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多人觉得自己需要补钙,如产后妇女、绝经后妇女、老年妇女和腰腿痛或无力的人等等。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专业名词骨密度。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h3> <h3> 告诉你几个小秘密:</h3><h3> 1.同样的年龄,女性骨密度低于男性。</h3><h3> 2. 35-40岁以后骨矿含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尤为显著。 </h3><h3> 3. 在摄入钙相同的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活动量较多的人)比不活动的人可保持较高的骨骼健康状态。</h3><h3> 4.高钙饮食的人比低钙饮食的人骨骼健康,当然钙不能过量。</h3><h3> 5.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h3><h3><br></h3> <h3> 运动和饮食对人体骨矿含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摄入钙相同的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不活动的人可保持较高的骨骼健康状态。研究表明高钙饮食的妇女其平均桡骨骨量高于低钙饮食的妇女,活动量大而低钙饮食的妇女可保持较好的骨骼指数。所以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量多的食物,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和骨折的危险性。 </h3> <h3>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h3><h3> 建议:多吃含钙量多的食物,比如:芝麻、虾、鱼、牛奶等,浓的骨头汤补钙作用不大;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和骨折的危险性;中年以后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h3><h3> 钙补充不足,流失过多,慢慢就会生病,导致骨质疏松。</h3><h3> 注意了: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的病。早期的骨质疏松患者大多没有症状,有一部分患者会有腰背部的酸痛、腿抽筋的表现,所以一般不留意,往往都发生骨折了,患者才发现我有骨质疏松了。</h3><h3>建议:35-40岁以后的人调整饮食,适量运动。</h3><h3><br></h3><h3><br></h3> <h3>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骨质疏松,你可以看看以下症状:</h3><h3> 1.腰背部的酸痛,以酸痛为主,运动后或者拎重东西以后加重。</h3><h3> 2. 腿抽筋。腿抽筋的表现有些人劳累后出现的,有人是受寒出现的,但有些人无缘无故就出现了,晚上睡着觉就突然就抽紧了,就疼醒了,如果出现的比较频繁的话,我们就高度怀疑是骨质疏松的因素。</h3> <h3> 建议:钙片,再配合点维生素D,再用一个降钙素类的药物,这三者同时用,很多患者两周就得到明显的缓解了,但只是起到“止血”,即治标的作用。想修复骨骼,建议使用细胞营养修复的小分子活性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搭配,该治疗方法源至美国,所以,进入国内医院需要时间。全球紧密联系的如今,医院体制外的机构能快速为你带来最新的方案。详情请关注:<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