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1964年台山第二中学教工庆祝"五一"劳动节合影。参加合影教工38人,当年还有吕子英、梅景森、谢伟彤等3位教师缺席合影。1963年梁愈明校长谭锡润校长、叶建东老师等已调离二中。 经过细致收集、剪辑和整理出教师相片,编辑成相册,作为永恒的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相册里有谭锡润、梁愈明、雷同寅、黄芬裔、刘发荣、蔡君灼、蔡新韵、蔡曼雄、林丽萍、陈羡强、陈慧娟、陈敏群、陈淑环、梁国柱、梁南佐、梁滙星、梅景贤、梅福明、梅景森、梅侠锋、黄仕超、黄荣大、黄慕娴、黄锡标、黄凤仙、黄锡章、伍添涛、伍植培、伍大洋、伍伟炎、伍国荣、李培仲、李伟祥、李其欣、吕公芹、吕子英、叶建东、许锦棠、雷兆荣、郑文海、朱 芬、余应祥、余卓英、谢伟彤、马伟儒、邝 阜、谭伯相、谭玉渠、甄瑞萱、张敬文、盘毅生、翁翠娟、林东邱、吴 兰、赵啟良、曾乃宏、李利田、梁秀娴等共58位教工。 60年代曾在二中工作过的还有刘子章、刘兆沾、李剑锋、林慈庆、伍光甫、伍叶兰、马国本(数学)、马侠夫(历史)、陈翼青(语文)、苏锡如(物理)、吴㨗彪(俄语)等老师,但仍未找到其照片。</p><p class="ql-block"> 师生情深,毕生难忘。毕业离开二中已五十多年,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多么想念恩师啊!请传递到你认识的台山二中学友中去,谢谢!</p><p class="ql-block"> 感谢蔡君灼老师提供资料,感谢《师生情深,毕生难忘》作者(57秋初,60秋高)李雪仪师姐。 </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x.xiaoniangao.cn/share/album.html?lid=BmyXY.Da2Pdg.0in&aty=1&share=shareTime&sfrom=miniapp&detailUV=50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台山二中六十年代教工小年糕影集</a></p> <h3>观赏美篇相片方法:
1.上下移动相片;
2.左右拨动相片:点击一下相片,当相片下方出现"保存"二字时,点击"保存"可把相片保存到手机里(注意显示的保存位置);如果不点击"保存",可左拨或右拨观赏相片。</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师生情深,毕生难忘》相册中剪辑出34位老师单人相片和蔡君灼老师提供的2张单人相片,拼接成一张集体照。</span></p> <h3>每九位老师相片拼接成一张集体照。</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下是每四位老师相片拼接成一张集体照。</span></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36位教师单人相片。</p> <h3>刘发荣是位化学老师。</h3> <h3>蔡君灼是位数学老师。</h3> <h3>陈羡强是位语文老师。</h3> <h3>郑文海是位体育老师。</h3> <h3>梅福明是位数学老师。</h3> <h3>叶建东是位数学老师。</h3> <h3>伍国荣是位体育老师。</h3> <h3>蔡曼雄是位美术老师。</h3> <h3>朱芬是位物理老师。</h3> <h3>余应祥是位数学老师。</h3> <h3>梁国柱是位音乐老师。</h3> <h3>蔡新韵是位生物老师。</h3> <h3>吕子英是位数学老师。</h3> <h3>黄慕娴是位政治老师。</h3>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台山二中(培英)校庆旧相片,难得那么多校长参与。蔡君灼校长提供。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梁愈明、朱伯濂、周刚、谭锡润。</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廖绍棠主任、马碧瑶副校长、司徒国富校长、黄巨发校友、黄日华会长、时任台山常委、宣传部长陈金明、张振湛校长、伍超伟校长、李文光副会长、李锦桃校长。前排除第二个外都是校长。1953年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十年代台山二中教师mp4</span></p> <h3>以下是原台山二中毕业生邀请老师聚会的合照。如学友有这类相片需编入本相册的,请汇到邮箱kjten@163.com,编者会及时把相片编入相册。</h3> <h3>2017年11月30日原台山二中60秋初2班(63届)同学会在台城福临门酒店聚会。</h3>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2017年12月2日李仕斌学友编辑了巜五十三年后的欢聚》美篇,现从《台山二中61秋初2017大聚会》提取部分合照。</span></p> <p>2018年8月5日Muklan木蘭学友编辑了《台山培英(63秋1)同學》美篇,现从中提取聚会合照。</p> <h3>2018年10月15日60秋初2班部分同学回母校参观,与蔡君灼校长(已退休)和黄主任合照留念。</h3> <h3>2019年6月28日原台山二中60秋初2班(63届)同学会应马芹珠同学(前排左四)相约,在台城福临门酒店聚会,邀请蔡君灼校长(前排左三)和培英中学黄主任(后排左四)和刘主任(后排右二)参加,马芹珠子孙们也到场助兴。</h3> <h3>2019年10月28日原台山二中60秋初2班同学会在台城福临门聚会,邀请蔡君灼和黄慕娴老师参加。</h3>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多校一址,同源一脉。培英中学→台山二中→附城中学→台山二中→培英中学,虽曾几度更易校名,惟为国培育英才之宗旨始终不变,一脉相承。数十年来,人才辈出,桃李芬芳,遍及天下。今天,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台山培英中学越办越好。