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此篇让更多的人来观看和知道这些美景,认识和了解福建漳州的这片梁山。同时也希望能借此促进各界人士对梁山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p> <p class="ql-block"> 友情提示:篇中横向的超长幅全景图点击图片全屏显示会清晰许多!并可左右移动观赏。</p> <p class="ql-block">《大美梁山》(2023年3月修编)(五周年纪念版)</p> <p class="ql-block"> 梁山,又称梁岳、圆山,巍然屹立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城南三十里,与云霄县交界,群峰插天,绵亘百余里,横跨两地。从漳浦县城或杜浔镇远眺梁山,络绎峻削,高远灵秀,恍若仙境。置身山中,登上高峰,群山并峙,百峰俊秀,九十九峰如旌旗,似列戟,层峦叠嶂,秀美壮丽。</p><p class="ql-block"> 梁山群峰峻峭气势非凡,流泉飞瀑争妍斗胜,景色奇秀多姿;山之内曲折回旋,有田、有村、又有溪,境界静谧幽深,景色别饶佳趣。每当积雨将晴之时,从县城远眺梁山先是云霭缭绕、峰峦显没,一派苍茫氤氲,继而云消雾散,只见轻云朵朵点缀在青山翠谷之间,象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这就是漳浦十景之一的“梁岳睛云”。</p><p class="ql-block"> 《舆地纪胜》引《古记》称“梁岳,闽中之望也”。《尔雅》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p><p class="ql-block"> 《名山记》具体介绍了梁山有大峰十二座,中峰名叫莲花峰,又名齐帝石。旁峰有狮子峰、金刚峰、力士峰、双容峰(俗称二童讲书)、长剑峰、七星峰、八柱峰、观日峰、临海峰、晋亭峰、青阁峰。唐开元年间,钟绍京来作怀恩县尉时,又为之增添二十四座峰名,如双凤、玉乳、锦石、月桂、寿星、紫云、金鸡、丹灶、香炉等,其余的现巳佚名。所以吴伟明诗云:“梁山重回首,翠峰三十六”;但漳浦人却说梁山九十九峰,鹿溪九十九曲,这大概是从大小梁山总体来说的。</p><p class="ql-block"> 明末的著名学者黄道周,是漳浦人。他曾经遍历华山、黄山等诸名山大川,归来写了一篇有名的《梁峰二山赋》,他认为家乡的梁山和峰山,堪与九华和黄山俦匹媲美。他在赋的序言中说:为临漳之南二十余里有都梁之山,络绎峻削亦数千仞,其峰有莲花、香炉、紫云、金光、爵目、瑞屏、齐帝、葛仙、隼立、鸟翔,九十有九,高峭遐邈,一 一 与九华相似,或有过之而无不及。</p> <p class="ql-block"> 梁山上及其周边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有盘陀岭上的蒲葵关白云寺,盘陀镇界内的娘子寨和梁王庙,大南坂镇界内的两帝师蔡新故居、清泉岩,旧镇镇界内的宝珠岩,霞美镇界内的虎空岩,杜浔镇界内的小西天龙迹亭、吴公坪,沙西镇界内的金刚寺、海月岩,云霄县界内的荷步岩、岳阳门等等。</p> <p class="ql-block"> 梁山上分布着后井水库、祖妈林水库、白沙溪水库、金岗山祠底水库、水晶场水库、梁山水库、粗坑水库、诗坪水库、内石坑水库、走马岭水库、陂仔内水库……大大小小几十座水库,汇集的水哺育着大半漳浦县以及云霄县的许多村镇!</p><p class="ql-block"> 漳浦东南片区的盘陀、县城(包含大南坂、绥安、万安园区、旧镇)以及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包含霞美、古雷、杜浔、沙西)的优质生活饮用水就大部分靠梁山汇集供应。</p><p class="ql-block"> 梁山还具有丰富的地热温泉,漳浦县盘陀镇雀埔温泉村、沙西镇院前温泉村、云霄县火田镇佳园温泉村等等温泉村庄分布在梁山周边。</p><p class="ql-block">【建议:融合梁山茶叶、温泉、人文、历史遗存、自然风光等资源,发展梁山周边乡村旅游。】</p> <p class="ql-block"> 梁山主片区界线,东漳浦鹿溪,南省道201线,西和北为国道324线,闭合圈周长98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在这450平方公里范围内,为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生活饮用水蓄涵功能,强烈建议海拔300米以上,或重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存留区域及生活饮用水汇水面内不要毁原生态林木植被去种植经济林速生桉!】。景观核心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从漳浦县城沿324国道向云霄方向骑行,道路左侧一座座梁山奇峰连绵不断,如排兵列阵,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梁山山中大小峡谷交错密布,各种原生植被多样茂密,是天然的蓄水宝地。该片区全年雨量充沛,溪水流淌于大小谷间,经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水质清澈甘甜,如琼浆玉液。溪水终汇入各大小水库、河流水系,用做发电、灌溉、饮用水源,滋养万物。</p><p class="ql-block"> 梁山是饮用水水源的重要涵养区,同时也是紧邻漳浦云霄两县县城的自然公园资源,是极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风景区,但近些年来由于受过度种植和砍伐速生桉(巨尾桉)等经济作业的影响,景观风貌和原始生态严重破坏!希望共同来好好珍惜和保护好大自然对我们的眷顾和恩赐,合理开发利用,不要因少数人的短期眼前利益而允许任意玷污和毁坏这片难得的景观和多数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请让“三月吴公春,杜鹃红于锦”的景色回归梁山!让梁山恢复其应有的原始风貌,变得越来越美吧!</p> <h3>可以直接饮用,甘甜可口的泉水。</h3> <p class="ql-block">金岗山,海拔834.1米。此山雄俊挺拔,巍峨壮美,是漳浦的地标性山峰。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金光”。</p><p class="ql-block">在漳浦,本地人用闽南语唤此山为“金光(公)山【闽南语本地话】”。现在,梁山山脉上,用闽南语唤作“金光(公)山【闽南语】”的山峰有两座,一座俗称“海金光(公)”,位于梁山山脉靠近大海的南边一侧;还有一座俗称“县金光(公)”,位于梁山山脉靠近漳浦县城的北边一侧。“【闽南语】金光(公)”书面文字有写作“金公”,也有写作“金光”的,我觉得“金光”比“金公”更适合用作这边山峰的名字——因为,当朝阳从东边升起或夕阳从西边落下,阳光洒在山峰凸出地面的巨大岩石的时候,从远处观看山峰全貌,峰岩金光灿灿,呈现“日照金山”的奇特景象,用“金光”来作山名再形象不过了。