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绿道

Kwokling铃

西宁绿道建在我们称之为后河的南北两侧,后河即湟水河,因为在学校的后边所以我们那时候都称之为后河。 绿道分为🚲道和🚶步道 延海湖桥向西一直可以走到新区的尽头,有些地段还在修中,沿河走去可以看到新修的桥梁,几乎一公里左右就有一座,方便了两岸的出行。(密度有点大哦,这可是纳税人的💰。) 海湖新区高大上的桥,一座接一座 工人们还在修大桥的护坡👍 向西走,河边的树木明显比东边多,南岸还有不少的红柳(棉柳)。 河岸两边除了原有的树木外,又栽了不少的树。修建了共游人休闲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变化很大。 海湖桥向东,从文化公园(原来苗圃的位置)绿道一直延续到五一桥,变化同样很大,但桥相对简陋些,可是也不少 同样修建了一些公园--鲁青公园,在人民公园后边 每次从人民公园旁边的这座桥下穿过,总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这座桥是当时西宁为数不多的桥,要去桥的北边必须从它穿过。 记得在桥北盐庄附近(好像当时叫土巷道)有一个畜牧厅的养鸡场,里边有个工程师是母亲的同学。那是几乎家家都养几只鸡,我们每年要从鸡场拿回几只🐤,并给大点的🐔打疫苗(其实当时就知道有鸡瘟,现在叫禽流感😏)。去拿小鸡和拿疫苗就是件大事。不知道是人小腿短还是路不好,总觉得从学校到鸡场的路很远。那时侯路分大路和小路,大路就是现在的五四西路,小路就是现在的海晏路。不论大路小路都是土路,为了抄近路人多时就走小路,从操场墙上的豁口翻出去,穿过苗圃(特害怕里边的大狗)走到杨家寨小学(现在叫新宁路小学),学校旁边有棵大树旁(树还在),记得哪儿有个小河,当时觉得落差挺大的冬天还有冰柱,路过时口渴了还掰下来吃。 路上行人很少,稍有点动静就吓得半死,(都是当时动不动就是特务,坏人的教育给吓的文革时期)好不容易就到了要过桥的时候,站在桥上长出一口气,一半了,继续走(有时也骑车,还沿着铁路走过几次),总觉得路那叫一个长。现在看看也就5-6公里的路,可那时远啊!😄 时间过得飞快,西宁变化很多,都快不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