</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i></b></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台山市培英中学发展简介</b></p><p> 台山培英中学的前身原为台城台西路的刚德小学。1930年2月由广州培英中学接办,易名为广州私立培英中学台山分校,开办初中,附设小学,先后由张兴孝、李圣华、郑震寰任主任,当时学生仅百余人。因私立学校不得设立分校,乃成立校董会,易名为台山县私立培英初级中学。1943年1月,徐浩然校长精心育才,是以校誉日隆,四方学子,负芨而来者,日见勇跃,人数大增,于是学校借用了台西路的刚德堂、刚纪慎、基督教青年会及西濠路的女青年会为中小学校舍。</p><p>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机滥炸台城,乃迁校于冲云墟。后广州沦陷,四邑受协,学校曾一度停课,稍缓,又迁回台城,中经台山“三·三”及“九·二○”两次沦陷,员生离散,校具损失惨重。尤以1944年6月24日,台城第三次沦陷,再迁校于那金乡借南华小学继续开课。学生由五百九十四人锐减至一百九十七人。</p><p> 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即迁回台城,重整校园,就学者接踵而至,1948年下学期,学生增至一千七百多人(其中初中教师四十九人,学生九百零七人)。鉴于校舍不敷所需,校董会由刘一非先生与徐浩然校长发起向社会募捐,并赴广州、香港等地筹款,全校师生也纷纷捐助,共集得港币二十余万元,于1948年春购地于台城猫山山腰南面建十座课室和厨房、发电机房,同年9月竣工,即迁新址上课,员工宿舍则仍用旧址。第二期工程于1948年冬在猫山西北、东北山腰建三层宿舍楼两座,中学部乃全部迁入新校舍,旧址交附小使用。</p><p> 学校向与广州培英中学联系密切,学生初中毕业辄不少升学广州培英,故对学生之英文、数学、国文水准要求尤高,以期与正校程度相衔接。1947年11月省教育厅督学到台山督导,抽考全台山城各中学初二级五分之一学生,我校荣获冠、亚军。学校对学生管教一贯严格,对学生操行尤严加考核,因而“白绿”精神得以培植,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服务母校,服务社会之精神,为世人所钦佩。学生毕业后升高中的入学率颇高,报考本校初中者亦十分勇跃。学校对体育亦极为重视,课外文体活动活跃,参加校外排、篮球比赛及田径运动会,常名列前三名。培英校誉,蜚声遐迩。</p><p> 1950年1月,校董会派黄哲贤任校长。翌年校董会改组,推选邝炳衡、朱伯濂为正副董事长,同年3月台山县府派谭鹏飞代理校长职务。<b>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改私立培英中学为台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并由县府委派谭锡润代理校长职务,不再设附小。</b></p><p> <b> 1956年9月,学校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易名为台山县第二中学。</b>学校校舍此时已不敷应用,得县政府支持,陆续拔款,于猫山东侧建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座、课室一座、音乐室一座,于牛山北麓建体育室一座。为美化绿化校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在猫山顶修建小花园;同时削牛山填洼地,修建成20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一个。五十年代,本校体育人才辈出,伍毅仁校友选为国家男子排球队主力队员,荣获运动健将称号,黄婉珍校友选为省女子体操队队员,也荣获运动健将称号。</p><p> 1960年,学校已有高中6班,初中14班,学生1040人,是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2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2%。1963年贯彻国家“调整、压缩、充实、提高”方针,我校停办高中,充实初中,教学质量继续提高。1963年县数学竞赛,我校获得优良成绩。男子少年排球队参加县少年排球选拔赛,我校荣获冠军,并由陈子平校长和伍国荣老师率领代表台山往湖南长沙参加全国少年排球比赛,荣获亚军,邝沃民同学还被评为全国少年男子最佳攻球手。</p><p> “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教师被批斗,甚至调离本校。<b>1969年虽复课并复办高中,易名为台山附城中学</b>,惟此时不以学业为重,学校大办农场,以劳代课,以致学业荒废,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所幸者,员工悉心保护校园,故校舍设备损失甚微。</p><p> “文革”结束后,国家建设“四化”,重视教育,我校又进入振兴时期。<b>1978年由县统一将我校重新易名为台山二中</b>,并用学校勤工俭学的积累资金及县政府拔款,扩建了教师饭堂,第二年又建了校门。1980年又在猫山山项建教学楼一座及教工宿舍楼一座。在校园西侧一条500米长、2米高的围墙。1982年将东区两座教室与实验室的平房改建为两层的楼房。1984年县政府拔款了办公楼兼图书馆一座。1985年又建学生宿舍一座。与此同时,还添置了一批教学器材,学校面貌有所改变,教学质量又有提高,1983年以后,我校高中升学率均居县前三名之列。1983年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培英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中,是台山职业教育的“龙头”。</p><p> <b> 1985年1月20日,学校向县政府申请并获批准复名为台山培英中学</b>。