div><br></div> <h3>  吴哥寺的日出被称为“最美日出圣地”之一的地方,那各色朝霞,五重宝塔的轮廓与倒影,还有弥漫着的苏醒气息,那摄人心魄的美总是引得人们接踵而至。</h3><div> 光线从漆黑,到深蓝,到粉紫色,再到一片金光灿烂。大家拍下了日出时吴哥寺的魅影,各色的朝霞配上五重莲花宝塔,映衬池中的倒影,摄人心魄,极具梦幻。</div> <h3>  “高棉微笑”是柬埔寨人的骄傲,也留下了我们留恋的身影。巴戒寺是一组建筑群,非常密集地分布着四十九座佛塔,精美的雕刻描写了神话故事和当时生活、战争的场面,中间一座最大的佛塔高40多米,其余各塔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它的周围,塔顶四面刻有巨大的佛像,分别代表着慈、悲、喜、舍。有人说,世界上最神秘的女子的微笑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最神秘的男人的微笑就是高棉的微笑,他是那么的慈祥与宁静,那么的美好与动人,站在佛塔之下的我仰头望着“高棉微笑”沉思,我静心倾听千年的诉说:人的一生中有什么名利不能舍得?有什么烦忧不能抛开?</h3> <h3> 巴芳寺(Baphuon),位于巴戎寺旁边200米处,是供奉湿婆的寺庙。巴芳寺损坏得比较严重,然昔日的宏伟依然可见。顶部的佛塔只剩下孤零零的四个门框。</h3> <h3>  空中宫殿原名金角山,在巴戎寺的西北边,最初为湿婆庙,后来被改建成须弥山式的印度教寺庙。</h3> <h3>  托玛侬神庙和周萨神庙象一对双胞胎,两朵姐妹花一样,分布在道路两侧。路南是托玛侬神庙,路北是周萨神庙。这神庙的建筑形制、规模大小都相同,所处位置也对称,是两朵奇葩。它们都建造于苏耶跋摩二世时代,与小吴哥属同一时期,寺庙四周的城墙已经消失。最值得一看的是它的雕刻,十分细致。他们是由中国负责修复的庙宇。</h3> <h3>  斗象台(Elephant Terrace)是吴哥国王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的场所。,台边的围墙上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有些雕像都还很完整,可以看出当时精湛的艺术造诣。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著莲花。</h3> <h3>  癞王台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癞王台墙上有多达6到7层的横列神像,底层由5头、7头或甚至8头的癞王所支撑,令人目不暇接。观赏东、南及北面之石雕刻,主题多是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壁面石刻图像精美,雕刻之内容一层一层,不同造型之神祗,有配剑的、合什的、吞剑的、作手印的。</h3> <h3>  豆蔻寺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h3> <h3>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是耶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的第一座国庙,亦奠定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早已破败,巴肯寺外有长方形壕沟,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宇宙中心的寺庙如今成为观赏日落的绝佳之地。</h3> <h3> 圣剑寺(Preah Kahn)与塔布笼寺(Ta Prohm)相对应,均为阇耶跋摩七世所建,圣剑寺是为他的父亲而建,而塔布笼是他为母亲而建。它是一个呈十字型的大型石材建筑群,中心是须弥山造形的中央圣堂,周边由拱顶长廊连着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一条长长的步道在眼前展开,两侧是高大的石柱,顶端是倒扣的莲花,中间是林迦,下边是奋力支撑的伽鲁达。通道两边古树参天,林荫避日。周围是七头蛇那伽、及阿修和阿修罗组成的搅动乳海群雕。继续前行便是圣剑寺的拱顶长廊,两侧是粗大的四方石柱支撑,一路上一扇扇石门边上装饰着诸神的雕像,墙上装点着无数的仙界跳舞女神Apsara,姿态曼妙。步入其中,像一个迷宫一样,阡陌交错,小径纵横,但里面的建筑多已坍塌,不复往日的辉煌,其规模之宏大,的确让人震憾。</h3> <h3> 塔布笼寺,也叫“母庙”。该寺是一座石砌的佛教寺庙,几百年来,寺庙周边的树木顽强生长,城堡完全被丛林吞没,形成了“树抱石的奇观”,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侵占长廊,撕裂围墙,掀开石阶,探进门窗,举起房顶……,形成了寺庙与丛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里是电影《古墓丽影》《花样年华》的拍摄地。</h3> <h3>  涅盘宫(Neak Pean)就是一个大水池,人们采摘长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药浴。而大水池(被称为圣池)是为病人沐浴而设,在每年雨季的时候,湖中的水就会涨起来,这个时候湖中的寺庙就像是漂浮在露出水面的莲花座上,水从中心池向其它四个池子注入,四周的大象头、马头、狮子头、人头处都会形成喷泉,非常漂亮。</h3> <h3>  皇家浴池是举行沐浴仪式的场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样,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只剩了石基。</h3> <h3>  东梅奔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庙,须弥山造型:金刚宝座塔形式的三层五塔结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正方形,中间最高的塔楼代表须弥山,四个角落各有一座较矮的塔楼,整个侧面看起来则是个山形构造。</h3> <h3>  班蒂斯蕾,俗称为“女王宫”,距通王城东北约25公里的荔枝山旁,被誉为“吴哥古迹中的明珠”。女王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华作品之一,也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入口处的山形门以及卡拉头顶坐在象神上的毗湿奴神,坐在神牛南迪身上的湿婆神以及他的妻子毗湿奴神的妻子拉克希米,通过大象用圣水沐浴的场景,下部分为鸟神和纳迦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山形门浮雕《罗摩衍那》中的一则故事。蒋勋老师将女王宫的石雕图案形容为“像波斯的织毯,像中国的丝绣,像中古欧洲大教堂的玻璃花窗,像闪动的火焰,像舒卷的藤蔓,像一次无法再记起的迷离错综的梦”。女王宫就像是握在手中的一粒镂空细雕的象牙球,一个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的极致。