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美篇之第十篇)</h3> <h3>前言:</h3><h3> 到今天为止,我结识美篇250天了,美篇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平台,她可以集采,编,写,发布为一体,把我们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老少皆宜。我从巜2017年女神节快乐!带着妈妈游桃花源古镇》和巜笑看花开丶岁月静好》算上这篇我已有10篇自己的文字,真正在平台自己愿意公开的还只有一篇,小面积分享二篇,其它还处于修改私存阶段。我喜欢这个诗情画意的平台,她使我年少时的文学梦从柴米油盐的琐事中苏醒过来,并重新焕发生机。</h3><h3> 这一路走来,我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美篇已经成了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3><h3> 一直相信这世上有一种遇见,无关距离与时间,一份懂得,就可以沧海桑田。美篇,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因为喜爱,我愿与你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直到永远.......</h3><h3> 那些搁浅的时光,泛黄的记忆,我用键盘敲出平凡的文字。文字里,诉说着脉脉亲情;文字里,难离远去的情谊;文字里,镶满了我对岁月的依恋⋯⋯</h3><h3> </h3> <h3> 2017年11月12日上午我与东海君一同回到我的老家青林乡大洋村12组,一是看看老爸给他打扫庭院,二是给三年前我俩在老宅菜地种下五棵福建红肉蜜柚要入冬了来给树苗根部周围施上农家肥,我俩自带各种劳动工具分工展开活动,我负责打扫庭院卫生和摘柚子,东海君力气大些负责开挖丶施肥丶修剪树枝给菜地外围的杂树杂草开辟一个通透的环境。劳动中周围邻居丶亲属们也都来叙家常,姨父还主动来帮忙协助东海君爬上外围的大树割下遮挡阳光的多余树枝和给蜜柚树周围挖出一小的圆形小坑以便埋农家肥。自从2008年8月奶奶(当时奶奶是83岁高龄)病逝后,家里居住人很少,基本处于闲置状态。</h3> <h3> 老家的房子老家的每寸土地,那里留下的是我的童年回忆,最疼爱我的爷爷、奶奶视我为掌上明珠,与我家三姐妹的那种隔代亲让很多人羡慕动容,于平凡日子中于一蔬一饭间于每一件衣裳每一双鞋袜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两位老人给予我们的是关怀是疼爱是管教是鼓励。她们慈祥的面容,疼爱的亲吻,亲切的呼唤……仿于昨日,没有高大上的宅子也没富裕的经济条件,但我们的童年是在难得的亲情关爱中长大,没饿过肚子也能穿上别家小孩眼中漂亮的花裙子,有学生样背带式的也有荷叶样大摆式的还有妈妈自己设计花样各一的毛衣。往事历历在目,虽然老人们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对他们的怀念是永远永远的,每年清明节我一定会去他们坟上送上一束花燃上鞭炮和钱纸,每年的七月半我会空旷的空地边烧钱纸边喃喃私语,寄托哀思。</h3><h3> 推开那一间间很久未打开的房间,床是空的,桌面上地上已有一层较厚的灰尘,桌面下的照片很少而且已成旧褪色,我尝试着取出细看但已和玻璃砖粘连,无耐取出手机拍下依稀可见图影。奶奶那似曾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容,让我瞬间内心一阵疼痛,那是思念的疼,生命无常,她也还是陪我走过了38个人生的春秋。睹物思人,思绪万千……。</h3><h3> 花坛中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水仙草是我和奶奶当年种下的,毎年我会抽一丶二次时间去处理杂草,花台中奶奶其实也种过多种花因平时无人打理,唯有那株开着红花的月月红依然盛开,没有好看的树型自生自灭的环境中依然存活着,我拿起花剪给它修枝剪叶,心想这可能是奶奶在这宅子里留下的唯一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标志吧!</h3><h3> 本文最后一张照片是我初中时的毕业照,也是很久后的今年我才看到,哪个是年少的我呢?第二排左起第七位短发着红格外套的是我啊!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昔日同学丶老师都在这儿,注视良久,感慨万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