学校复名,海内外校友十分高兴,奔走相告,并共同为振兴母校献力。先由集资重修校门开始,进而建校友楼,建铜管乐队,开始了改造培英残旧面貌,重振校威,弘扬校誉的设想规划。</p><p> 1991年3月,首先拆除猫山向南前两排残旧“白鸽笼”式的平房课室,建一座面积近4000平方米,高四层的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旅港校友黄国熙先生斥资120万元,香港培英校董会资助20万元,朱尚超校友、伍灼和校友等海内外校友也积极捐助,终使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于当年11月获成剪彩。嗣后1992年至1994年黄国熙先生又斥巨资建了具现代化标准的男生宿舍——继祖楼、女生宿舍楼——雅静楼;斥巨资建了科技楼。1992年旅加拿大校友伍伯良伉俪捐资45万元建了一座漂亮别致的图书馆;1994年他又捐资在校园西面临河滨大道处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新校门。旅美校友李畅怀先生捐资建了一座学生活动中心楼。香港培英校董会积极资助、旅新西兰校友余娟娟女士及国内外校友也积极捐资扩建了山顶花园前的教学大楼为校祖楼。1995年,黄国熙先生长子、旅美乡新黄英活先生代表其黄家兄弟,为纪念其父捐巨资建了一座国熙楼,这座楼既是能容二千多师生集会的场所,又是师生室内文体活动中心。1996年旅加拿大校友黄金趸女士、香港培英校友会以及市政府联合出资建了基础课程实验楼。1997年旅港校友李伯荣先生更是锦上添花,斥巨资250万元兴建学生生活综合楼。加上香港培英校董会和台山市教育局联合出资修建了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学校又逐年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这样,台山培英中学得到较彻底的改造、重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p><p> 1995年,台山培英中学的普高被评定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1995年职高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002年被省教厅批准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 2006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省重点建设专业,是江门市及台山市职业教育骨干示范学校。 2008年6月职高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复查”。</p><p>学校荣誉</p><p>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广东省绿色学校”、 “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 、“江门市安全文明校园”、 “江门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 “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排球)”、“台山市最佳学校”、 “台山市文明学校”、 “台山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台山市排球项目传统学校”、 “广东省侨资办学成果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1年学校男子、女子排球队参加广东省软式排球赛双获第一名。2006年,学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广东省传统项目排球赛暨广东省中学生排球赛获男子组第二名,学校被定为广东省传统项目排球试点学校;学校代表队参加广东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在台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p><p> 回顾台山培英中学之兴办,数十年来,人才辈出,桃李芬芳,遍及天下,虽曾几度更易校名,惟为国培育英才之宗旨始终不变,良好校风一脉相承。今天,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校友热心尽力帮助下,台山培英中学焕发了青春,发扬优良传统,正努力为国家社会培育各种优秀人才。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台山市培英中学(资料2)</b></p><p class="ql-block">台山培英中学一般指台山市培英中学</p><p class="ql-block">台山市培英中学的前身原为台城台西路的刚德小学。1930年2月由广州培英中学接办,易名为广州私立培英中学台山分校,开办初中,附设小学,先后由张兴孝、李圣华、郑震寰任主任,当时学生仅百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广东省绿色学校”、 “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 、“江门市安全文明校园”等。</p><p class="ql-block">创办时间:1930年2月</p><p class="ql-block">所属地区:江门市台山市</p><p class="ql-block">主要奖项:</p><p class="ql-block">“广东省绿色学校”、“台山市最佳学校”</p><p class="ql-block">中文名:台山市培英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概述</b></p><p class="ql-block">培英中学(1张)台山培英中学的前身原为台城台西路的刚德小学。