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日中午游泳回来,路上一阵秋风带来一丝凉意,金黄的树叶纷纷落下,地上一片金黄。啊,不知不觉已是深秋了。</h3><h3> 在园子里半个多世纪了,平时对春秋变换已不为意,今天莫名其妙却有些伤感。下午马上到校园里走了一圈,果然银杏金黄,柳叶婆娑;林中遍地落蕊,草坪满眼青绿;万泉河红叶低垂,近春园芦花飞扬;图书馆满窗红的爬山虎,水木清华枯萎卷缩的残荷。秋声秋色,秋香秋韵。秋阳之下,满园都是秋的影子,秋风之中,处处都是秋的味道。一秋又一秋,岁月不饶人,但是看这清华园,却是越来越美丽动人了。</h3><h3> 水木秋韵,钟灵毓秀。我循着秋迹,沐于秋风,采撷秋色,留住秋影。归来细细整理所拍的照片,像是细细品味“秋”这杯清茶,除了清香扑鼻外,更多的是久久不能散去的余味。于是乎,在秋的韵律里,渐渐品出了人生的味道。</h3><h3> 明日我们注定分手,只剩落叶陪我逗留。</h3><h3> 如果能够永恒长久,让我永远爱在深秋。</h3><div><br></div><h3> 本文首稿照片于2017年11月2日午OPPO R9手机拍摄,此后不断调整补充了少量华为Mete40Pro照片,希望能够新鲜持久。</h3> <h3>清华的标志,大家熟悉的二校门。</h3><h3></h3> 二校门东老动力机械馆前有一片银杏树。 这里总是聚集着赏叶的人们。 清华路 工字厅是清华的发源地。 <h3>二校门后是老清华四大建筑之首大礼堂。</h3><h3></h3> 清华学堂是清华最早的建筑。 老阶梯教室。 老清华的电机馆,如今的新闻传播学院。 五十年代的新水利馆。 <h3>主楼一带是秋色最浓的地方。</h3><h3></h3> 如今重新修建了喷水池,不喷水时如镜面, 每天定时喷水,也是清华一景。 主楼前草坪两侧的银杏树太美了, <h3>清华建筑学院。</h3><h3></h3> 清华经管学院。 <h3>李兆基大楼。</h3><h3></h3> <h3>清华艺术博物馆边的红叶瞩目。</h3><h3></h3> 主楼后的五四广场。 紫荆公寓前的雕塑园。 紫荆公寓学生宿舍区,也是黄叶铺地了。 听涛园餐厅迎面前红墙。 大礼堂后过校河就是图书馆了。 <h3>大图书馆,是历代清华学子最熟悉的地方。</h3><h3></h3> <h3>改革开放后第一座大型建筑:图书馆三期逸夫馆。</h3><h3></h3> <h3>新世纪建成的图书馆四期,李文正馆。</h3><h3></h3> <h3>老北院,现在称为“情人坡”。</h3><h3></h3> <h3>清华校河,美丽的万泉河。</h3><h3></h3> <h3>生命科学楼。</h3><h3></h3> <h3>学生文艺活动基地,蒙民伟艺术中心。</h3><h3></h3> <h3>理学院报告厅。</h3><h3></h3> <h3>气象台,如今的天体物理中心。</h3><h3></h3> <h3>老清华的四大建筑之一,体育馆。</h3><h3></h3> <h3>水木清华。</h3><h3></h3> <h3>近春园。</h3><h3></h3> <h3>古月堂。</h3><h3></h3> <h3>植物园。</h3><h3></h3> <h3>30年前住过的老公寓区。</h3><h3></h3> <h3>我现在住的社区也是秋色满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