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font color="#010101"><b>教师应该生活在和谐办公环境中</b></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 贺全忠</b></font></div><div> 元旦联欢会上,我们办公室的《和谐大家庭》的集体节目,受到比较多的好评。其实,这个节目我们在一起排练的时间,也就是当天上午学生活动之后的两个小时。现在我们想起来还有点遗憾,如果再准备充分一些,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div><div> 其实我想说,这个节目本身也许并不是非常精彩,但是这个节目却表现的是我们办公室这个小集体的很真实的状态。受到好评,我想好评的不仅是这个节目,可能更重要的是大家对我们这群人平时所建设的和谐集体。</div><div>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提倡“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div><div> 和谐是什么?</div><div> 和谐就是美。</div><div><b> 挖掘每个人内心对美的追求就能创造和谐</b></div><div> 人生苦短,有时想起来是让人无限悲凉的,所以对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人的本性所在。</div><div> 李白在《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有这样一段话“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天地之大,不过是万物的旅馆,这个来了,那个又走,只是供作停留、暂住,不能占为己有而带走;而光阴就像过客:冬去春来,夏而往秋,去者千千,来者万万。人生无常,飘浮不定,像是一场梦,而这些梦里真正的欢乐又有多少呢,所以生活中一旦有美有欢乐,即使拿着蜡烛夜游,也是有道理的。 赵本山也说过: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间,睡觉就需三尺宽; 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 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个临时住所! 那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div><div> 正是因为如此,挖掘每个人内心对美,对欢乐的渴求,进而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有意义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在和谐环境,人会多活5年</b></h3><div> 教师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单调,不管你是否愿意,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说我们的。无论你是优秀的教师,还是混日子的教师,我们不过就是栓在磨盘上的驴,围着磨盘转了一圈又一圈。不同的是,有人戴着眼罩,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无限悲哀,有人虽然眼前漆黑,但内心还一片光明。</div><div> 有时我们真的需要一点阿Q的精神,要在丑陋之中找到美——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鲜似乳酪。现实的单调不要影响我们内心的丰富。</div><div> 教师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校大部分的时间在办公室。科学研究表明,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之中,我们的寿命就会延长5年。</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微笑是一种道德</b></h3><div>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理由生气发怒,都有理由愁眉不展。如果有人能够用道德的力量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在其他人面前永远都保持微笑,这个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团队中的每个人,如果每天脸上都洋溢着微笑,那'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和谐的团队。</div><div> 《中庸》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情感,“和”是道德,只有有限制的抒发情感才能是道德。情感来源于本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情感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节制的抒发情感,不受理性控制地抒发情感就不符合中庸之道了。这和《礼记》中的另外一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这句话就是“发乎情,止乎礼仪”。我们不让高中生谈恋爱,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早恋”是一种不受理性控制的情感,是“中而不和”。既然这样,我们作为老师也应该经常反思,我们有没有“中而不和”情感滥发呢?如果有,那么从深层意义上看,我们又比早恋的学生高明多少呢?</div><div> 教师脾气大是出名的,而且好像有这样一种逻辑,越有本事的教师脾气就越应该大。这到让我想起一件事来。</div><div> 三国时期有一个士族子弟叫何晏,可别小看此君。首先他是一个美男子,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有词云“身似何郎常傅粉”说的就是他,成语“顾影自怜”也是语出此君。其次,他是曹丕曹植的姐夫,是货真价实的大舅子。另外,他是中国最早倡导吸毒的人。当然,那时还没有海洛因或冰毒,但是有一种丹药叫“五石散”,这种丹药的作用与今天的毒品相似,对人是有害的,因此吸食后必须把毒性发散出去。</div><div> 发散之法有二:一是慢走,所以我们现在管慢走叫做散步就是从这里来的。二是躺在青石板上,用青石板的阴寒祛除体内热毒。</div><div> 大家都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名人引领时代潮流,当时也不例外。这种五石散极为珍贵,非普通人吸食的起。因此当时躺在青石板上发散的人,非富即贵,旁边人是要青眼有加的。于是便有些没钱买五石散,但是也想获得青眼有加殊荣的人,也躺在青石板上大秀身材,虽受阴寒之苦,却也收获了一份尊敬。</div><div> 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教师当中为什么存在那么多脾气大的人,因为他们发的不是脾气而是才气。</div><div> 和谐团队中,每个人都少发一点脾气,多留一点和气。</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和谐团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b></h3><div> 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克留斯出生以后,他的母亲每天会拎着他的后脚跟在银河水中浸泡,所以他长大以后成就了刀枪不入之躯。也正是因为他的母亲每天拎着他的后脚跟在银河水中浸泡,他的后脚跟成了生命的弱点,当人类知道这个秘密以后,便用一支箭射中了阿克留斯的后脚跟,最终战神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射中阿克留斯的那支箭带着他的鲜血竖直落到了克里特岛上,之后在这个位置长出了一颗代表和平的橄榄树。</div><div> 我们每个人是被人咬过一口的苹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短处。因此,在和谐的团队中,每个人必须学会包容与理解,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能够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对方的心境。