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如果他在世,今天应该是他90岁生日。他走的那年才66岁,如果不是出于意外,以他的健康状态,满可以活到今天,让我们为他庆生。可是,生命无常,没有如果。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亲友们都说,父亲是母亲带走的,确实,当初发生的事情,从种种迹象看,无论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父亲的故世和先期过世的母亲不无关系。毕竟他们走得太快,太于苍促, 只隔短短的76天,便双双相继而去,生同衾,死同穴,他们实现生死相随。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如今我也66岁,也是为人之祖,孙子比他走时的孙子还大了1岁。也许正是自已的66岁,合上父亲的享寿,今年格外的上心,格外怀念母亲、怀念差不多是同期而去的父亲。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人到一定年岁,便多了许多眷恋,多了许多怀念,这一层变化年青人难以理解,只有经历过亲人的生离死别后才犹为透澈。当年母亲离世,父亲苦苦不能解脱,常常涙水纵横,这种致极的牵挂和思念带来的痛苦,最后要了他的命,摔倒而伤,抢救13天后追老伴而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都说父爱如山,是家庭的参天大树,确实如此。往事历历,心中也时时追忆父亲的点点滴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父亲12岁从乡下走进城当学徒,修单车。师付和唐僧一样,带三个徒弟,父亲是大徒弟。顽皮的大徒弟有点桀骜不驯,那时师付感觉不顺眼就打人,难免也有打错的时候,父亲不服气便与师付对打,一打定地位,后来师付再也不打他,再后来成了师付的得意爱徒,直到父亲去世前,每年大年初一,第一个要去拜年的人就是他师付,他如此告诉我学徒生涯,也让我明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小时侯,父亲经常为茅屋所破而搬迁,前四次搬家每搬一处添一人丁,“好“字写了两个,实在养不活了,母亲生下小妹后做了结扎。一家人熬熬待哺,那是何等艰难,父母肩上的压力和担子,我这一辈,下下辈都无以体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得1955年,小弟尚未出生,父母搬入肇家坪,不久两岁的大妹大病一场,头发都掉光,父母为给她治病钱已用空,那时,隔壁浏正街小学对面有一棺材铺,不懂事的我看到后回家口无遮拦告诉父母亲: 浏正街棺材铺有大棺材,还有小棺材。一句无忌童言把他们吓得要死,父亲当即将心爱的两部英国单车“三枪”和“菲利浦”出手变卖,将大妹病治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是家中老大,也早早地投入到为父母排忧解难,不及15岁(属于老三届同学),由父亲托人介绍到长沙一家水泥厂打临时工,一干两年多,直至上山下乡,若要问到水泥如何制造?我可以如数家珍,每个环节的体力活都有领教。水泥厂是三班倒作业,一旦做天亮班就苦了父亲,要保证我的睡眠又不能躭误1点钟接班,每晚都要等到午夜12:15,叫醒骑车去上班他才上床入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那时的我有一个生长期缺钙的病,晚上半夜双腿抽筋,痛得喊天叫牙,若象今天,吃点钙片,补补维他命钙就好,那时无此一说,父亲弄来一个土方,两只猪脚加几位中草药,熬一锅汁,喝到嘴边,真苦呀!拒绝吃,但被父亲强迫吃,一次吃一点,下一次父亲热一热,又压着吃一点,汁都熬成膏,吃了两个方子,腿倒是真不抽了。再抽已是60岁后的骑行之中,当然,现在的法子简单多了,再想根治,尝尝父亲熬的苦味道,只能是幸福的回忆,药方已随他一并带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最难忘的,至今缱绻于心,是1969年的那个冬季,父母不舍地将我送到上山下乡的大潮中,长沙动用了几十台公交车,敲锣打鼓送知青,(那时,我才知道自已还是有文化的,尽管初中还差1年毕业)。我去的地方是益阳笔架山公社,到地方下车,那知不放心的母亲也悄悄地坐另一辆车到了下放的地方,湖区的穷乡僻壤,母亲见过后回家一说,让父亲也不放心。