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文钢笔组画 ——南大仙林校区

朱建萍

<h3>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新校区位于南京仙林新市区九乡河以东白象片区西南部,江南丘陵地形,山清水秀,地势起伏。校区标志性建筑有杜厦图书馆、敬文学生活动中心、方肇周体育馆、左涤江天文台等。校区建设得到大量社会捐赠,几乎每幢楼每个建设项目都有校友、政府援建。</h3> <h3>南京大学鼎正面为南京大学校徽和校训,左右为南京大学前身&quot;国立中央大学&quot;和&quot;金陵大学&quot;校徽与校训,背面篆刻有&quot;南京大学鼎&quot;与&quot;全球校友亲情捐铸&quot;等字样,表达了莘莘学子&quot;一鼎屹立天地,祝愿母校秉承传统、与时俱进,为民族昌盛,人类进步不断做出贡献&quot;的良好祝愿。</h3> <h3>仙林校区的建筑各有特色。</h3><h3>杜厦图书馆</h3><h3>具有角逐建筑界奥斯卡奖&quot;鲁班奖&quot;的实力</h3> <h3>敬文学生活动中心</h3><h3>由哈佛大学建筑学系主任普雷斯顿·科恩亲自设计</h3> <h3>仙林校区的建筑以灰、红两色为主,灰色为基。方形为主,方正的角度虽然看起来呆板,却拥有工整严谨的几何美,同时各个建筑的外墙与窗户设计也不同,体现出一种协律美。</h3> <h3>左涤江天文台</h3><h3>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2009年9月29日落成,由香港左涤江基金会捐资助建,是全国高校设施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h3> <h3>方肇周体育馆</h3><h3>昵称&quot;火立方&quot;,被评选为江苏&quot;最霸气&quot;的高校体育馆。</h3> <h3>左涤江教学楼</h3><h3>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筑大多棱角分明,方方正正,远观整齐划一,独立的内部庭院形成各自独立的生态系统。颜色上以灰色调为主,搭配使用深灰、浅灰、红白色,皆取自鼓楼校区的传统色调。</h3> <h3>思源楼</h3> <h3>择善楼</h3> <h3>行政南楼</h3><h3>南大建筑的灰色基调&quot;静穆而安详&quot;,&quot;有一种不为流俗所动的古典美&quot;,建筑透露出&quot;诚笃,谦和,低调,实在,但却方正,有力&quot;的风格。</h3> <h3>文学院&nbsp;</h3><h3>南京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学术力量最强的系科之一。</h3> <h3>其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当时虽无系的建制,但汇文书院的首任院长福开森先生就是文学士出身,晚清进士出身的两江师范学堂学监(校长)李瑞清先生更是&quot;提倡国学、科学、艺术不遗余力&quot;的教育家。</h3> <h3>社会学院</h3><h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于2008年10月在社会学系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下属三系一所,分别为: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人类学研究所。</h3> <h3>政府管理学院</h3><h3>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学科渊源可以追溯到1921年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学系和1924年成立的私立金陵大学政治学系,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1986年,南京大学复建政治学系,之后于2002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2009年更名为政府管理学院。经过30年来的悉心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已成为国内高校中实力较强和特色鲜明的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重镇之一。</h3> <h3>哲学系</h3><h3>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和金陵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迄今已发展成为人才培养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比较齐全,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教学与研究基地。该系教师胡福明在1978年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h3><h3><br /></h3> <h3>历史学院</h3><h3>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成。</h3> <h3>外国语学院</h3><h3>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英文专修科,她伴随南京大学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不同时期,数易其名。1952年院系调整时,分为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5年两系合为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93年外国语言文学系扩建为外国语学院。</h3> <h3>匡亚民学院</h3><h3>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起源于南京大学少年部。2006年4月,为纪念匡亚明老校长诞辰100周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作为南京大学、教育部教育改革和杰出人才培养的创新试点单位,匡亚明学院专注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h3> <h3>大气科学学院</h3><h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建立于1944年,前身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气象学系,是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摇篮。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气象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造就了一批国内外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已成为中国大气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气象学"学科从1988年就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排名国内同类学科第一。</h3> <h3>化学化工学院</h3><h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h3> <h3>医学院</h3><h3>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1949年后改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1951年划归部队系统,1987年经教育部批准重建,成为教育部第一所直属综合性大学长学制医学院,2012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始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目标是培养杰出的领导型临床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独具特色。现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口腔医学三个专业。目标是&quot;培养杰出的领导型临床学家和医学科学家&quot;。</h3> <h3>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h3><h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原地理学系) 素有中国地理学摇篮的美誉,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地理学系之一。源于1921年竺可桢先生在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东南大学创建的地学系。学院下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土资源与旅游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四个系。</h3> <h3>地球科学工程学院</h3><h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于2008年1月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改名扩建而成,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系之一。学院学科齐全、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1993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地质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h3><h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属于理工结合性质的学院,设有三个系,分别是地球科学系、水科学系和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h3> <h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h3><h3>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12月30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南京大学实施学科拓展提升战略,意在促进基础学科向高新技术学科和工程学科延伸和拓展,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工程学科类的学院,是南京大学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quot;211工程&quot;和&quot;985工程&quot;重点建设的学科。</h3> <h3>生命科学学院</h3><h3>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0年,1999年进入实体化运行,它是国家基础学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两个系: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和南京大学生化系;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部属研究所: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h3> <h3>环境学院</h3><h3>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197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环境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四个专业。</h3> <h3>学生公寓</h3> <h3>和园</h3><h3>南京大学和园小区人文气息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h3> <h3>自画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