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之乌镇

蓝闲

<h3>原创作品</h3><h3></h3><h3>摄影:蓝闲</h3><h3>文字:蓝闲</h3> <h3> 离开西塘,我和爱人驱车径直驶向乌镇,印象中来过乌镇,但没有什么记忆了,总感觉江南的古镇都一个样小桥流水,巷口人家。所以爱人问我,到了乌镇是先找住宿还是先去游玩,因为对乌镇的记忆没有了,只好到了乌镇后,了解一些情况后,再做决定了。<h3><br></h3></h3> <h3></h3> <h3> 乌镇到了,水乡乌镇的广告映入眼帘,我和爱人停好车,看了看时间下午2点。我来到游览图前,计划一个下午和晚上游览西栅,根据路线图以及游览的距离,估算白天游览到头的时间正好,在景区吃晚饭,然后回头游览拍摄夜景。拿好相机和三脚架,爱人帮我背着包,走向入口处。<h3><br></h3></h3> <h3></h3> <h3> 乌镇,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说是来游览古镇,其实我是来摄影。拍摄中发现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有点类似于凤凰城的吊脚楼,很多房子也是打桩在沱江河道里,乌镇也有这样很特色的风貌,但是搭建的房舍比较精致一些。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你会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店铺,古代的建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红灯笼,街道房舍非常整齐,没有了电线杆和乱糟糟的线路,拍摄的时候非常舒服,构图也方便,后期修图里图也少擦除广告电线干的麻烦,从这点看上去,乌镇作为景区的管理是到位的。<h3><br></h3></h3> <h3></h3> <h3> 天气很不理想,在西塘的时候,就是这样,天空白茫茫一片,这是摄影最糟糕的天气,只好尽量放低镜头,当天空的云层稍许厚实而流动时,拍摄水道乌篷船的时候,把天空的云动尽量表现出来。在乌镇,河道是狭长而又舒缓的,幽深而稠绿,丝绸一般柔和地缠绕着古镇的亭台楼阁,小桥以及埠头,那些船夫摇撸的吱呀声,听起来那么绵长而又充满了韵味。拍摄这些临水而居的水阁,见古老的房舍里有游客走动,正好灵动了这沉寂的图片。谁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这梦里水乡与知己佳人,听着潺潺流水度过一生呢?<h3><br></h3></h3> <h3></h3> <h3> 乌镇一天的生活是从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开始的,乌篷船承载着唐诗宋词的意蕴,以一种女性的阴柔,静静地停泊在月色斑斓的桥下,人生中的种种柔情皆付之于乌篷船,江南的小桥流水,离不开乌篷船的衬托。一摇一曳,一梦一醒,摇曳出多少梦里乡愁,所以乌篷船是梦里江南最有诗意的风景。一根长长的竹篙撩拨着静止的时光,清莹的河水打湿了那些易感的情怀。夜色里,乌篷船走过的地方都给我留下流光溢彩的痕迹,只有这河水静静地陪伴着乌镇,送走了秋冬又迎来了春夏,无论游客有怎样的情怀,匆匆而过后乌镇还是那个乌镇,河水还是那个河水,风韵犹存,永远怀抱一颗热情之心,迎来送往。<h3><br></h3></h3> <h3></h3> <h3> 天空好不作美,白茫茫一片,既没有夕阳也没有蒙蒙细雨,只有春色的杨柳点缀青瓦白墙,我穿梭在长长的小巷,被一种怀旧的时光浸染,镜头对着泛黄的木门,看到了岁月尘封的故事,镜头对着五彩悬挂的印染布林,看到了多少家国情怀,多少人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是美丽的邂逅,又彼此是匆匆过客,都是江南水乡的过客,乌镇的过客。有人静静地坐在廊道里,也许等待梦里的知己,如贾宝玉见到林黛玉,似曾相识在梦里,他哪里知道,黛玉就是绛珠草,泪流之间是来还原和感恩。<h3><br></h3></h3> <h3></h3> <h3> 青藤寂寞地爬满了墙院,青绿的藤条在春色里给人向往,春意盎然,那么清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忍不住拿出相机按了几张,内心却深深地被不断向上攀爬的青藤,渲染出点点的率真和执着,摄影人如攀爬的青藤一样,锲而不舍地超越自我将美丽送给别人,青藤的寂寞,摄影人浮躁,如此鲜明的对比。 <h3><br></h3></h3> <h3></h3> <h3> 古桥是有记忆的,江南水乡古桥很有特色,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脚印留下。它一定记得,我反复的走来走去,我记录的是一段时光,它记录的是千年的沉浮。它记得曾经有着怎样青涩的相逢,又有着怎样美丽的错过。它存储了多少年轻人的惆怅,多少老年人的感悟,也记录着多少人青春的梦想和岁月流失的感伤。它静静地搁置在流水之上,等待着有缘人乘风而来,再抖落一地的故事。我站在桥上,看着另一座桥上川流的游客,记录这些有缘相遇乌镇的陌生人,小桥流水,印象小镇。<h3><br></h3></h3> <h3></h3> <h3> 华灯初放,夜色降临,乌镇的夜景比西塘美丽。看上去寂静了许多,白天的浮躁似乎退去,而西塘的夜色似乎是红尘的开始。我们沿着原路返回,正好拍摄五彩斑斓的乌镇。太美了,同样的一个地方,同样的人看风景,不知道夜色本来就很美,还是夜色掩盖了白天能看到的肮脏,留给你的都是渲染色彩。每到一个点,支好三脚架,慢慢地曝光,从各个角度记录这靓丽的色彩。时间如流水,这样的速度是很难拍摄完回去的一路夜景,所以很多地方只有轻描淡写,如旅游一般记录我到此一游的印象。<h3><br></h3></h3> <h3></h3> <h3> 我们游走了乌镇的西栅,感觉比以前来的时候大了,有人说是几个地方连起来了,如北栅和南栅,唯一没有连接的是东栅,大概有点距离。走出西栅晚上十点,景区的门口还有一些留住的家庭旅社叫喊,我见一位老人看上去比较厚道,就与其交谈情况,并决定随他去他家住宿。这位老人的家位于东栅西侧,老人跟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并保证明天进东栅不需要门票。家庭旅社还是比较简陋的,并不是那种对外经营的,都是家人使用的房间,随便你选,出门在外将就着住了。<h3><br></h3></h3> <h3></h3> <h3> 天一亮,我们就出发了,在这位老人的指点下,几分钟我们就进入东栅景区。天气还是不配合,既没有雾气也没有云彩,灰暗的天空,我们来到这条古街的尽头, 看上去,东栅就是一条水道,旁边就是一条狭窄的街道,不知道是早了,还是游客不喜欢这里,没有几个人行走,更没有西栅的繁华和嘈杂,走在街道里,可以拍摄长长的街道,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一色的门栏,店门都是关闭,好容易等到一个人走到我的镜头里,空落落的街道好寂静,游客来的时候,就找不到拍摄的地方了,是的,等我走回来的时候,街道里已经挤满的游客,导游们讲解着这里的故事,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矛盾笔下的印花布的小女孩故事,原来老沈曾经住在这里。<h3><br></h3></h3> <h3></h3> <h3> 水道的另一侧都是廊道,街道位于水道一侧的,都是水上阁楼,水道有小桥连接,桥上过往的游人,能看到乌篷船里载着的美女帅哥,都拿着相机拍风景,手机玩自拍,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别人的风景了,这一路的水阁很有特色,许多人文镜头在里面,拍摄一张有乌篷船,水阁楼,人物,在家天空的照片,非常有意思,可惜了没有晚霞或朝霞的时刻。<h3><br></h3></h3> <h3></h3> <h3> 这次游玩,都是忙于拍摄,也没有好好地陪爱人聊天,有时候看爱人疲倦的样子,让爱人坐那里拍摄一张,她也是糊弄我,背着那么多包就当模特了。摄影的时候,我是一个不知道疲倦的人,跟在我后面,有些累,我只顾拍摄又不知道买点东西吃吃,或坐下来喝杯咖啡来杯饮料,只从学了摄影,无论到哪里拍摄,我总是一股劲地走动拍摄,没有像以前那样好好地享受异地的风情,感觉有拍不完的风景和人文。<h3><br></h3></h3> <h3></h3> <h3> 这些照片,存放了很久了,一直没有时间打开修调,一张张翻阅就是一点点回顾,不知道如何修调出特色的照片,我翻看了很多古镇的照片,唯有造假,填补美丽的天空如晚霞或蓝天白云,要么用色彩渲染晴天的效果,有光影的存在,后来还是选择了原汁原味,只是对水道上的风光采取青绿蓝的色调,显得潮湿阴暗如江南的水乡味道,还有一些黑白表达,至于夜色还是那样,慢门曝光后的灯光要柔和一点,看上去更加妩媚也符合江南水乡的韵味。好了,我就记录完一段游玩,照片就是记录到此一游的最好证明了。<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孙英功(蓝闲)<h3>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特约摄影师</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