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Háng)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氏。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大会天下诸侯。治水大业完成后,那里留下很多船只,他把这些船只交给他的一个儿子管理,并将他封在全航这个地方,建立了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后来,其子孙就将“航”去舟加木写成“杭”,并自称为杭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杭氏。二是出自抗姓,抗、杭同源,改抗姓为杭姓。汉代东乡侯、长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后代子孙便以杭为姓,称杭姓。 家谱会承办人:杭春福 举办地点:仪征市新集镇江宁村杭家大院 在古代,杭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丹阳郡。杭氏族人落户丹阳后,杭寅正的四世孙外徙杭柳茹,九世孙杭诚徙居榨上(今浙江延陵杭甲村),十四世孙杭鉴九卜居华甸。此外,杭氏宗人不忘先人创业之艰,构宗祠以敬祖。修家乘以联代。自明朝后期至民国三十二年曾辑谱十三次。 东汉时期,泰山太守杭徐伯任职中郎将,因讨伐平乱著功,荣封为“东乡侯”,封地在浙江余航,杭徐乃成为杭姓始祖,后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全州杭甲村)。杭徐伯的后人为避五代兵革之乱,又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该支杭氏族人都以安徽、浙江为聚居之地。后随着战乱等原因,逐渐向沿海其它地区迁徙。当今杭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东北地区。 如今,杭氏族人在丹阳群居村落为全州杭甲,延陵杭甲、柳茹,开发区华甸,陵口下栅口、司徒东王和云阳镇等。杭氏宗祠以“余杭堂”最为普遍。丹阳杭氏大宗祠为新埭村的“清明堂”;此外,榨上村(杭甲村)也建有分祠。 今安徽省的芜湖市、巢湖市、固镇县、宿州市、凤阳市,山东省的聊城市东昌县、济宁市邹城市、枣庄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徐州市、盐城市、兴化市、常州市、苏州市昆山区、无锡市宜兴市、高淳县、连云港市、扬州市、东台市,河北省的张家口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河南省的郑州市,河南信阳商城县、商丘市、三门峡市灵宝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横山县、神木县,湖北省的宜昌市,吉林省的吉林市,福建省的龙岩市,北京市的宣武区,上海市的嘉定区,重庆市的万盛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杭氏族人分布。 举办家谱会的当天,前来参加活动的车辆便形成了一条长龙,到处都是杭家子弟,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村头更有敲锣打鼓,炮竹声声,迎接前来参加家谱会的宗亲们。 团结就是力量。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杭氏家谱会是增强感情和加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显示宗亲团结的有效载体。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必然增强宗亲们对自己宗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值此良机,我(杭春福)寄愿每一位杭氏宗亲,但愿大家都能在各自的行业或岗位干出一番成绩,为宗族争光!为民族争光!为国家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