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充满了浓浓的宗教色彩和异域风情

陈敏

<h3>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是以色列的主要国际机场。10月24日凌晨我和同学搭乘海南航空班机从北京飞到这里。中东在我眼中始终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带着一颗无比好奇和崇敬的心,我们来到这里,开始我们的以约之旅......</h3><h3><br /></h3> <h3>以色列第一站提比利亚的凯撒利亚古城遗迹</h3><h3>这是由希律王于公元前22年建造,罗马式风格贯穿于这座城市中, 歌剧院、竞技场、澡堂,每一步都能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加之优美的地中海景色,更增加了这座古城的韵味。以色列建国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出资发掘这座老城并加以保护,使她成为以色列一个著名的遗址公园。</h3> <h3>凯撒利亚古城遗迹—圆形剧场</h3> <h3>地中海优美的风光</h3> <h3>巴哈伊花园(Bahai Gardens),被称作空中花园,是一个年轻宗教的圣地,宗教和建筑的历史都不长,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金色穹顶正是巴孛的陵寝所在,也是整个花园的核心。这美丽的地方让人不忍离去。</h3> <h3>站在迦密山上俯瞰整个花园,远处就是海法港口和蔚蓝的地中海。</h3> <h3>阿卡古城</h3><h3>据文献记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遗产。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地上城市,还能看到已经出土并原样如初的地下十字军城堡。眼前这座圣约翰城堡,是十字军时期骑士们集合议政、办公、聚会的地方。</h3> <h3>拿撒勒【天使报喜堂】,这是中东最大的教堂,天使告知圣母,玛利亚怀有上帝之子耶稣的地方。教堂中布满了全球各地反映了圣母报喜主题的艺术作品,纽约的现代艺术,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风格、亚洲的民族艺术会让您醉心于其中。现在的教堂建于1966年,已经是在同一地点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h3> <h3>地面的瓷砖和教堂的彩窗都十分精美</h3> <h3>教堂外的走道里悬挂着各国赠送的圣母像,富有不同国家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各自对神学思想的诠释。</h3> <h3>加利利湖</h3><h3>这里风光旖旎,而且有众多传说中耶稣的圣迹。游船上专门为我们升起了国旗,伴着雄壮的国歌声,我的心再一次为祖国而骄傲。</h3> <h3>彼得献心堂</h3><h3>现在的教堂是1933年天主教圣方济各会在此修建的。耶稣被害后,众门徒失去了主心骨,没了方向。大弟子彼得却带领众人干起了老本行捕鱼,并收集食物。在加利利海边,一位牧羊人问他,"你爱这些食物胜过爱你的老师吗?"。前两次彼得无法回答,第三次时,彼得认出牧羊人就是复活的耶稣,于是跪下说,"老师,你知道我是爱你的。"于是耶稣将权杖交于彼得,"你喂养我的羊。"意即耶稣升天之后,彼得承担起了教会领袖的职责,就任基督教第一任教皇。(基督教把世人比喻为迷途的羔羊,而耶稣是引领世人走向天堂的上帝的儿子,基督的追随者就是圣徒,而教职人员便被称为牧师)</h3><h3><br /></h3> <h3>有趣的是,圣彼得献心堂竟然是内外相通的,因为室外的一块巨石一半在教堂中,一半裸露在外面,它就是《圣经》中记载的"基督之桌"。更有趣的是,耶稣是犹太人,基督教因他而创建,而这个教堂却是天主教的方济各会建的,所谓的彼得献心堂只是别称,正名叫方济各会修道院。</h3> <h3>意大利设计师贝鲁奇设计的【八福堂】,教堂呈八角,用来象征八福,教皇以色列之行期间,只在此地做了单独礼拜。八福堂建于八福山山顶上,现存的教堂为1938年建造,呈八角形(八角形建筑还有圣殿山的圆顶清真寺),用黑色玄武岩建成,周边的圆拱则是用拿撒勒的白色岩石建造,有八种颜色的玻璃窗,标志着八福。八福堂内钟形拱顶的窗户上刻有关于八福的文字。站在石柱围成的回廊上,近处是美丽的花园,远处则可眺望加利利湖。</h3> <h3>萨法德--全球最美的小镇</h3><h3>神秘的犹太之城,这里有很多传统的犹太人,十五世纪末,大批的西班牙犹太人逃到这里聚集,而且艺术街区中,云集了不少艺术家,让古城换发艺术的光芒。</h3> <h3>饼之奇迹教堂,位于加利利湖畔。纪念的是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用5个饼和2条鱼喂饱了5000人的故事。里面用马赛克铺的鱼饼图案,</h3> <h3>以叙边境【眼泪谷】</h3><h3>这里有以色列军队过去的据点,废军火做的艺术品诉说着沧桑,叙利亚近在眼前。