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朗读又一次激发了我,《高手比的是想法》讲“一代宗师是如何退的”,宗师的心法:<b><font color="#ed2308">凭一口气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向,有灯必有人。</font></b><div></div><div><font color="#010101"> 更想知道怎样的经历才有如此见地?怎样的见地才有资格成为一代宗师?</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ed2308"><b>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b></font></div><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div> <h3> 三个阶段我不懂,王家卫说:<font color="#ed2308"><b>这三个阶段是“一代宗师”必须达到的境界,否则你只是“高手”,而不能成为“一代宗师”。</b></font></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font color="#010101">这话我熟悉,这就是林老师常说的</font><font color="#ed2308">“我们要的不是优秀,是卓越!是随时能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去支援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能影响一方,带动更多人走向幸福大道!”</font><font color="#010101">林老师曾对光宇说过:请记住,光宇你很优秀,但是这也是你迈向卓越的障碍。现在我也不懂这句话,卓越离优秀到底有多远?到底要有怎样的经历才能达到卓越?好难。</font></h3> <h3> 我是个愚钝的学生,很多话都要好久之后才懂,这两周的状态没有之前好,虽然没写很多,但却思考很多。每晚都要自己一个人安静一阵,只有学生都离开后才能好好思考,学校一起的老师早早就休息了,几乎我都是全校最后一个睡,问我怎么不早点休息,好像每天不思考一会,不想明白点事情觉得这一天不完整。</h3><h3> 自从看到刘超老师写的《为什么做伏羲教育的老师这么累》开始,没有一天不在想打磨自己的这条路要怎么走?还有多远?其实我想说只要是想真正用心做教育的,没有一个不是辛辛苦苦走过来的,传统教育也好,体质教育也罢,因为教育它本身就是件操心的事,研究人性,它本身就是件难事。</h3> <h3> 每天自己一个人带一群孩子,任何一个孩子任何一点都要自己去解决,独挡一面,有时难的我真想一走了之,但良知再次占上峰告诉我不能。所以每天就要逼着自己大脑高速旋转,逼着自己说很多话,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有的时候完全是凭意念称过去。</h3><h3> 有的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我选择这样的生活,从上大学开始就过得很忙碌,而身边的小伙伴好多看起来悠哉悠哉似乎也不错。但那种生活给了我还真是过不了,为什么?因为我选择了卓越。现在想想那个用锤子和钉子雕刻自己雕像太生动形象了,每一锤都很疼但一定不能忘记最终我要成为卓越的样子,这些都是过程,挺过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h3> <h3> 幸运的是,虽然忙,却从未盲,没有一天不告诉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从未有一天放弃过对梦想的追逐。还记得最初选择教育是为了了解真实的人性,无论做什么无一不是与人打交道,走进教育确实带给我更广阔的世界。</h3> <h3> 从优秀到卓越也许也不近,但我相信的是感觉支撑不过去的时候再咬牙坚持一下一定会出现新的高度,曾有黎明前的曙光让我感受到希望。从优秀到卓越也许也不远,只要能对自己下狠心,用心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说不定卓越有一天就意外地来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