另外,古文献里面也有记载“金光”这个梁山山峰的名字,比如——先贤黄道周在他的《梁峰二山赋》里面就有写到。</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她西面的秀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望梁山北海</p><p class="ql-block">正月登高望北海,柏翠花繁春意浓。</p><p class="ql-block">金岗巍巍映金浦,梁岳毓秀千古颂。</p><p class="ql-block"> ——驴者•阿诺</p><p class="ql-block"> 庚子年正月</p> <p class="ql-block">金岗山周边的卫星山头——磨礅石、四门石。</p><p class="ql-block">下面拼联图的第二图是磨礅石,第三图是四门石,分别为它们的西面。</p><p class="ql-block">四门石,海拔598.3米,位于金岗山的西偏北约15度方位,两山头直线距离约1200米,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锦石”。下面拼联图的第四图是四门石山腰处的“守山狮”。</p> <h3>磨礅石,海拔654.1米,位于金岗山的北偏东约15度方位,两山头隔一道深谷,直线距离约600米,观其北面,圆盘状巨石拔地而起,中间一道水平岩缝把巨石分成上下两部分,形状酷似古时研磨粮食的石磨,目前周边植被还保持较原始,景色秀美。</h3><h3>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北面,第二图是东北面。</h3> <p class="ql-block">在漳浦说到山水不得不说“梁山鹿水”。就梁山而言,金岗山是紧靠漳浦县城的第一重山中最为凸显高大的一座山峰,其北麓的鹿溪自西北向东南在山与县城之间穿流而过,在县城不仅可以望见高耸俊秀的金岗山,如果再往南走近一些置身于鹿溪北岸,还可以观赏到钟灵毓秀的梁鹿山水美景。</p><p class="ql-block">民间赞颂的楹联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梁山绵延峰峰环金浦,鹿水长流曲曲绕绥城。</p><p class="ql-block">鹿水泽润榕树茂新枝,梁山毓秀商村展丰颜。</p><p class="ql-block">前鹿水后梁峰指点西南形胜,左铁路右国道呼咉东北紫气。</p><p class="ql-block">琼野山前一方民社桃源境,得仙桥畔万顷绿洲锦画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都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漳浦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闽南语本地话】说:“三日没见金光(公)山,两只眼睛就酸酸”。这句俗话生动的描写了“金光山(金岗山)”在漳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出门在外的漳浦人热爱家乡、想念家乡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金岗山东北侧脚下盆地即是漳浦县城,从漳浦县城望梁山群峰,金岗山显得最为高耸巍峨、雄伟壮观。</span></p> <h3>下面是黄昏时的梁鹿山水景观、升级建设中的鹿溪堤岸景观与加固工程。</h3> <p class="ql-block">大尖(民间有叫百二坎尖),海拔884.8米,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力士峰”。这是她的东北面。远观,其顶尖如矛似戟直指苍穹。</p> <p class="ql-block">大尖峰上佛光普照。其东北面近观如一尊坐姿观世音菩萨,慈祥地注视着天下苍生万物。</p> <h3><font color="#010101">大尖的西北面雄姿,这个角度的大尖顶峰如一尊上天赐给我华夏大地的盛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尖的西面与西南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下面拼联图的第一、二图是祖妈林水库坝上望大尖,第三、四图是大尖之上望祖妈林水库及古雷港区城镇群。</font></h3> <p class="ql-block">二尖(现地图标注为尖水头,山尖如笋,民间有叫尖笋头),海拔878.5米,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八柱峰”。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南面,第二图是她的南面,第三图是她的东南面。顶峰中间缺口如笔架。</p> 目前尖水头的北面仍保留原始林风貌,可惜南面已毁掉原始林种上了经济林速生桉。 <p class="ql-block">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小尖山海拔518.4、雀埔山海拔682.8、双猪山海拔701.4,位于盘陀镇割埔村和通坑村附近;第二图为小尖山山头,顶峰左侧一巨石有如“1”字形,如矛似戟,山头整体又如一只蜗牛,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月桂”;第三图为雀埔山、双猪山近照,两座山头之间隔着一道不大的山谷;第四图为双猪山。这些图均为山的西北面。</p> <p>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双猪山的西南面;第二图是山顶上的双猪石;第三、四图是在双猪山顶上观诸梁峰。</p><p>双猪奇石,同一块石头分身成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两头肥猪造型,一头嘴巴朝前像是往前看,一头嘴巴朝下像是在吃食。双猪石旁紧挨着的另一块石头,仔细一看其实就是一只兔子!一群家畜身肥体壮,和睦和谐相处,这不正是一幅预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景象吗?真配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物如此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鸡母尖(拐子尖,两名皆民间叫法),海拔812.1米。就山峰岩石的形状而言,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金鸡”。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南面,第二、三图是她的南面,第四图是她的顶盖岩石近照。