君子成人之美,小人乘人之危,不能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div> <h3><b>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h3><div> 所谓“和而不同”, 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徾、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所谓“同而不和”,五味皆有,但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五音俱在,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徾,明是一团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一团和气,背地党同伐异。</div><div> 在团队中,我们每个人不求个性一致,但求和谐统一。坐在一个办公室顶多能谓之“同”, 赤诚相待,肝胆相照才能谓之“和”。</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要不定时的在一起吃饭,喝酒</b></h3><div> 和谐的“和”是口禾,“谐”是皆言,最古老的文字暗示,和谐的团队要不定期的吃点饭,喝点酒,谈谈话。</div><div> 世人都以为“酒肉朋友”是贬义词,我却不这样认为。与这个词语并列的还有两个词,“柴米夫妻,盒儿亲戚”,其实我觉得这三个词语,最初的意思是说人伦关系中的三个标准,所谓“柴米”是夫妻的最低标准,如果连出门七件事中的前面两件最重要的“柴米”都出现问题了,我看夫妻关系也就到头了。男人不能解决柴米,不要希望女人安分守己,男人不能挣钱养家,就别指望女人为你貌美如花。所以,柴米是夫妻的最低标准,当然社会进步后,夫妻的标准也在提高,有无安居之所,成了现在夫妻存续的关键,所以我以为现在应该叫“房子夫妻”。其实,“酒肉”也是朋友的最低标准,两个连酒都没在一起喝过的人,整天哥长弟短的,不是口是心非是什么。所以,没和我喝过酒的人,我是不敢以“朋友”呼之的。当然喝过酒的也不一定都是朋友。至于“盒儿亲戚”,我猜测是指亲戚之间,经常要拿着礼物走动走动,否则也就不亲了。</div><div> 和谐的团队在一起偶尔小聚一下,虽没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雅致,过个生日,过个节日,过个庆祝活动,三杯两盏,以微醺最好,放下教师面具,回归自己的本我,性情一把,也让大家知道,教师妆奁背后,原来一个德行,也就自然多一点亲切。否则,上班如上坟,进办公室就像进寺院,每天一个表情,木偶泥胎,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点热乎气,没有一点人情味怎么能和谐起来。</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要有一点积极向上的精神</b></h3><div>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三千年前的人就知道清水可以洗头,污水可以洗脚的道理。环境就是这样,它可以为你提供洗头,也可以为你提供洗脚。</div><div>学校是一个容易产生嫉妒和毁谤的地方。道理很简单,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学校是一个文人相对聚集的地方,这种相轻就显的多起来,学科之间相轻,同学科内相轻,都是容易出现的事情。</div><div> 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在和谐办公室中出现呢?我们知道,骑自行车的不一定嫉妒开奔驰的,但是卖凉拌莜面的一定看不起卖面筋的。道理就是相轻源于相近。你要想不被人轻视,你就必须比对方高出许多。学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技巧似乎不是十分重要,舆论才是评判是非的关键。</div><div> 所以,我倒不是替领导鼓吹,我觉得,只要在学校里面,专业和敬业还是首要的,同时这也应该是和谐集体的共同价值观。和谐的集体,一定是是非分明,荣辱清晰的。群贤聚,纲常立;蛇鼠集,是非生。我的教育博客的前言就是“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事业而不是职业。前者的收获的是精神,后者收获的是物质。我们不能为获得更多报酬而无所不为,也不能为没有报酬而不作为。其实,教书教到不敢教,教书教到不会教,教书教到害怕教,方得些真滋味。”</div><div>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孔子的另外一句话:“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聚在一起,不违背社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小人聚在一起,遵循的是自己价值观。所以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div><div> 我不认为对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监督管理考核是学校管理最好的办法。其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在学校教书,公道自在人心。用考核的办法进行管理,无疑打破了这种人心公道,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无异于缘木求鱼。当然,我其实也能理解我们现在实施这种考核管理的苦衷,整个社会的教育教学生态已经严重破坏,单独哪一个学校自然很难独善其身。大气候难改,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我们的小气候,这就是让我们办公室内部形成一种“重学问,尚道德”的真正和谐风气。</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教师要为和谐多做点事情</b></h3><div> 为老不尊,自然为幼不敬。和谐办公室,老教师要多做点事情。</div><div> 前几天去北京开会,顺便拜访了一下章熊先生,章先生83岁高龄,其平易近人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你们可知道,章先生,主持10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工作,2009年,教育部专门举办过“章熊教育思想研讨会”。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对我这样晚辈后学竟然非常和蔼亲切,而在平时我们共同做课题的时候,又是那样严谨认真。他还在给我的信中,提到是1997年, 66岁,查出肾癌,割去一肾后写的一首诗,诗的题目是《术后闲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术后闲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飘零岁月无寒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渐老粗知泯恩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荻花扑面惊秋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暮霭侵襟倦远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气爽山高人随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和日丽燕栖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点豪情今尚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生心血看从头。</div><div> 其胸襟气度真是让人钦佩,所以我在回信中,风雅了一句“莫言老树深绿色,经霜犹胜二月花。”略表我对老先生的敬佩之情。</div><div> 我也许这辈子都达不到章熊先生学问的高度,但是我觉得,老教师就应该有一种胸襟和气度,不敢说让年轻教师高山仰止,至少也不要让他们看轻了我们的年龄。</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12年3月1日晚自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