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丽:一个37岁油腻女的压力

希希襄襄她娘

<h3>人到中年,压力无限,尤其是37岁职业女性。</h3><h3><br /></h3><h3>以前一直是公婆带孩子,本学期,孩子上中班,他们回老家修房子,爸妈接班带娃。本以为自家爸妈,我能轻松自如,哪知问题更多,加倍操心。</h3><h3><br /></h3><h3><b>爸妈带孩子,我除了管孩子,还要照顾老人情绪</b>。爸妈刚接手带孩子,双方都不是很适应,希希常常"我不要这两个老人","我不喜欢外公",我当然会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也会教爸妈怎样跟希希搞好关系,但是,<b>说多了,说重了,爸妈就有意见。</b></h3><h3><br /></h3><h3>某日我听见爸爸私下跟妈妈说话,跟我有关,不像好话。第二天,我问妈妈爸爸说啥。妈妈想半天,终于记起,"你爸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观察出来了,自从老二有了孩子,对我们就淡热些,没以前那么上心</b>。’"我先哑然,后失笑,<b>真是老小孩,这么大年纪,跟孩子争宠,还吃醋。</b></h3><h3><br /></h3><h3>倒是妈妈为我说话,她当时就反驳爸爸:"<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伤心,回来还要管孩子,她管自己都嫌多了。你自己能吃能喝,能跑能走,要她管个么事?还争这个理?"</b></h3> <h3>妈妈是老师,她这话相当通情达理,很有水平,但她也有闹情绪的时候。忘了是什么事,我对她说话急了,<b>她当时就斜觑着眼:"<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老了就差些,我比你大三十岁,做事只果个样儿,你到我这年纪也好不了几多儿!</span></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h3><h3> <br /></h3><h3>刚好那天家里有螃蟹,我蒸了几只让妈妈吃,妈妈没吃过,不会吃,我手把手教她,还是不会,我索性把螃蟹掰好,倒上醋,让她直接吃。忙乎半天,我没吃几口,希希在旁边看着着急:"外婆不要吃,妈妈吃。"我趁着教育希希,抚平妈妈情绪:"<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你想你的妈妈吃,我也想我的妈妈吃。你爱你的妈妈,我也爱我的妈妈!</b>"妈妈乐得哈哈笑。</h3> <h3>这两天我又逮着"行孝"机会。妈妈在老家固定两个月一按摩,四个月一打针。我说她是心病,劝她少打针,她说是真病,还非说一按摩一打针就好了。现在到了按摩的点,我没空,给她钱,让她自己找。妈妈四处寻,老家30元一次,这里一次就过百,下不了手。我带她出门,找个美容院,谈好价,开张卡,让她自己去。</h3><h3><br /></h3><h3>妈妈从未去过美容院,没享受过这种待遇,赞不绝口:"按得好,我头轻松多了,现在不晕了。"我说:"行,你觉得舒服就好。"</h3><h3><br /></h3><h3>妈妈详细描述:"老家按摩是坐着,这里是躺着,还搞点儿油儿,按得几好过。还有艾灸,那个味儿几好闻。你自己也要注意保健,也去按按……"我睁着疲惫的眼,打断妈妈的话:"<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没时间,不是舍不得钱,是真的没空,就在刚才你按摩的一个小时,我跑了两个地方,办了两件事。</b>"</h3><h3><br /></h3><h3>妈妈说:"我说的是将来,等你50岁,孩子大了。"<b>我一想,50岁,还有13年,希希刚好高三,我的心突突跳。</b>妈妈特别提到按摩师几次夸赞,"<b>你家姑娘真孝顺,还带你上美容院,这样的姑娘难找!</b>"这话妈妈爱听,我也爱听,<b>500元买顶孝顺的帽子,值</b>!</h3><h3> <br /></h3><h3>我把这些故事当笑话讲给同事听,引起共鸣,<b>好多妈妈都是"老公主",干不了活,很挑理。</b></h3> <h3><b>爸妈带孩子,我还要协调他们跟希爸的关系</b>。希爸很讲究,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都有自己固定的程序,标准很高,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别人跟他一样高标准。</h3><h3><br /></h3><h3>譬如厨房三块抹布,一块抹餐桌,一块洗碗,一块洗油烟机,老人记不清楚,抓那块用那块,他看一次说一次;共用卫生间门槛石比较低,水容易溅出来,他让老人洗澡尽量往里面站。尽管如此,还是偶尔有水,希爸也是见一次说一次……</h3><h3><br /></h3><h3>这样事情多了,老人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妈妈有次说,爸爸洗澡往里面站,头都撞墙上了。我提醒过希爸一次,后来还冷战过三天。最后还是不了了之,<b>家务事哪能说得那么清楚?只希望公婆快点交班,他们带孩子,我不说话、不生事就行,弯弯绕绕的麻烦扔给希爸处理。</b></h3> <h3>提起公婆,想起过年,"<b>去谁家过年",这是个事。</b>希爸结婚前就说过,他家就一个儿子,过年他必须跟爸妈过年,这一点我从来不反对。</h3><h3><br /></h3><h3>这几年孩子小,我们一直在深圳过年,公婆也在深圳带孩子,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过年我也想自己爸妈,但想想还是算了,过年回家诸多不便,我们有暑假,那时回也行。</h3><h3><br /></h3><h3>今年情况有点特殊,公婆老家装修房子,虽不是推倒重建,也算新房。