身临其境你才知道女王宫的石雕艳丽的让人眩目,浮雕的精美真的堪比中国的丝绣,波斯的地毯。</h3> <h3>  巴孔寺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由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它形如五层的方形金字坛,象征神山须弥山,它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h3> <h3>  神牛寺是吴哥中第一座寺庙,一共有六座神塔,前面的三座塔供奉湿婆和国王的男性祖先,后面三座供奉的是女神和女性祖先,神牛寺的得名于它中央庙塔面前的三座砂岩公牛雕像,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南迪(Nandi),就是身为湿婆坐骑的白色公牛。</h3> <h3>  崩密列的风格与塔布隆寺很像,藏匿于丛林深处已经完全被自然毁灭了,古树,藤条,树枝杂乱无章,肆无忌惮的穿梭在这里。这就是没有被修复的古寺庙自然的样子。</h3> <h3>  如果 要想深入理解吴哥窟就的对印度教有所了解,在印度教中有三大神,第一 毗湿奴神,为世界的保护之神。他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他还有一张神弓和一把神剑。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的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上。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出现的,名叫吉祥天女。他曾多次下凡救世。第二湿婆神,他的原形是吠陀时代的风暴之神鲁陀罗,他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出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湿婆神为印度教毁灭之神,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他长在前额上的第三只眼睛更是一件比核导弹还可怕的武器。这只眼平时总是紧闭着,一旦睁开就会喷出毁天灭地的愤怒之火,摧毁所看到的一切,就连神也不能幸免。曾经引诱湿婆神的爱神,就是被这只眼烧成了灰烬的。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他吞下了能毁灭世界的毒药。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象征着再生。相传湿婆神当初没有把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独自去海底修炼,结果出海时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当。气恼之下他割掉自己的生殖器扔向人间,从此就有了印度人对林伽的崇拜。湿婆神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了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的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第三梵天 创造之神。梵天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华人地区俗称四面佛,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h3> <h3> 搅拌乳海是最著名的古印度神话故事之一,在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都有记述。为了取得长生不死的甘露,修罗(又称天神)和阿修罗们决定合作,并约定求得甘露一齐分享。双方以曼荼罗大山为杵,大蛇婆苏吉为棍,维护之神毗湿奴化作大海龟支撑。天神持蛇头阿修罗持蛇尾,日夜不停地搅拌乳海,一直持续了数百年。乳海翻腾,海中升起各种神物。最后甘露出现,被天神施使美人计据为己有,双方大打出手,最终阿修罗们战败,被赶回地狱。在吴哥寺的东侧回廊,吴哥古城的城门和圣剑寺大门等地都能看见天神和阿修罗搅拌乳海的身影。</h3> <h3><br></h3><div> 林伽即男性的阳具,体现了古印度生殖崇拜的文化。林伽是湿婆神的象征。而湿婆代表着死亡,毁灭与时间。在《往事书》中,林伽被描述成世界的起源。说是湿婆的林伽耸立在世间,大梵天和毗湿奴一个化为天鹅向上,一个化为野猪向下,用了一千年也没有找到尽头。《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交媾时,一次就长达一百年,从天而降的恒河水是湿婆的精液。在吴哥古迹的圣剑寺和女王宫,走廊处都有许多放置林伽的底座(原物大多在金边的博物馆里)。高布斯滨的千阳河中供奉着上千座林伽。</div> <h3>  纳伽(Naga)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形态类似眼镜蛇。居住在地下或水中,是水的保护神。有五头,七头和九头等不同形态。传说纳伽和中国的龙一样,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搅拌乳海的大蛇婆苏吉即是纳伽的蛇王。辛玛(Singha)是印度神话中的狮子神。作为守护兽,吴哥古迹中的寺庙大门大多都有纳伽和辛玛的雕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吴哥寺,比粒寺和斑黛喀蒂。</h3> <h3>  阿普莎拉(Apsara)和蒂娃妲(Devata)是吴哥最常见,也是最美丽的雕像之一。&nbsp;传说在修罗和阿修罗搅拌乳海时,从海中升起了阿普莎拉,她们光彩照人,婀娜多姿,发型各异,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主要以歌舞娱乐众神。而蒂娃妲主要是泛指不跳舞的女神,较为优雅娴静。在吴哥的很多角落都能看见她们美丽的身影,较为代表的是吴哥寺,巴戎寺,斑黛喀蒂和塔逊寺。 </h3> <h3>  在近两千年前的时候,很多国家还是蛮荒之地,而强盛的吴哥王朝却创造了历史的奇迹,修建了那么多雄伟高大精美绝伦的神庙,石头是怎么运来的?当年的设计和雕刻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水平和技术?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和生产力水平,无论是国王还是老百姓,都认为是神在左右着这个世界,是神在保佑或惩罚他们,神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所以他们必须信奉神灵,供奉神祉,祈求神来保佑赐福他们,他们就要举国家之力来修建神庙,不厌其大,不厌其精,不厌其多,宗教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宗教信仰的力量确实太巨大了。</h3><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