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照料病重夫君情深似海,三十二载不离不弃人间真情

丛中笑

<h3>  在新宾金色年华艺术团提起陈守兰队员们都会竖起大姆指,她32载细心照料重病丈夫的事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也是女性的楷模。</h3><div>陈守兰今年58岁,33年前在新宾印刷厂工作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工程公司工作的纪维纲,并于1986年1月16日正式结为夫妻,亲戚朋友都非常看好这份姻缘,女的贤良聪慧男的强壮帅气,夫妻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干的有声有色。可是就在那年的秋天不幸降临到这个组成不到一年的家庭,丈夫纪维纲在施工中从高处坠落摔伤左腿,虽然经过抢救治疗但最终也没能保住做了从大腿根部的截肢手术,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下了,陈守兰这个弱女子感觉天塌了,对今后的生活很茫然很痛苦很无助,每天以泪洗面。但生活还得继续,望着病床上只剩一条腿的丈夫,陈守兰想他比自己还要痛苦,做为妻子自己必须坚强起来携他走好今后的人生。漫长的康复治疗开始了,在陈守兰的细心照料下纪维纲的身体恢复很快,逐渐适应了单腿的生活。90年女儿的降生虽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快乐,可陈守兰的生活负担也加重了,要照顾好幼小的女儿又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很不容易,这样的日子也没让她过上几年,不幸再一次降临这个三口之家,纪维纲突患眼疾,医生确诊为青光眼并伴有视神经萎缩,需要手术治疗,可高额的手术费用对这个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无奈只能保守治疗,最终导致双目失明。这个时候的陈守兰明白想什么也没用,只能坚强面对。她不但要做丈夫的另一条腿还要成为他的眼睛,就这样她每天扶着拄着拐杖的丈夫摸索着熟悉家里的每个角落。年复一年,丈夫渐渐锻炼到妻子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可以基本自理。</div><div>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摧残在这个坚强的女人身上也亮成了红灯,2006年陈守兰感觉身体不适,经医生诊断为乳腺疾病并做了手术,2007年又查出妇科疾病再一次做了子宫手术,就这些都够常人承受的了吧,有句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句话形容此时的陈守兰再合适不过了,她做手术没几天丈夫又突发脑血栓,基本自理的能力完全丧失了,陈守兰手按着术后还没有逾合的伤口在丈夫的病床前照顾他,这时的她真的崩溃了,怨上天对她太不公平了,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她身上,再坚强的人也经不起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这时家人和朋友劝她放手吧,你一个女人承担不了这么重的压力和负担,陈守兰望着重病的丈夫对家人说:虽然命运对我不公平,但我是他的妻子,照顾他是我的义务和责任,再苦再难我也不能放弃。不抛弃.不放弃,陈守兰这个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好女人以惊人的毅力撑过来了。</div> <h3>  又一个漫长的十年,陈守兰因做过大手术身体恢复的不好,再加上多年的生活操劳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多种疾病缠身,这时新宾金色年华艺术团的霍艳团长从队员那里听说了陈守兰的情况,想帮她走出困境,邀请她加入团队,在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也放松这么多年生活艰辛造成的压抑的心情,刚开始她不愿意参加,一是不放心家里,二是有自卑感。这时团里有和陈守兰邻居.同学的队员主动约她进团锻炼。霍艳团长和王安华副团长根据她的家庭情况帮助她,只要是团里在新宾镇内有表演任务尽量安排她参加,即能调动她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有充足的时间照顾丈夫。白淑云副团长是负责体育馆健身这部分工作的,对陈守兰也是照顾有加,热情耐心的辅导她。通过参加团队活动陈守兰深深感到集体的温暖,对大家的帮助心存感激,并把这份感激之情化为行动回报社会,每次团队组织捐款和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并献出自已的一份爱心。</h3> <h3>  陈守兰照顾病重丈夫32年并不是终点,她们相依相守的辛路历程还很长,还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给予支持和鼓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她们今后能够平安走过人生路架起爱的桥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