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坝子桥,传说是鲁班所造,又有传说是与桥上的凤凰亭有关。有诗曰:"班门仙斧试通灵,顺应桥成岁几经。传说当年张果老,骑驴来憩凤凰亭。"顺应,是它曾经的名字。而凤凰亭,据说最初叫做"香乳亭"。坝子桥,似乎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桥亭,初建者和尚;亭额,和尚曾题过。不独如此,在坝子桥附近,历史上不但有过香乳庵、还有明月庵(尼姑庵)、定香寺等。(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中,运河就是从它的桥拱中流向钱塘江的。(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中河开凿于唐代,东河开凿于五代,两条河贯通相连,其上船来船往,祖祖辈辈的杭州人在中东河边繁衍生息。到了南宋,皇帝要建德寿宫,两河被迫截断,一分手就是800年。800年后的杭州,中河与东河重相逢,执子之手。河似乎还是那条河,但又不全然是那条河。流水清澈,船儿荡漾,河岸上绿草茵茵,柳树依依,花儿纷飞,河水连起了古代灿烂历史和现代都市文明。(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繁华地段。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南宋时,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杭州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 class="ql-block">"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系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地处清河坊,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整个建筑形制宛如一只仙鹤,栖居于吴山脚下,寓示"长寿"。"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在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中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而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杭州市伍公山东起鼓楼西侧,西至伍公山顶。吴山由宝月、蛾眉、瑞石、七宝、云居和金地(俗称城隍山)、伍公等山组成。山顶原有伍子胥庙,俗称伍公庙,祭祀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山由此得名。山上至今住有很多人家,为杭州最聚人气的一座山。(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吴山东岳庙最早建于北宋,东岳之神主司人间生死,老东岳庙早在1958年已被拆毁,留存的一些建筑,也被化为民居。如今那些"牛头马面,判官鬼吏、五道将军、十殿阎王",只有在少数杭城老人的脑海中才可以找到些依稀的记忆。但吴山东岳庙始终是杭州人节俗文化的一个汇集点。2002年重修东岳庙。(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杭州鼓楼,位于浙江杭州吴山东面,古为滨海敌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屡遭战火,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再次重建,十年动乱时遭到拆除。2002年,复建杭州鼓楼完成,规制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为明代鼓楼建筑之形式,重建后的鼓楼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凤山水门建于1359年,它像慈祥的长者,默默注视前后五个朝代的更替、城里城外的百姓变迁。门洞由两个不同跨径的石拱券并联而成。像尘封历史中一扇窗,向世人透出那一段明媚时光。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只有两处水城门入选遗产点,一处是杭州凤山水城门,另一处是苏州盘门。1011公里长的中国大运河,只有这么两处,可见其地位之重要。(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杭州凤山门有水陆两门,元朝开始,钱江之水,"自龙山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凤山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小带城偏。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康熙南巡踏勘钱塘水利工程时,在桥堍下了龙舆,瞥见桥名微微一笑,指指地又指指天然后步行而过。搞得一行地方官员万分紧张,抬轿子的锦衣舆夫点破道:"天有地有桥也有。"官员中有一个机灵的脱口而出:"地为城南,天有日月星辰!"于是,古桥更名为"南星桥"。传说总是喜欢与大人物扯上边,杭州的许多地名里都有皇帝的影子。(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桥南堍,是南星古泉,泉池呈长方形,为条石砌就,池底铺鹅卵石,红色金鱼游弋其间。泉旁有一四眼古井,古泉和古井均发源于西湖南山,据说清朝时,此泉此井仍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味厚而美,久旱不干。(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梵天寺经幢在江干凤凰山麓梵天寺遗址前。共两座,幢高15.76米。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据明代人著作的记载,栖云寺原为栖云庵,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最初此地乃文学家贯云石隐居藏修之所。该寺明代很是兴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因为明代这里曾出过净土宗第八代祖莲池大师。(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净土宗与杭州的寺塔名胜关系密切,如五代后期保俶塔最初建造时就是为了迎放净土宗第二代祖善导和尚(唐朝人)的舍利。吴越国时参与修灵隐寺、建六和塔事宜,并作净寺住持的延寿和尚则是净土宗的六祖。八祖莲池大师先在栖云寺,后来又住持云栖寺,所以栖云寺与云栖寺还很有一点联系。(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杭州民间传说,岳飞爱将张宪遇害后,尸体被秦桧切成72块,分别丢在杭州72个不同的地方。当时百姓念着岳家军和张宪的好,自发筹资分别在这72个地方建起了72座庙宇。因为不敢公开纪念张宪,大家把这些庙叫做资福庙,一时形成了"十里八乡拜张宪,求福祉、保平安"的风潮。以前在众安桥、祖庙巷、东山弄等地方,都曾有过资福庙,不过时至今日,杭州留存下来的资福庙只剩下玉皇山南这一座了。(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龙泉窑生要出售和展示青瓷作品,以龙泉哥窑作品为主。在宋朝就有"官...钧"五大名窑之说,其中的哥窑就是龙泉青瓷的一种。龙泉青瓷始于五代...因其在制作过程中所用胚料和釉料不同,可分为哥窑和弟窑。哥窑作品的特点是:紫日铁足...胎质坚实...釉层丰富饱满,釉色浓淡不一,色彩以粉青为上。弟窑作品的特点是: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滋润如玉...极耐磨弄,色彩以粉青梅子青为上品...(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p> <p>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1907年通车,沿当时杭州的老城墙外,由南而北设闸口、南星、清泰、艮山和拱宸五个站,而南端的起点站闸口站即位于现白塔公园内。(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龙山闸最早可追溯到吴越国时期,钱王鏐在龙山附近建浑水闸、清水闸,以限潮水入城中诸河;经五代两宋多次浚治,大幅度提升了运河通过市区的航运能力;元延祐三年,立上下二闸;明以河高江低为由,改闸为坝,后来仍复置闸以限潮水,并便于舟楫通行。(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白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末期,是古代钱塘江为船只导航的地标,也是运河注入钱塘江的标志。早在南北朝始,白塔附近就已成为外地由钱塘江进入杭州的港埠,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有南宋诗为证:"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龙山河现南起闸口,北至凤山门,连接中河,全长4400米,与钱塘江已不相通,是一条城市景观河道。运河即将申遗,这条曾经拥堵数百年的河道作为杭州段的11个遗产点之一,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原来的迄始点。(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照片拍摄于2017年11月5日)</p> <p>钱塘江日出。京杭大运河汇入钱塘江走向浙东运河。(照片拍摄于2015年8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