鸡母尖的顶盖岩石不就是鸡冠吗?</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在鸡母尖上观诸梁峰;第二图是在鸡母尖西北方附近山岭上观群峰并峙,如旌旗,似列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海石亭,海拔761.7米,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南面,站在大尖顶上眺望其南面,远处的漳浦县城依稀可见;第二图是她的西面近照,有若仙境!让人不禁感叹:</span>此景只应天上有,为何遗落在人间。第三图是她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香炉石,海拔791.2米,山体岩石与植被浑然天成,错落有致,如雕如琢,精美绝伦。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香炉”,现名和古名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面,左边的岩石山崖垂直落差超百米,远处山头高耸的便是金岗山;第二图是她的西南面,背后远处漳浦县城依稀可见;第三、四图是她的东南面。第四图中香炉石左边的龟石顶尖直指苍穹,与其形成两峰对峙之势。</span></p> <h3>积雨将晴,云霭缭绕,苍茫氤氲。深崖边,谷底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如临深渊,感觉巨龙即将一跃而出。</h3> <h3><font color="#010101">下面拼联图的第一、二图是在香炉石的北峰望其南峰,图一中可观赏到远处相依相偎的夫妻石“公婆石”;第三图在南峰望其北峰,这个角度的北峰不正如一尊立于面前的香炉吗?!第四图众人所站石头即为第三图中香炉石北峰左上角顶上的压顶巨石。足见人的渺小!游人在山峰的石缝树林中穿行而上,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龟石,海拔688.4米,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南面,第二图是东南面,第三、四图是西北面。</font></h3> 下面拼联图的第一、二图是龟石的东面,第三图是龟石的西面。观其东西两面,峰顶上的几块石头有如几只在互相碰头窃窃私语的乌龟,形神兼具,这大概就是此山头之所以叫做龟石的原因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婆石(红婆石、翁婆石),北峰海拔741.5米是为婆石;南峰海拔745.4米是为公石。闽南语“翁婆”是夫妻的意思。公婆石两座百米高峰岩高高耸立于梁山腹地,玉树临风气宇轩昂,像是一对相互深情凝视的亲蜜爱人。周边群峰簇拥山峦叠障,登其绝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双凤”。</p><p class="ql-block">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南面,第二图是她的南面,第三图是她的西北面。观其南面和西南面,公婆石的造形不正好像是一位夫君深情的凝视着尚未揭起红盖头的新娘子吗?西北面如同一对相依相偎的亲蜜爱人。</p><p class="ql-block">第四图是日出公婆石的奇妙景观,我称之为“爱的光芒·永恒之恋”。</p> <h3>无名峰奇石,暂称之为“问天石”——像极男性的“两弹一星”!哈哈~</h3><h3>海拔652米左右。</h3> <p class="ql-block">雁子石,海拔527.8米,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面,第二图是她的西南面,第三、四图是她的西北面。此山头巨石顶上有一块形神都像极大雁的石头,这只大雁头朝东北望,炯炯有神,像是在此驻足停歇,又像是蓄势待飞,栩栩如生。或许这就是此山头巨石得名雁子石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黄山有闻名遐迩的猴子观海,我们梁山有灵雁观海!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p><p class="ql-block">目前此山头已被桉树包围,原始景观毁坏严重。</p> <h3>黑山,海拔626.2米,为梁山的东北角边缘山脉。其东边有宝珠岩古刹;东南面山脚下即是后井水库,水库周边有龙潭革命老区村、新社革命老区村以及小西天“龙迹亭”古刹等古迹。传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游览过小西天佳境,此地因此再得“龙迹亭”之称,近年重修的寺院主殿屋檐下现仍悬挂一块古时遗存下来的石扁额,扁额上刻着“龙迹亭”三字,有人戏说这三字即为乾隆帝游览此地时亲笔所题;北面盆地就是漳浦的大南坂镇和县城,北面山脚下有清泉岩佛门静地、蔡新故居等名胜古迹,清泉岩有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其中就有明朝居士“清泉翁”所镌的《心经》大作。</h3><h3> 注: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上书房、翰林院侍讲,累官内廷总师傅、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嘉庆四年十二月,卒于家,赠太傅,赐祭葬,谥文恭。</h3> <p class="ql-block">吴公坪。据说吴公是宋元间人,义不仕元,隐居于此。坪上多产杜鹃花,布衣陈祖虞诗云:“三月吴公春,杜鹃红于锦”。同时,当年红军也曾在此活动,住过的山洞及其防御工事现在仍保存完好。可惜的是,该区域山体现在已经大多种植上了速生桉,原始林木遭到严重破坏。不知“三月吴公春,杜鹃红于锦”的景色何时才能再现?!</p> <h3>下面拼联图就是吴公坪红军洞所在山体,海拔600米左右。第一、二图的山石如同撒了一地的珍珠白银,第三图是山体上的一块龟形石。</h3> <p class="ql-block">吴公坪困虎山,海拔672.9米,这是她的北面形状,顶峰像一只啸天犬。</p><p class="ql-block">听当地山民说:此山头叫做二尖山,山的附近另一座山丘有块巨石形似一头睡虎,“睡”与“困”闽南语同音,古人口口相传沿袭下来。测绘的地形图上将二尖山标注成“困虎山”应该是一种失误。“睡(困)虎山”应该是因“睡虎石”而得名,应该是这座二尖山附近有“睡虎石”的那座山丘才对。</p><p class="ql-block">日后一定找时间来去探访一下这块“睡虎石”。</p> <p class="ql-block">牛心闰,海拔651.2米,整块岩体拔地而起,浑然天成,形状圆润,有如心脏。东面附岩有压顶巨石悬探之奇,北面有崖壁高超百米之险,周围有原始树木茂盛多样相衬之秀,闰下溪谷泉水流淌,灵气萦绕!牛心闰可谓是独揽灵、秀、险、奇于一身。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紫云”。