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瓦拉纳西</b>,旧称<b>贝拿勒斯</b>,更早前也是<b>迦尸国</b>的首都"<b>光之城市</b>"。这座位于恒河中游的印度城市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建城起,人类活动便未曾在此中断,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h3><h3> 在别人的镜头下已经无数次见过瓦拉纳西,但当真正站在恒河边的石阶上时,所有的印象与想象还是被这里的现实打个粉碎!在这里,最不可能的极与极也能交融,比如生与死。在这里,光明与黑暗互为一体,比如在石阶每晚不断重复已绵延千年的恒河夜祭。公元4~6世纪,这里是学术中心,公元12世纪是古王朝都城。迄今为止,瓦拉纳西还保留着1500多座各个朝代的庙宇,他们如珍珠般散落在瓦拉纳西狭窄逼仄的古巷中,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安然存在,依旧发挥着几千年前的作用。这在全世界任何古城都是无法做到的。</h3><h3><br></h3> <h3> 瓦拉纳西在印度教徒心中是极为神圣的所在。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辈子至少都会去一次瓦拉纳西。在这里,禁忌被打破,现代文明的各种规则也在此失效。不要尝试用平时的标准来要求它,它绝不会为迁就过客而改变。在这里,你要么顺从,要么离开。有来过的旅人讲,再也不会来瓦拉纳西;也有人讲,这里就是极乐世界。你来或不来,瓦拉纳西就像智者,在恒河边矗立千年,看白云苍狗、鲲鹏于飞,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恒河滚滚来~</h3> <h3> 经过一夜的长途汽车,我们从阿格拉抵达瓦拉纳西已是早上7点左右。街市已经开始了白日的嘈杂。大路上机动车、人力车与行人和各种动物无序交汇,各种声音也是混杂不绝。花了不少时间,经过神牛野狗横行的弯曲小巷,我们才找到预定的、位于恒河石阶边的酒店。打开位于酒店三楼房间的窗户,恒河猝不及防的出现在眼前,同行的刀鱼大哥指着河水上游漂来的物体,问我是什么?我用长焦镜头一看,原来是一具人的尸体正在顺水而下。瓦拉纳西就是这样让初到者的心灵受到震撼!</h3> <h3> 走进瓦拉纳西的街巷河阶,苦行僧、朝拜客、世界各地的游人交汇在一起。在混乱的闹市里修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祭祀,在莫名其妙的氛围里游览。来自各个世界的人们,抱持着截然不同的目的,会不可思议地汇集在同一个神庙里。刚到这里,你会从"目不暇接"震惊到"目瞪口呆",心神一刻不得停歇。而待久了之后,瓦拉纳西就成了在心中一帧帧播放的无声电影,你看到他们在极度混乱中安生,除了当下,其它都不复存在。</h3> <h3>在瓦拉纳西,你得习惯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他们不受任何事物牵绊,不允许"东西"钝化心智,产生不必要的烦扰。简单点说就是:连生死都不当回事的人,何况是衣服呢……他们不穿鞋就大剌剌地踩在布满各种不明粘稠物的石板路上,他们不管注视,在恒河第一缕阳光下擦洗身体,更换衣物,他们用木棍和着恒河水刷牙沐浴……</h3> <h3> 拐进迷宫似的巷道,在忽明忽灭的灯光下,避开拦路的神牛,躲开野狗、垃圾与各种排泄物,走向瓦拉纳西的河坛区域。河坛区与大路实隔不远,但俨然已是另一番世界。瓦拉纳西老城的建筑都集中在恒河西岸,东岸则是块不毛之地。之所以不在东岸兴土木,据说是为了让更多的阳光照到西岸,同时也让信徒在沐浴时能看到初升的太阳。</h3> <h3> 西岸临河处有整片的入水石阶,自南向北延续了四公里,分为八十多个河坛,各有自己的名字与功能,瓦拉纳西的平凡日常便是在这些河坛上展开的。