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菇绽奇葩

浩歌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秋水绿岛共长天,满野新谷待开镰 ,林下种菇绽奇葩 , 科技赋能花正艳 。 </p><p class="ql-block"> 正是橘绿橙黄时,上海有关医疗专家前往崇明生态岛考察林下菇栽培基地,感受崇明岛绿色生态环境,一睹林下菇的诱人风采,探讨崇明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之路。 </p><p class="ql-block"> 庄园总经理王有涛热情接待,并介绍了开发林下菇业、发展健康养生和循环经济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奋斗意识,才拥有创业热情,收获金秋的硕果和生活的快乐。从印刷大王到蘑菇大王,王有涛总经理的事业拓展,自有其独特的思路。“我要做人家没有做过的事,才能有成功的希望。”这是他重复无数次表达的人生的真缔。 </p><p class="ql-block"> 王总今年步入不惑之年,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但是正如列宁所说,历史让他走进了另一个房间。他收购这个占地1500亩的庄园,开始了他的农业创新之旅。</p> <p class="ql-block">  用灵魂热爱生活的人,每天都在发光,每一步都走出好风景。王总以理想的风帆驾驭生命之舟,让事业变得更精彩。他有一个梦想,要用林下茹业改造缺乏效益的杂树生态林,让生态林为崇明农民造福。</p><p class="ql-block">  他在上海农科院的支持下,成功地研制出了林下茹的菌种,用稻草桔杆铺在生态林地上,然后播上菌茹种,在5一28摄氏度条件下,就能长出菌茹,亩产可达2000多斤,效益至少6000多元。</p> <p class="ql-block">利用稻草在林下铺设菌菇床</p> <p class="ql-block">还建了大片的菌菇环棚,成为林下种菇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种圆筒形的菌菇床,是王总又一种载培方法。这种菌筒用优质糠麸和木屑为基质,堆放在林下大棚内,每个菌筒一季可产4一5斤,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高产优质高效的菌茹业。</p> <p class="ql-block">  林下种菇成为农业特色旅游的一道风景线。游客们将这些菌菇包带回去,放在家里可以不断地生长菌菇,体检了种菇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看得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二军大的医生们笑逐颜开</p> <p class="ql-block">  筑梦生态林,创业不言苦。王总告诉我们,他出生在安徽绩溪农村,父亲当过社长、民办教师。清贫孕育理想,艰苦成就大业。 他说,投身农业,我不是为钱而来,而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农民自己能创业,改变传统农业的低效面貌。于是他设计了庄园为农民提供菌种,农民在林下种蘑菇,庄园再收购上市或深加工的菌菇产业化一条龙的发展新路。</p> <p class="ql-block">  他爱菇如子,爱场如家。家有两个孩子,小的宝贝女儿才15个月,他无法回家亲亲小宝贝,只是怀揣手机里的照片,晚上看上几眼。他每天忙碌在蘑菇棚,还要接待、外出,有时饭也吃不上,但毫无怨言。然而他为了让村民增收,招收了50多个村民打理农庄,他和谒可亲,让父老乡亲倍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  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p> <h3>  看庄园内外,一派丰收景象。他发展林下产业,结合生态观光旅游,农庄渐入佳境。</h3> <p class="ql-block">  在林下茹基地不远处,王总还有一道风景线,那就是油茶园。他试种的一片油茶树迎风而立,满树洁白的茶花在风中摇曳,格外显眼,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王总说,他在绩溪老家已培育了几十万株油茶树苗,不久将"空降"崇明,成为替代生态林的新品种,实现生态林低碳循环和富氧循环的双重效应。</p> <p class="ql-block">  崇明,祖国的第三宝岛,正在向世界生态岛的目标进发。我们需要象王总这样的开拓创业者,为崇明增光添彩,为农民造福谋利,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