下面拼联图自上而下分别是她的西南面、南面、东北面和北面。</p> <h3>牛心闰的西南方向高处望梁山诸峰全景。</h3> <p>最近一次驴行牛心闰是2020年10月份,从水晶场水库东南方向库尾的峡谷地带进入,这次驴行发现这一带原本未种上经济林的地方现在也大面积被种上了速生桉,桉树林直逼牛心闰,原生态遭到新的破坏,真的太可惜了!</p> <h3>白勃石——梁山版“飞来石”,海拔685.9米,下面拼联图是她的西北面,西北面角度的白勃石如一颗吸收天地精华灵气,即将化物的卵。</h3> <p class="ql-block">下面拼联图是白勃石的东南面,东南面角度的白勃石如东方女神,又如远古北京猿人头像。</p><p class="ql-block">黄山有块名气不小的“飞来石”,梁山的这块“飞来石”可不亚于黄山的那块“飞来石”!</p><p class="ql-block">可惜这山头目前由于种植经济林木速生桉树和开挖机耕路,原始景观风貌毁坏严重。</p> <p class="ql-block">上田湖的“美女与野兽”,海拔833.5米,下面拼联图的第一、三图是她的西面,第二图是她的北面,两个角度都像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的主角形象。本地有传说称此山头为“望思石”,似一有所望有所思的人物形象。由于该山头顶峰岩石组合有一缺口如门,也有驴友称呼此山头为“天门石”。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爵目”。</p> <p class="ql-block">内石亭,海拔850.2米,东面壮观,西面秀气。其东面如同一位刚刚下凡的天将,亦或是傲视群雄、乘车凯旋的大将军,威风凛凛!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七星峰”。下面拼联图的第一、二图是她的东面,第三图是她的西面。</p> <p class="ql-block">竹杆岭,海拨822.3米,登其山顶向东远眺可望及古雷半岛,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观日峰”。</p> <p class="ql-block">王塔峰,因建有古塔而得名,海拔790.8米,这是她的东南面,这个角度的王塔峰顶峰最像波音达猎犬,难道是三目杨戬的啸天犬遗落人间?可惜的是山上的古塔近些年由于人工开山掘路已遭破坏。</p> 王塔峰南面山脚下有一湖,传说是一座永不干涸的湖,号称“少女梳妆湖”,现已修筑成水库——陂子内水库。登上王塔峰最高处,环顾四周,鬼石尖、双牙尖、内石亭、莲花峰......等梁山主峰一览无遗。 <p class="ql-block">牛嘴石,海拔821.2米,下面三联图自上而下分别是她的北面、西北面和东面。北面最像微微开口的牛嘴巴。初看到它时,我称之为恐龙嘴。</p> <h3>怎么样?这样看整个一个牛头!眼、鼻、嘴、耳、额、脖,一应俱全!</h3> <p class="ql-block">双牙尖(驼峰、二童讲书),石尖海拔约830米。望其东南面,把远处的鬼石尖也组合到景中,此景驴友戏称为“朝拜三圣”。有诗曰:下有童子石,苔痕结双髻,两两坐以歌,临风竟聪慧。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双容峰”。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北面,第二图是她的东南面,第三图是她的西南面。站在审天雷的山坡上对望双容峰,透过双容峰左侧的山坳口远处的大尖有如神秘的海市蜃楼,整个画面中轴对称,堪称完美。</p> <h3>双牙尖的西侧尖如冥思苦想中的孙大圣。</h3> <p class="ql-block">鬼石尖(本地有叫拐石尖,像一拐弯驼背的老头),海拔874.4米,这是她的东北面。下面拼联图的上半部分图,把其附近的“尊者石”也组合到景中,此景有如二位尊者盘腿而坐在谈经论道;下半部分图的鬼石尖如丰挺的乳房。其东侧不远处的脚下即是双牙尖(双容峰、二童讲书)。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长剑峰”。</p> 鬼石尖的东南面。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东南偏东一些,这个角度的鬼石尖如同一顶明朝的皇帝帽。第二、三图为在双牙尖望鬼石尖,这个角度东南偏南一些,也站得离鬼石尖更近些,可望得更远些,非常秀美! 鬼石尖的北面。该面山体的汇水基本收归漳浦县城的饮用水水源地——梁山水库,站在梁山水库边望这面山,眼前几乎全是经济林速生桉,原生植被寥寥无几,可惜了!第二、三图为登高走近,在所剩不多未受速生桉侵犯的地方望鬼石尖的北面,原生植被与山石浑然天成、和谐相衬,眼前山色有如仙境,鬼石尖显得飘渺、神秘、伟岸。 水晶场水库边望鬼石尖的东北面——山水交融的鬼石尖。可惜眼前所见山体许多已被桉树覆盖,原生态景观破坏,实在有煞风景。 <p class="ql-block">将军石(形似螳螂,又如威风凛凛的牛魔王、将帅),海拔704.4米,这是她的西南面。下面拼联图的第三图把其附近的“尊者石”也组合到景中,真如军师沙场点兵,“文”“武”齐上阵,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尊者石(形如打坐禅修长者、唐三藏、老君)(本地有叫土地公石),海拔703米,整体有如老先生坐着讲经论道,其前方跪着一侍童正在为其加茶倒水。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寿星”。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东北面,第二图是她的西面,第三图是她的西南面。</p> <h3>在未受人工种植速生桉破坏的一些区域,春天的梁山自然也少不了山花烂漫的自然美景。</h3> <h3>鸡笼石,海拔657.9米,下面拼联图分别为她的西面近照,顶峰岩石的“流水线”,崖边的烂漫山花。</h3> <h3>下面拼联图是位于“百丈崖”(鹰坳岭)上向北拍摄鸡笼石的南面。目前鸡笼石的南面受速生桉殃及较轻,其西、北面往梁山水库方向基本种满速生桉,原生态和景观破坏严重。</h3> <p class="ql-block">“百丈崖”(本地有叫鹰坳岭),海拔约630米,与鸡笼石隔一道深谷南北而立,在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丈量,中间崖高约有110米。</span>传说此石常年有鹰隼在崖壁的岩架或石洞上筑巢,只是近些年生态改变这些幽禽也销声匿迹了。下图为站在鸡笼石的腰部和极顶观看“百丈崖”的北面,远处鬼石尖崭露头角,眼前巨大岩峰层峦叠嶂,景观奇秀。</p> <h3>“百丈崖”右侧垂直的崖壁中间有一神秘洞穴,洞口宽度目测估计约有3~4米。</h3> <h3>竹湖尖(本地有叫黑山坪),海拔772.40米,这是她的西面,山脚下便是水晶场水库。此山也已种植大量速生桉,桉树直逼水库水岸边。</h3> <h3>做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涵养区,梁山中遍布着大小水库几十座。