</h3> <h3> 太阳从恒河东岸缓缓升起,西岸河坛边上晨浴的人们慢慢多了起来。他们相信在恒河之水能洗去现世的罪孽,让灵魂得以净化。尽管恒河的污染是事实存在,不时有物(shi)体(ti)从上游向下游漂流而过,但在信仰的包裹下,干一碗恒河水又算什么。于我而言,在离开瓦拉纳西的时候走下石阶,走进恒河,是对印度圣河的另一种接触,如果有勇气忽视水中种种不明物体跃入水中,也许会对恒河有更深的理解。印度人坚信她从天堂来,从喜马拉雅幽深的黑暗里发源,带着印度境内第一缕阳光并将它播散到印度的每一个角落。生与死、明与暗,在瓦拉纳西到达终点。</h3> <h3> 河坛上经常能看商贩售卖塑料瓶桶,方便外地信徒来此沐浴后汲些水带回去,这对于无法亲自到来的人来说,那便是最贵重的礼物了。</h3> <h3> 入夜后,多个河坛都会有夜祭活动,为的是感谢恒河母神及湿婆所给予的恩惠。其中办得最大的属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awamadh Ghat)。盛大的恒河夜祭自印度教诞生以来,已在此持续了数千年,不曾有一天中断过。</h3> <h3> 傍晚天色将暗,主祭司摇响神铃,铃声穿透香烟,看到主祭司神色凝重,面向恒河等待恒河吞下太阳的一刻,吠陀经响彻河岸,似乎梵天神、毗湿奴又降人间,接受人们的膜拜。</h3><h3> 法螺号声响起后,祭司们随着吠陀经的乐声,变换着使用香坛、羽扇、油灯、拂尘等法器,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舞蹈与吟唱,节奏与动作舒缓,伴着天上的一轮明月,直让人沉醉,不知今夕何夕。</h3> <h3> 俊秀的少年祭司手拿法器,手挽莲花,翩翩起舞,无人不被他们所吸引。他们跳起天舞,与恒河沟通,祈求湿婆听见人们的祈祷。虽然不知道婆罗门的血统有多尊贵,但他们纯净的眼神分明不带一丝亵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一位年轻的见习祭司,在一个小河坛一遍一遍的反复练习祭祀动作,专注的神情恍惚与神灵相通,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h3> <h3> 夜祭后,河坛区的人流便越来越少。再晚点,便只剩三三两两纳凉的人,以及想在夜里称霸的流浪狗。而这时,远处的烧尸台依然火光明灭,似乎又有一个头颅被敲碎,又有一个灵魂升入极乐。</h3><h3> 死亡是瓦拉纳西的一个标签。相传若能在此往生,火化,让骨灰入河,即可摆脱轮回。为此,这里有着来自各地想将最后的一口气留在这座圣城的信徒。有的是在弥留之际才匆忙被家属带过来,而有的则已在此居住多年,平心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br /></h3> <h3> 一位仁波切曾说"印度的混乱只在表面"。现代生活让我们越来越忙,变得越来越聪明。而瓦拉纳西不同,她极度闲适,人人都在闲逛,欣赏十步一座的湿婆神庙;她极度宽容,人与动物友好相处,乞丐绝不会杀动物来果腹;她极度混乱,人与牛、车不分道路,也鲜有交通灯,但据说很少发生交通事故。</h3> <h3> 瓦拉纳西能唤醒被高楼大厦麻木的心智,能提醒被香车华服蒙憋的双眼,将善意不经意的撒到目光所及之处。</h3> <h3> 这里送葬队伍会一遍遍念诵着"Ram Nam Satya Hai"(一切都是幻像,唯神永恒,人体不过是灵魂栖息的皮囊)。我站在火化台边上,静静地看着前方,几个火堆同时在燃烧。其中一个火堆旁,有一老妇人倚栏唱歌,没有眼泪,但听着觉得忧伤。那歌声宛如咒语,让我怀疑这里就是天堂。</h3> <h3> 瓦拉纳西,这里没有食不果腹的动物、没有得不到施舍的乞丐、没有等不到归宿的灵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