那年的冬季格外冷,在最冷的那天,正好又是星期六,父亲找了个顺便货车,带上两百斤煤和单车到益阳乡下来看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至今还能清晰地回想,父亲在冰天雪地的大坝上一路呼唤的叫我名字。那天是腊月初十,即70年的元月17号,北风呼啸,天上下着冻雨,凛冽如刀。我落户的农家不到6点全都上床睡觉,以避严寒,忽然室外从远处传来叫我的声音,声音伴着凄厉的北风,有点变调,怎么也没想到那是父亲的声音,一直到房前,房东也听是叫我的名字,赶紧将我叫起,推开门一看,父亲推着单车,如雪人一般站在屋前,身上补钉密扎的棉大衣已成一砣冰衣,眉毛也冻成一根根冰眉,两只脚成了两个冰砣,单车也成了冰轱辘,连推带拽拖进房门,房东拿来稻草,燃起一堆大火,渐渐地才将父亲暖过来。他说,听母亲回家说,这里很冷,特地送两百斤煤炭过来,煤已寄存在沧水铺车站,改天去运过来,他那天12公里路,走了一下午,到泉交河一家家问过来,他以为有公路便可骑车,第二天再骑回长沙,那曾想遇到极端天气,后来他说,这一天是他一生遇到最冷、最难堪的一天,父亲只是因为我,至今都能感觉隐隐心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父亲要赶回上班,乡下白雪茫茫,单车是骑不上了,送父亲搭车回家,约定我生日那天骑车回家过年,生日那天乡下的房东一定要留着在他家过生日,还特地将二十四杀年猪提前到我生日前一天,待我二十二骑车回到家里,那知父亲在约定的那天骑车出城四十公里到夏铎铺迎候我,在风中苦等几小时无望,怅怅而返。“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解其中味,真的只有父母亲知道!这是大爱之心,包容之心,最最温暖之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来从农村招工进单位,弟妹们相继工作,家庭也从举债为艰,清贫度日,走上不愁生计。但父亲仍坚持工作,退休后又闲不住与朋友合力办厂,直到摔倒那一天。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是父亲一生真实写照!嗟乎,我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父亲一身优点,正直忠厚,乐于助人,信念笃定,九牛不回。虽无以诗书启后,但不乏身教言教。冰冻之寒,慈训在耳,兄弟姊妹尚无大富大贵,却也淡泊安乐,坚守大道至简,顺其自然,不枉为父亲之秉性,遗爱子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父亲的好,母亲的爱,点滴都长驻心中,化入无绵的思念,借父亲阴寿之期写下心底的哀鸣: </b></p><p class="ql-block"><b>怀念父母兮,曷其有极; </b></p><p class="ql-block"><b>风范永存兮,山高水长!</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下面老照片是父亲和他的孙子</b></p> <p class="ql-block"> <b>老照片摄入1971年春节,那年的春节父母亲最开心,两年中一下子出去三个工作的,圆了父亲一个梦想,希望崽女都进国营单位,那时代能招进国营单位,是多大的企盼,我们进了。可惜后脑袋摸得到,看不到,岂料后来下岗都是国营单位的弃儿。</b></p><p class="ql-block"><b> 当初,对母亲而言,她轻松了,出来三个,松了一大口气。</b></p><p class="ql-block"><b> 而我们,都是16岁多走向社会,按现在来说,都未成年,没办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b></p> <p class="ql-block"><b> 骑行,我们家可是有优良传统的。这张乏黄的照片,是母亲1959年参加湖南省自行车赛荣获亚军所拍。</b></p><p class="ql-block"><b> 从父母到叔叔、婶婶,到舅舅,舅妈,妹夫表弟曾经都是靠二八大杆为职,为生计,所谓单车世家。可后来的全民下岗,单车世家全体“立正”,请,稍息!稍息后离开。</b></p><p class="ql-block"><b> 而将单车玩出精彩,玩出快乐,玩出健康则非我莫属。</b></p> <p class="ql-block"><b> 本文昨天开写,断断续续,今日才成。许多往事都涌于脑中,千头万绪,只摘二、三事,表达对父亲怀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