下面列出较大几座。</h3> <h3><font color="#010101">梁山水库。储存的水除了用于发电、农业灌溉等,还输送给漳浦县城自来水厂用作居民生活饮用水。现水库周边可看到大量种植的速生桉!桉树直逼水岸线,原生态破坏严重,很是让人痛心和担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水晶场水库。储存的水除了用于发电、农业灌溉等,大部份转输给梁山水库再次利用。现水库周边可看到大量种植的速生桉!桉树直逼水岸线,原生态破坏严重,同样很是让人痛心和担忧!</font></h3> <h3>后井水库。储存的水除了用于发电、农业灌溉等,还输送给古雷港自来水厂用作居民生活饮用水。现水库周边可看到大量种植的速生桉!桉树直逼水岸线,原生态破坏严重,很是让人痛心和担忧!</h3> <h3>祖妈林水库。都说梁山有九十九峰,祖妈林水库有九十九条溪谷汇注其中!梁山中,该水库的水可谓是最为清澈幽深。储存的水除了用于发电、农业灌溉等,还输送给古雷港自来水厂用作居民生活饮用水。</h3> <h3>居高临下,可看到祖妈林水库周边也已大量种植速生桉,桉树同样直逼水岸线。原生态破坏严重,很是让人痛心和担忧!</h3> <h3>云梁水库。目前水库周边也种植不少速生桉,原生态破坏严重,同样让人痛心和担忧!</h3> <h3>鸟咀峰与莲花峰的东面。这是在白沙溪水库观赏鸟咀峰与莲花峰(齐帝石)的东面。这个角度的莲花峰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蕾。</h3> <h3>水库中小鸊鷉在悠游觅食。</h3> <h3>莲花峰与鸟咀峰的西面。</h3> <p class="ql-block">莲花峰(中峰),海拔970.7米。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为在黑山梁登高远眺莲花峰;第二图是在内石空水库观赏她的西南面。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莲花”,即现名同古名。</p> <h3>内石空水库,从天上往下看她是一只踏云飞奔的神兽,真是“山灵谷莱,内石空境”也!咏藏头诗一首:</h3><h3>莲花峰下梁 山 内,</h3><h3>鸟咀西麓有 灵 石。</h3><h3>天造地设幽 谷 空,</h3><h3>疑是人间蓬 莱 境。</h3><h3> ——驴者•阿诺</h3> <p class="ql-block">相传南北朝时齐武帝曾登临眺赏过,因此有说莲花峰即为“齐帝石”。据南齐书载:武帝名赜,小名龙儿,是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曾经任过赣县令和江州刺史。江州晋安王子勋反,萧赜不从被系,后被同族人破郡救出,终因寡不敌众,萧赜率百余人南下避难,屯兵揭阳山中,即梁山山中(当时漳浦还未建立县治,梁山本来就属于揭阳境内),聚众至三千人后,袭破子勋,才嗣承帝位。</p> <p class="ql-block">鸟咀峰(鸟翔),海拔996米。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在云霄县东厦镇溪塘村远观拍摄她的西南面,这个角度的鸟咀峰像一只雄鹰张爪向前锐视远方。第二图是远观她的东北面,像一头顶华盖坐着的长者。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鸟翔”。</p> 近看鸟咀峰。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西南面,像雄鹰。第二图是在内石空水库近观鸟咀峰的西面,像一只母龟和两只小龟(三只乌龟)。 <p class="ql-block">三尖山(乳峰),海拔941.4米,此图是她最有乳状的东面。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玉乳”。</p> <p class="ql-block">二尖山(梁山最高峰、南梁峰、齐帝石),海拔997.4米(加上压顶石高海拔约1003米),这是她的南面、东面及山坡上的远古石像。</p><p class="ql-block">关于“齐帝石”古文献记载有两种说法,《名山记》介绍说:“梁山有大峰十二座,中峰名叫莲花峰,又名齐帝石……”这边说的莲花峰和齐帝石同指一处。而明末著名学者黄道周在他的《梁峰二山赋》中说:“为临漳之南二十余里有都梁之山,络绛峻削亦数千仞,其峰有莲花、香炉……齐帝……”,这边莲花和齐帝分指不同两座山峰;还有清朝康熙年间曾任漳浦知县的陈汝咸在他的《梁山歌》中这样写道:“……就中峰峦谁最奇,金刚万仞磋险戚。晋亭潇洒岚光薄,齐帝孤高雷雨垂……”,这边说齐帝是唯一最高的。所以,我觉得此梁山最高峰应该就是“齐帝石”。</p> <h3>笨箕石,海拔876.8米,这是她的东南面。露出地面的硕大岩石像一只倒扣的笨箕。</h3> <p class="ql-block">鸡笼山,海拔956.6米,下面拼联图的上半部分图是她的南面,下半部分图是她的西面,西面确实像一圆圆的鸡笼罩在大地上。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青阁峰”。</p> <p class="ql-block">网棋石,海拔984米,这是她的东北面。网棋石的东北面像翼龙?像苍鹰?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隼立”。</p> <p class="ql-block">玉女尖,海拔986.3米,下面拼联图的上半部分图是她的西面(由云霄的户外达人浪子所拍),下半部分图是其西侧峰下的天鹅飞天石。此峰离海最近,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临海峰”。</p> <p class="ql-block">梳鬓石(虱鬓石),海拔891米,这是她的东面。湛蓝的天空中洁白的云朵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缓缓漂移,逍遥自在地遨游于万里晴空之中,远处漳江之水曲曲天际来,眼前梳鬓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伟岸而雅致!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瑞屏”。</p> <h3>牛栏山上望梁山群峰之云海奇观。图中莲花峰至梳鬓石直线距离3千米。</h3> <h3>牛栏尖,海拔770.3米,这是她的东南面和东面。</h3> <h3>这是牛栏尖的东面和她附近的风动石。</h3> <h3>牛栏尖的东北面。</h3> <h3>这个角度的牛栏尖如同顶天立地、威势赫赫的牛魔王。</h3><h3></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审天雷,海拔842.3米,算是梁山山脉西部的最高山,其西麓便是云霄县火田镇的岳坑革命老区村,岳坑村村中有岳阳门等古迹。