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驶过前往奥依塔克冰川的岔路口,进入昆仑山口的盖孜河谷。</h3><div> 开始的一段道路蜿蜒在宽阔的盖孜河谷,两旁赭红色的山体,衬托出远方巨大的雪山。</div><div>盖孜,维吾尔语,意为灰色的,盖孜河因为水中多细沙粒,水色呈灰白色而得名。</div><div> 盖孜河河水主要由墓士塔格、公格尔等西昆仑山脉的冰川融化汇集而成。</div><div>由海拔3400米布伦口白沙湖流出的盖孜河,切穿高达7000多米的公格尔山系,形成了险峻陡峭的盖孜峡谷。由此到布伦口白沙湖是喀喇昆仑山公路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扼守帕米尔的咽喉。</div> <h3>走南疆有一条最重要的国道就是314。这条国道从乌鲁木齐起,终点红旗拉普口岸。最后一段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在去年七月底我们来的时候还没修好,碎石子路颠簸的肠子差点翻出来。据说喀什到塔什库尔干县路段修了八年的漫长时间,这里的地理位置艰难。也有称这条公路是著名的喀喇昆仑公路。</h3><h3>16日我们行驶在这里已经焕然一新,海拔越往上,雪山扑面而来,出发前穿上羽绒服和户外裤,冲锋衣随时穿上抵挡高原凛冽的风。</h3><h3><br></h3> <h3>蜿蜒曲折的公路向西延伸,到达海拔约3400米时,突然豁然开朗。一座座雪峰映照着绵延不断的山脉,灰白色的近山现出优美的身段线条,洁白柔软的白沙山就在眼前——这就是神奇的布伦库勒湖和白沙山。据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流沙河就是这里。白沙湖墨绿色的湖水如同沙漠里历经风沙磨砺的碧玉。两侧遥遥矗立着公格尔九别峰,沉睡了万年雪山和湖水显得更加素洁与寂静。</h3> <h3>白沙湖,学名应该是恰克拉克湖,毗邻恰克拉克村,当地人也称“布伦库勒湖”。</h3> <h3>帕米尔高原,古代称“葱岭。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山脉的汇集中心。进入这里,充分展现它苍凉野性的美。</h3> <h3>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由于山上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 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语意为“白色的帽子”;因它高度略逊于公格尔山,也有人称它为“小公格尔”,但它的山势地形却丝毫不逊于公格尔山。北坡是陡峻的峭壁,南坡是复杂的冰雪地。延伸几十公里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群峰腰间倾泻而下,冰雪厚度甚至可达百米,冰峰雪坡弯申错落,明暗裂缝丛生其上;更有悬垂冰川,它吊卧在山体上部,似乎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雪崩频繁,大规模雪崩也常常发生。小地震曾引发落差达 1000-2000米的罕见雪崩,其时地动山摇,雷霆万钧。</h3> <h3>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h3> <h3>看到这个画面只想到“广袤苍凉”</h3> <h3><font color="#010101">卡拉库里湖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距离喀什191公里,这里离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营不远(徙步走或骑骆驼,5小时到达)。“卡拉库里”意为“黑海”,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卡拉库里湖并不是很大,若不是高大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斯塔格峰紧挨着湖边,卡拉库里湖着实没那么出彩。然而有了山就不同了,绕湖一圈,幽蓝的山脊倒映在更加幽蓝的水面。</font></h3> <h3>湖畔的苏巴什草原上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有塔吉克人的毡房和木屋,还有专设的登山营地。</h3> <h3>1894年2月27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4人从俄属中亚铁路的终点奥什出发,向南翻越帕米尔高原的阿赖山,考察了中俄边境的喀拉湖,翻越乌孜别里山口,于4月7日到达布伦口。在这里他第一次看的雄伟壮丽的慕士塔格峰:“在我面前所展示的图卷狂放并且有幻想的美,它无与伦比,超过尘世上任何一个朝生暮死之人能看到的一切景致”,他当时写到。</h3> <h3>公路边湖水无与伦比的谌蓝,成群的野鸟自由自在</h3> <h3>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山峰呈金字塔形,几乎全由岩石和冰雪构成。公格尔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褐色的山”,据说,征服公格尔之难不亚于珠穆朗玛。直到1981年,英国登山队从南坡首次登上峰顶。其北峰尤为险要,迄今尚无一人从北坡到达过峰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