老家规矩,新房第一年是不能空的,必须在新房过年,希爸必须回家。我们商量好,他回家过年,我带着爸妈和孩子在深圳过年。我家老人年纪大了,寒冬腊月的,从深圳返回老家,容易生病,且重新打扫卫生,置办各种年货,不方便。</h3><h3><br /></h3><h3>这种安排算不上完美,已经最合理。希爸跟公婆说明安排,<b>公婆也认可,虽然想孙子,知道舟车劳顿孩子易生病,但每次打电话总是习惯问一下过年回不回去?几个人回去?</b>我知道他们内心是盼望我们都回去的,这愿望也合情合理。但自结婚,我就未跟爸妈一起过年,他们也希望想在深圳过一次年,这次是最好机会,错过这次,下次大概是猴年马月。</h3> <h3>再来说孩子。我近不惑,孩子还小,5岁不到。现在养个孩子,花费巨大。希希小时候,喝进口奶粉,穿日本纸尿裤,月开支近2000,我觉得贵,现在看来,不值一提,<b>教育经费,那才是贵!</b></h3><h3><br /></h3><h3>我一同事的外孙,<b>9个月开始上亲子班</b>。我很纳闷,9个月能学啥?后来才知,可学的多着呢,学爬,学游戏,学与人交流,据说这些都能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再后来又发现,9个月不算早,<b>有的小孩刚满月就上游泳早教班</b>。银子哗啦啦往外淌!</h3><h3><br /></h3><h3>我一朋友的女儿,自5岁,开始学钢琴、舞蹈,上小学,加上羽毛球、英语、奥数,现在月花费5000。我以为这是个案,朋友告诉我,这是标配。<b>大部分孩子都是一种乐器、一项运动,再加两门文化课</b>。</h3><h3><br /></h3><h3>孩子越小,学费越贵。幼儿英语一次课近200百,我肉疼,没舍得,自己在家教,希希很生气:"<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什么不给我报英语班,我要学英语。</b>"我突然觉得这样也挺好,饥饿疗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等她愿望更强烈,再给她报。希希现阶段的教育,都是我亲自上阵。<b>我的想法很朴素,孩子小,我能教,省点银子,将来用在刀刃上。</b></h3><h3><br /></h3><h3><b>孩子大了,花费更大,除了要吃、要学,还要见世面。</b>之前我们没意识到这问题,有一次,希希非常高调的问小朋友:"<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你去过中山公园吗?去过南头中学吗?我都去过。</b>"我心一虚,开启旅游计划。<b>出门就是钱,而且最开始出门就生病,真是花钱买罪受,但是钱还得花,罪还得受。</b></h3><h3> <br /></h3><h3>孩子上了幼儿园,时不时带点手工作业回来。说是亲子作业,其实主要是家长作业。希希好面子,每次反复问,"我的作业是不是特别丑?"我们压力山大,有次做灯笼,两人齐上阵,做到晚上10点。打开朋友圈,翻看家长晒的作品,我们打发孩子睡下,默默起床,美化加工。</h3> <h3>上班十余年,我从"菜鸟"成长为"熟手",其间最大压力是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刚上班那会儿,一般要求30岁以下必须参赛,后来提高到35岁,去年我还以36岁"高龄"参加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个中折磨,就不细说,我想,可以消停一阵吧!岂料,今年的政策,40岁以下的参赛。我猜,<b>明年会不会是45岁?</b></h3> <h3><b>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忙孩子,忙工作,忙家庭,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b>。最近流行"油腻",出现网络热文《如何避免成为中年油腻女》,一看这标题,我心惊肉跳,情不自禁,对号入座,<b>我脸油腻,头发油腻,又胖,整体感觉,相当油腻</b>。我忐忑不安,点开文章,对上好几条了,"用自己孩子照片当图像,微信昵称是××妈妈",我头像是希爸抱希希,昵称"希希她娘";"不爱打扮,或巨爱打扮",我是前者;"不关注iphonex,手机坏了才考虑换",我还是苹果6P,感觉很好,没必要换。</h3><h3><br /></h3><h3>油腻是病,要治,先从减肥治起。人到中年,新陈代谢变慢,喝水都胖,只能运动。家里俩"油腻",只有一台椭圆机,我们约定,一三五我5:30起床运动,二四六他动,周日抢。一段时间下来,我体重不变,精神恍惚,毕竟少睡一小时。希爸怕我倒下,没人带孩子,赶紧叫停。</h3> <h3><b>目前最大压力是二胎</b>。本来我坚定一孩,后来二胎政策来了,所有家人蠢蠢欲动。我做过详细比较,两个孩子的好处、坏处都相当明显。好处是孩子有伴,坏处是家长压力大。好处是孩子的,坏处是家长的。希希性格内向,在外面不爱说话,得有个伴,她经常说:"我们幼儿园×××家有小弟弟,×××家有妹妹,妈妈你啥时候给我生一个。"我开始还以为是奶奶教的,后来发现她是真的喜欢弟弟妹妹。</h3><h3><br /></h3><h3>某次坐地铁,对面座位是几个月的宝宝,希希微笑着,盯着看,过了一站,刚好宝宝旁有空位,她要坐过去。挨得近,她反不好意思盯着,把头别过去,趁着大家都不注意,快速捏一把宝宝小脚丫。这个小动作,让我心一动,是该给她添个伴。<b>动心只需一秒钟,实践却是持久战!</b></h3> <h3>说这么多,肯定有人觉得我矫情,有老人带孩子,有工作,有钱花,有寒暑假,有能力生二胎,有实力孝敬父母,有空亲自带娃。每一个"有"都能让一票人羡慕,我只想说,<b>羡慕是别人的,我只有压力。</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