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晋亭峰”。下面拼联图的第一图是她的东南面,第二、三图是在她的东北面远观其顶峰奇石。</span></p> <p class="ql-block">初看审天雷,其貌平平;再看审天雷,耐人寻味;登上审天雷,风景无限美!下面三联图为在审天雷上所看到的景观。我觉得审天雷南侧附近一座山顶为一柱状岩石如烟囱的山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丹灶”。</p> <p class="ql-block">沙帽石(纱帽石、僧帽石、舌帽石),海拔760.7米,下面拼联图第一、二图是远观她的南面,第三图是登顶后近观她的压顶“帽形”巨石。沙帽石山头的顶峰压顶巨石从不同角度看都形似一顶帽子,可能因此得名帽石吧。沙帽石位于梁山西北部,山脉往北可寻徒步路径通云霄县的瓦坑革命老区村、温泉村——佳园,经斧头山还可去往盘陀岭的白云岩(古刹白云寺),盘陀岭上除庵亭及少帝井等古迹外,还有“李德裕留宿处”。</p> <p class="ql-block">过梯山(破瓮石),海拔621.4米,这是她的东南面。顶峰像一只破瓮,难怪民间称呼它为“破瓮石”。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葛仙”。</p> <h3>黑石寨,海拔473.6米,下面拼联图的上半图是她的西面,下半图是她的东面,山上遗留的古山寨石墙仍保存完好,山顶石寨的东南边有一巨大的风动石。</h3> <p class="ql-block">狮子山,海拔763米,这是在黑石寨拍摄她的东南面,这个角度看其峰岩如同一只乖巧玲珑的狮子。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狮子峰”。此山头目前已种植大量速生桉树,原始景观毁坏严重。</p> <h3>狮子山的西北面。山头的这面目前原始植被还算保留较好。这个角度狮子山更像一只龟兽。</h3> <p>其实狮子山有四个面都像人间尤物,东南面远观为狮子,东北面近看似河马,西南面观之像金蟾,西北面观之如驼龟。</p> <p class="ql-block">金冈石(海金刚、海金公、海金光、老人石),海拔883.3米,这是她的东南面。如一位坐观沧海的秃头仙翁。我觉得此峰应是对应文献记载的“金刚峰”。</p><p class="ql-block">收录民间楹联:梁峰聚秀塗楼展新姿,漳水延绵人民享太平。</p> <p>海金刚的西面</p> <p>海金刚的东面远景</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宋代的千年古刹海月岩是梁山的又一风景名胜区,这是海月岩的主要标志景观——后山山顶的“佛头石”,也有称“挂印石”,海拔260.8米。这山头目前也已种植大量速生桉树,原始景观破坏严重。</p> <h3>梁山上望漳江口建设中的连接漳浦云霄两地的沿海大通道跨海大桥。</h3><h3></h3> <p class="ql-block">梁山不仅景物雄伟壮丽,而且名胜古迹也很多。昔人有诗描述甚详:</p><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冀州刺史蔡衍《登梁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峰号莲花,有石称齐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纷吾到此间,豁然见天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色满江山,秋风凄以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沧海在其东,剑峰高且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有童子石,苔痕结双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两坐以歌,临风竟聪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有观日峰,高高杳无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复旦发光辉,紫云复阴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或言古齐帝,避兵在斯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草木尚平客,青山犹护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夜雨风声,犹闻呼万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或言高东溪,尝来此游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兰风讲座香,手泽杉松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或言葛仙翁,飞升从此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鼎蒸苍烟,丹炉炊红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高望古人,古人今巳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风不可攀,帝关更复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云去悠悠,西风吹丹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怀古空情深,情深复何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官吏陈汝咸,浙江省鄞县人,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出任漳浦知县,他在任期间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梁山歌》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亿昨沿牒向闽越,闽漳山水多奇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防烟缭绕梁峰高,春光澹澹鹿水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水看山搜遗迹,三年薄宦漳江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敢言饮水留清操,不负名山期夙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名山形势各连绵,上逼象纬参青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