1930年2月由广州培英中学接办,易名为广州私立培英中学台山分校,开办初中,附设小学,先后由张兴孝、李圣华、郑震寰任主任,当时学生仅百余人。</p><p class="ql-block">嗣因私立学校不得设立分校,乃成立校董会,易名为台山县私立培英初级中学。1943年1月,徐浩然校长精心育才,是以校誉日隆,四方学子,负芨而来者,日见勇跃,人数大增,于是学校借用了台西路的刚德堂、刚纪慎、基督教青年会及西濠路的女青年会为中小学校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0--40年代</b></p><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学校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案,并于翌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备案。</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爆发,日机滥炸台城,乃迁校于冲云墟。后广州沦陷,四邑受协,学校曾一度停课,稍缓,又迁回台城,中经台山“三·三”及“九·二○”两次沦陷,员生离散,校具损失惨重。尤以1944年6月24日,台城第三次沦陷,再迁校于那金乡借南华小学继续开课。学生由五百九十四人锐减至一百九十七人。</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即迁回台城,重整校园,就学者接踵而至,1948年下学期,学生增至一千七百多人(其中初中教师四十九人,学生九百零七人)。鉴于校舍不敷所需,校董会由刘一非先生与徐浩然校长发起向社会募捐,并赴广州、香港等地筹款,全校师生也纷纷捐助,共集得港币二十余万元,于1948年春购地于台城猫山山腰南面建十座课室和厨房、发电机房,同年9月竣工,即迁新址上课,员工宿舍则仍用旧址。第二期工程于1948年冬在猫山西北、东北山腰建三层宿舍楼两座,中学部乃全部迁入新校舍,旧址交附小使用。</p><p class="ql-block">学校向与广州培英中学联系密切,学生初中毕业辄不少升学广州培英,故对学生之英文、数学、国文水准要求尤高,以期与正校程度相衔接。1947年11月省教育厅督学到台山督导,抽考全台山城各中学初二级五分之一学生,我校荣获冠、亚军。学校对学生管教一贯严格,对学生操行尤严加考核,因而“白绿”精神得以培植,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服务母校,服务社会之精神,为世人所钦佩。学生毕业后升高中的入学率颇高,报考本校初中者亦十分勇跃。学校对体育亦极为重视,课外文体活动活跃,参加校外排、篮球比赛及田径运动会,常名列前三名。培英校誉,蜚声遐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50年代--文革</b></p><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校董会派黄哲贤任校长。翌年校董会改组,推选邝炳衡、朱伯濂为正副董事长,同年3月台培英中学(1张)山县府派谭鹏飞代理校长职务。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奉台山县人民政府令,改私立培英中学为台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并由县府委派谭锡润代理校长职务,不再设附小。</p><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学校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易名为台山县第二中学。学校校舍此时已不敷应用,得县政府支持,陆续拔款,于猫山东侧建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座、课室一座、音乐室一座,于牛山北麓建体育室一座。为美化绿化校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在猫山顶修建小花园;同时削牛山填洼地,修建成20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一个。五十年代,本校体育人才辈出,伍毅仁校友选为国家男子排球队主力队员,荣获运动健将称号,黄婉珍校友选为省女子体操队队员,也荣获运动健将称号。</p><p class="ql-block">1960年,学校已有高中6班,初中14班,学生1040人,是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2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2%。1963年贯彻国家“调整、压缩、充实、提高”方针,我校停办高中,充实初中,教学质量继续提高。1963年县数学竞赛,我校获得优良成绩。男子少年排球队参加县少年排球选拔赛,我校荣获冠军,并由陈子平校长和伍国荣老师率领代表台山往湖南长沙参加全国少年排球比赛,荣获亚军,邝沃民同学还被评为全国少年男子最佳攻球手。</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教师被批斗,甚至调离本校。1969年虽复课并复办高中,易名为台山附城中学,惟此时不以学业为重,学校大办农场,以劳代课,以致学业荒废,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所幸者,员工悉心保护校园,故校舍设备损失甚微。</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改革开放至今</b></p><p class="ql-block">台山培英中学师生冒雨参观台山市戒毒所(1张)“文革”结束后,国家建设“四化”,重视教育,我校又进入振兴时期。1978年由县统一将我校重新易名为台山二中,并用学校勤工俭学的积累资金及县政府拔款,扩建了教师饭堂,第二年又建了校门。