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安边堡文昌阁、魁星楼、鼓楼有望修复!

党满义

<p>安边堡是明长城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之一,修筑于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守军移驻新安边堡。成化末年复守安边堡,隆庆六年(1572年)加高城垣。万历六年(1578年)砖砌城墙、垛口。北距边墙二华里。营堡平面呈长方形,城东西长一里三,南北宽一里。现保存部分城垣及文昌阁、魁星楼遗址。</p><p>安边堡对于研究明代军事防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p> <h3>一、安边鼓楼 鼓楼传说初建时,为城垣中心座志点,原有一股水眼喷出,后用磨扇将水眼堵住,磨扇底下的水眼中藏有逼水珠。安边鼓楼的大小及款式与现在定边鼓楼完全相同。安边鼓楼亦为三层木质结构,鼓楼有四个砖洞,砖台节在鼓楼东南角,便于上下行走。</h3> <h3>安边鼓楼上陈设着鼓与钟,其中古钟上有明代弘治年铸的字样。古代打钟时,钟的声音宏亮,方圆20里都能听到。</h3> <h3>安边鼓楼毁于1947年4月的红白扯锯战中。张廷芝二次占居安边后,又在烧毁的城墩上建了三间平房。1974年夏,安边铺设街道时,将鼓楼彻底拆毁。奇怪的是,在行道台节的最底层的台阶下,翻扣着"新安边营"的石刻碑。</h3><h3>关于修复安边鼓楼一事,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又提上议事日程。</h3> <h3>二,安边文昌阁 文昌阁建在安边城北正中的城墙大墩上,文昌阁内主要敬奉"文昌帝君",相传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迁升官职守护神。阁内塑有文昌帝的神像,另有"天聋"、"地哑"二神童陪侍,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敬奉文昌神帝的日子。</h3> <p class="ql-block">当年文昌阁内的文昌神。</p> <h3>文昌阁门外南边,有一口神井,井内藏有"镇堡宝珠"。</h3> <h3>安边文昌阁的木楼毁于1947年4月的红白扯锯战中,之后再未修复,现在只留下文昌阁的大土墩。</h3> <h3>现在在文昌阁的东部,已建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文化站及革命英雄纪念碑。</h3> <h3>安边堡现已列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榆林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三,安边魁星楼 古代建筑城池时,朝廷恩准建魁星楼,魁星楼的座志位置都在城池的东南隅,如平遥古城、定边古城和榆林古城的魁星楼,都在城池的东南隅,魁星楼下都有学校。魁星(奎星),相传主掌文人命运之神。魁星楼内敬奉魁星,古代每年庙会期间,方圆百里的百姓、官员、学子都相争朝拜,以求神灵保佑,事业有成。安边魁星楼建在城墙上的土墩上,由木柱撑起的楼阁,共两层,二楼上敬奉一手拿笔,一手捧斗的魁星塑像。安边魁星楼同样毁于1947年的战火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魁星楼的土墩遗址。</h3> <p class="ql-block">旧时魁星楼内的魁星。</p> <h3>旧时魁星楼下的安边高等学堂。</h3> <h3>魁星楼的城墙遗址(1992年)</h3> <h3>各界有识之士,考察安边古城后,在魁星楼遗址前合影留念。(2016年)</h3> <h3>2009年冬,定边县人大副主任张跃,多次组织带领有关方面的文史研究者及当地群众 马骥 王子英 党满义 张孝忠 黄龙程 李生成 郭州 南岳峰 李旭 王有成 陈世荣 夏志立等人,走访调查安边古城文化历史状况,绘出图案并写出修复古城的书面报告,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h3><h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旅游开发事业工作的重视,安边堡已被列入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有关部门已着手调研修复安边文昌阁、魁星楼及鼓楼的方案,相信这一计划即将成为现实!</h3><div><br></div><div> 文稿: 党满义(定边县退休干部)绘图: 张孝忠(宁夏区党委党校干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