奇鬼猛兽森欲攫,飞鸾舞风相钩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就中峰峦谁最奇,金刚万仞磋险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晋亭潇洒岚光薄,齐帝孤高雷雨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晶坪气夜如虹,吴公坪上杜鹃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梁赤城谁独步,太行王屋讵称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跨蒲关限闽粤,波流沧海东望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云冉冉披絮帽,远送山光欲排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爽气朝来入费牖,小阁香焚坐逾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劳形案牍顿忘疲,遥劝山灵一杯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歌一阙兮酒一觞,梁山苍苍溪水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他年回棹澳川去,却忆梁山是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两首诗中,介绍了梁山上的名胜古迹多处,现在分别说明于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莲花峰,相传南北朝时齐武帝曾登临眺赏过,因此又称莲花峰为“齐帝石”。据南齐书载:武帝名赜,小名龙儿,是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曾经任过赣县令和江州刺史。江州晋安王子勋反,萧赜不从被系,后被同族人破郡救出,终因寡不敌众,萧赜率百余人南下避难,屯兵揭阳山中,即梁山山中(当时漳浦还未建立县治,梁山本来就属于揭阳境内),聚众至三千人后,袭破子勋,才嗣承帝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亭峰,在莲花峰的西侧,传说晋代炼丹人葛洪率门徒住在这里,丹灶遗迹尚在。这里风景幽美,故唐代张登诗有“孤高齐帝石,潇洒晋亭峰”之句。按张登在贞元中,任漳州刺史,居住闽南七年,距齐武帝和葛洪事未远,必有所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溪书室,在梁山上白石庵。宋末遗臣高登,漳浦杜浔人,曾经读易在白石庵,手植松柏,迄今尚有孑遗者。后人张士楷有诗凭吊云:“东溪读易幽栖处,只在梁山白石庵。当日阙庭须恸哭,逐臣踪迹又江潭。年来碧草更开谢,手植青柏有二三。到底宋家偏泯灭,杜鹃飞北鹧鸪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蒲葵关,汉时为南越蒲葵关,闽粤通道也,即盘陀岭,在梁山西麓,汉时南越的故关,是古时闽粤间的通道。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平南越,东越王馀善以兵从至揭岭,及汉破番禺,还击东越于蒲葵关。</p><p class="ql-block">岭上除庵亭及少帝井等古迹外,还有“李德裕留宿处”。唐宣宗时,卫国公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别驾,路过漳浦,留宿岭上。</p><p class="ql-block">到了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岭南节度使杨发,移镇南海道,出漳浦,留宿岭上驿楼时,听说李德裕曾留诗,寻访很久,才从士人家获得手迹,饬令释吏重镌其诗于碑上。诗云:“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杨发也因次原韵和一首:“南尽封陲见好山,苍苍松桂类商颜,谁怜后夜思乡处,白草黄茅旧汉关。” </p><p class="ql-block">此外,中峰岩有瀑布,南北两麓又各有温泉。泉山之东南盘石上有穴窟,屈折上穿如井,泉水涌出,大旱不竭,常有云气升腾其上,称为灵泉。当初陈元光开屯漳州时,最初的府治就设在梁山的西岭下,盘陀岭的北侧。</p> <p class="ql-block"> 梁山也是革命根据地之一。一九三二年春,王占春同志领导漳浦小山城暴动成功后,红三团在此建立了靖和浦中心区,就在梁山一带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大战水晶坪,红军显威风。一九三八年“漳浦事变”后,卢胜同志领导突围的指战员们,二次上梁山,重整队伍。几年间,越战越壮大,从梁山连乌山,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坚持斗争到解放。现在吴公坪上仍留存有红军革命遗迹,梁山上也已兴建了多座水库和发电站,为祖国“四化”谱写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杜浔文卿与梁山血脉相连,家乡的杜浔溪就发源于梁山。梁山水汇流成溪自北向南流经许多田野村庄,世世代代养育着这一方百姓。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杜浔人,小时候就经常和伙伴们到郊外田野游玩,并到这些小溪里游泳戏水、摸田螺、捉螃蟹、捕虾、钓鱼……非常有趣,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记得2008年有次回老家,想起了童年趣事,兴致使然,不禁又到郊外田野走走看看,曾经摸田螺捉螃蟹的一段溪流,水流变小变缓,溪水变混发黑,溪里填了不少废弃的家具、被褥衣物和各种生活垃圾……不知现在的杜浔溪还能不能像往日那样游泳戏水、钓鱼、捕虾、捉螃蟹……</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就非常喜爱梁山、向往梁山。孩童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居住在杜浔镇文卿村,那时在自家屋顶也好、在村旁郊野也好……每每远眺梁山,那一座座奇秀的梁山山峰总会深深吸引住我的视线,我从那时起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游走探索这片奇秀的梁山,逐一去探访那一座座秀美的梁山山峰。</p><p class="ql-block">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或与家人一起,或与同学伙伴一起,我就曾多次游玩了海月岩佳境和后井水库边上的“小西天龙迹亭”等古迹胜地;我家邻居的几户乡亲由于驻场生产的需要,常往返于梁山上的官埔场和吴公场,那时我也曾多次跟随这几户乡亲家的孩子——儿时的玩伴,一起多次到梁山上的官埔场和吴公场游玩,走入梁山,亲近梁山,对梁山的静谧幽深境界和秀美山水景色有了最初的感受。