1980年又在猫山山项建教学楼一座及教工宿舍楼一座。在校园西侧一条500米长、2米高的围墙。1982年将东区两座教室与实验室的平房改建为两层的楼房。1984年县政府拔款了办公楼兼图书馆一座。1985年又建学生宿舍一座。与此同时,还添置了一批教学器材,学校面貌有所改变,教学质量又有提高,1983年以后,我校高中升学率均居县前三名之列。1983年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培英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中,是台山职业教育的“龙头”。</p><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20日,学校向县政府申请并获批准复名为台山培英中学。学校复名,海内外校友十分高兴,奔走相告,并共同为振兴母校献力。先由集资重修校门开始,进而建校友楼,建铜管乐队,开始了改造培英残旧面貌,重振校威,弘扬校誉的设想规划。</p><p class="ql-block">1991年3月,首先拆除猫山向南前两排残旧“白鸽笼”式的平房课室,建一座面积近4000平方米,高四层的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旅港校友黄国熙先生斥资120万元,香港培英校董会资助20万元,朱尚超校友、伍灼和校友等海内外校友也积极捐助,终使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于当年11月获成剪彩。嗣后1992年至1994年黄国熙先生又斥巨资建了具现代化标准的男生宿舍——继祖楼、女生宿舍楼——雅静楼;斥巨资建了科技楼。1992年旅加拿大校友伍伯良伉俪捐资45万元建了一座漂亮别致的图书馆;1994年他又捐资在校园西面临河滨大道处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新校门。旅美校友李畅怀先生捐资建了一座学生活动中心楼。香港培英校董会积极资助、旅新西兰校友余娟娟女士及国内外校友也积极捐资扩建了山顶花园前的教学大楼为校祖楼。1995年,黄国熙先生长子、旅美乡新黄英活先生代表其黄家兄弟,为纪念其父捐巨资建了一座国熙楼,这座楼既是能容二千多师生集会的场所,又是师生室内文体活动中心。1996年旅加拿大校友黄金趸女士、香港培英校友会以及市政府联合出资建了基础课程实验楼。1997年旅港校友李伯荣先生更是锦上添花,斥巨资250万元兴建学生生活综合楼。加上香港培英校董会和台山市教育局联合出资修建了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学校又逐年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这样,台山培英中学得到较彻底的改造、重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1995年,台山培英中学的普高被评定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1995年职高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中。 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002年被省教厅批准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 2006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省重点建设专业,是江门市及台山市职业教育骨干示范学校。 2008年6月职高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复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学校荣誉</b></p><p class="ql-block">学校荣誉(1张)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广东省绿色学校”、 “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 、“江门市安全文明校园”、 “江门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 “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排球)”、“台山市最佳学校”、 “台山市文明学校”、 “台山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台山市排球项目传统学校”、 “广东省侨资办学成果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1年学校男子、女子排球队参加广东省软式排球赛双获第一名。2006年,学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广东省传统项目排球赛暨广东省中学生排球赛获男子组第二名,学校被定为广东省传统项目排球试点学校;学校代表队参加广东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在台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宗旨不变,</b></p><p class="ql-block">回顾台山培英中学之兴办,数十年来,人才辈出,桃李芬芳,遍及天下,虽曾几度更易校名,惟为国培育英才之宗旨始终不变,良好校风一脉相承。今天,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校友热心尽力帮助下,台山培英中学焕发了青春,发扬优良传统,正努力为国家社会培育各种优秀人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