那个时候,从杜浔过洋村新社自然村徒步上山去吴公场,山上还未种有速生桉树,植被多样,山谷清幽,泉水潺潺,一路各种山花野果,真是世外桃源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美好的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参加工作以后,怀念少时记忆中山上的自然美景,每逢春节假期也时常会约上儿时的伙伴再上山走走,感受那份幽静,呼吸那份清新,放空放飞自我,感觉非常的放松惬意。</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上开始种植起了速生桉,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以前,山上没有种植速生桉(巨尾桉),只有些许农田、果园、茶园装点在原生态的秀美青山之中;以前,许多谷地清澈泉水哗哗流淌,现在由于植桉已基本变得干涸或水流细小混浊;以前,长满菖蒲、黄花的溪涧瀑布,现在有的也早已拦坝筑库,清幽的溪涧瀑布不见了踪影……曾几何时,我们的身边满目的苍翠,映入眼中的是松树、杉树、梧桐树、柯树、朴树、相思树、香樟、木荷、杮子树、枫树、竹子、石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杜鹃花树、野茶树等等本土原生树木,树下则生长着蕨类、苏铁、棕榈以及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青草、草药,有的山野上则遍布着灯芯草、桃金娘、余柑、栀子、金橘、野杨梅等等各种野草、野花、野果树……好一幅大自然恩赐的生态立体图。可是,自从引进了“速生桉”,这一切都在悄然的改变,传统的树木没有了,凡是种植速生桉树的地方,树下的灌木和草本植被也基本年年遭受“三光”待遇,不是砍光,就是烧光或除草剂毒光,哪里还有立体生态?!哪里还有水源涵养功能?!</p><p class="ql-block">我把山体比做人体,自然地表是肌肤,涓涓细流和大小谷涧如同人身上的血管系统。降雨滋养原生态植被,原生态植被保护着自然地表……雨水经原生态系统渗滤净化后细流入谷,再汇成溪,最终入库,汇集成我们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有人说速生桉同是植物,种植桉树不会对生态产生影响?!难道烧光或毁除原始植被,密集挖山、织网式开路破坏自然地表【打开卫星图就可看到机耕路密密麻麻遍布梁山,如同给大山纹了身】,再高密度铺天盖地改种经济林木,给经济林木上农药施化肥,然后隔三差五砍伐和运载木材出山,周而复始……这样对水土、对生态没有影响?!为什么种上速生桉树的山体水份干涸,谷流混浊变细,甚至断流?!有些人应该反思,应该去实地考察调研,再负责任点给出专家教授级的定论吧。</p><p class="ql-block">2006年,由于工作上的偶然机会接触到梁山片区的地形图,当时看到图面上标注着的许多山头名字,颇富文化和神话传说色彩,非常有趣,诸如金岗山、海石停(亭)、牛心闰、白勃石、雁子石、内石亭、天马鞍、莲花峰、狮子山、网棋石、鬼石尖、斧头山、审天雷、王塔……很是耐人寻味,加上童年就有的好奇心,使我更加产生了探索的兴趣。</p><p class="ql-block">此后,便开始详细识读这些与梁山相关的地形图,拜读学习一些有关叙述梁山的资料,2014年起结合手机APP“两步路户外助手”“奥维互动地图”等软件借鉴别人走过并上传网上的轨迹路线或自己规划探访游走的路线……然后,一开始是走常规成熟的道路初浅涉猎;再到报名参与漳浦论坛户外联盟、漳浦风雨同行户外、漳州芗城区登山协会、云霄绿野户外等等一些户外团体组织的活动,逐步深入游走探访;再到后来与一些资深驴友一起自己规划路线、开辟路线进行深入的探索……</p><p class="ql-block">我大概2014年底开始学用手机微信这个软件。忘了具体从什么时候起,由于智能手机、微信、美篇等等网络硬件和软件应用工具的普及,使得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驴友、摄友们发布的一些与梁山相关的美篇等形式的图文,内容虽说丰富多彩,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所看到的这些与梁山相关的美景图文都不够系统全面。既然相关资料上说梁山有九十九峰,地形图上也确实标注了那么多有趣的梁山山峰的名字,而且在老家杜浔也好、在漳浦县城也好、在云霄漳江入海口也好……不同的角度每每远眺梁山,映入眼帘的那一座座梁山山峰也确实都有不同角度的特色与俊美!不如,整理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介绍梁山九十九峰的资料出来?!于是,便蒙生制作一个介绍梁山九十九峰主要山峰的美篇的念头。之后,开始以梁山各座山峰的名字建立文件夹,平时参与户外活动时自己拍摄或从微信朋友圈收集,分门别类整理与梁山各山峰相关的图片或文字素材。</p><p class="ql-block">《梁山九十九峰主要山峰简介汇篇》这个美篇初稿形成于2017年11月。如果从2006年着手识读与梁山相关的地形图并规划探访游走的路线起算,到该篇初稿形成,整整跨越了11个年头。之后,我又陆续多次修改、补充、更新和完善此篇,用以关注和记录这片山的变化和点点滴滴,有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指正。</p><p class="ql-block">以后,我仍会继续跟进、更新、补充和完善此篇,把我认为更好的内容呈现给大家。希望通过此篇让更多的人来观看和知道这些美景,认识和了解福建漳州的这片梁山。同时也希望能借此促进各界人士对梁山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p> <h3>【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过程,从中亲近自然、品味人生、体验真情、享受生活。我很幸运能与摄影为缘,与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一直在路上,以匠子心,精耕细作,拍摄属于自己的故事。——篇友的一段话,与我思想一致,故摘录于此。】</h3>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大美梁山景配央视版《笑傲江湖》插曲琴箫合奏《天地作合》的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本篇个别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或其他网络途径,部分文字援用自百度百科,在此对图片和文字版主说声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