庞大的掩体与交通壕、炮塔依然可见,在和平宁静的氛围中体验战争气息。</h3> <h3>这里是基督信徒们一生向往的圣地,人生中必来的目的地。在圣经里,约旦河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据统计,在旧约里约旦河被提到175次,在新约里被提及15次。施洗约翰在约旦河给耶稣进行了洗礼,因此约旦河也被称为圣水,并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最神圣的河流。</h3> <h3>在耶路撒冷,站在橄榄山高处远眺圣殿山的金顶,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教派的圣地,三教都把这里视作通往上帝最近的地方。耶路撒冷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独占约四百年,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而今仍是巴以两国争夺的焦点。耶路撒冷是许多教派的共同家园,但每个教派都认为耶路撒冷属于自己。昔日所罗门圣殿的西墙遗迹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圣经记载耶稣在这里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穆斯林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耶路撒冷是一个不断被摧毁和重建的城市,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老城是最特别的地方,老城被划分为犹太区、基督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四个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此共生。耶路撒冷老城,198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金色洋葱顶建筑是俄国东正教的"摩大拉的马利亚教堂",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于1885年为纪念母亲而建。</h3> <h3>主哭耶京堂</h3><h3>主哭耶京堂建筑是1954年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巴鲁奇设计并建造的一座外观为泪珠形状的"主泣教堂"。主哭耶京堂的设计外观像眼泪,象征耶稣为耶路撒冷而哭泣,因为耶稣知道耶路撒冷将要遭受劫难,为要受苦、受难的耶路撒冷而哭泣。</h3> <h3>主泣教堂非常小,不过透过这里的雕花玻璃能清楚得看到对面圣殿山上的金顶教堂。</h3> <h3>客西马尼园里的八棵巨大的橄榄树据说是种植于耶稣那个时代,橄榄树虬枝叶茂。</h3> <h3>【万国教堂】</h3><h3>万国教堂是在1924年完工祝圣的,是为纪念耶稣祈祷的圣堂,由于建堂的经费来自于世界各国的捐款,因此此圣堂被称为万国教堂。园内最显眼的就是多国捐赠兴建的末日大教堂,正面马赛克壁画描绘的是耶稣作为调停人调节众神和各种职业的凡人之间的矛盾。教堂内,祭坛上的石头据说是耶稣受难前度过左后一夜的地方。</h3> <h3>教堂外的一块耶稣祷告石</h3> <h3>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地区,到伯利恒需要穿越边境。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因为那里是耶稣出生地。从耶路撒冷过去很近1个小时就进入了,进入巴勒斯坦后感觉巴以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当看到那些隔离墙,才知道自己已经越界了。对旅游者来说手续不麻烦。城内的巴勒斯坦人可到城外以色列区,但犹太人决不可进入巴勒斯坦城内如果被绑架,国家还得花钱赎。所以我们到了巴勒斯坦 又换了一个导游。</h3> <h3>伯利恒圣诞教堂</h3><h3>圣诞教堂位于伯利恒犹太山地顶部,城市中心马槽广场的左侧,沿盘山公路步行约2公里便可到达。据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入口称为谦卑之门,必须弯腰才能进得去。整座教堂由于在维修,所以略显局促。教堂内部光线昏暗。"圣诞星洞"是圣诞教堂最重要的圣物,因为传说耶稣就是在这里降生的。在这里,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都要跪下亲吻那颗14角的银星,因为这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基督耶稣诞生地",而对面就是耶稣出生后作为摇篮的石马槽。朝圣者络绎不绝,一个刚起身,一个又跪了下去,几乎没有间隙,我也就很难拍到那十四角银星得清晰照片了。</h3> <h3>【大屠杀纪念馆】这里是为了纪念在大屠杀中殉难的六百万犹太人同胞。在每个展厅里都可以真实感受到那段让全世界铭记在心的悲惨历史,目睹遇难者留下的遗物</h3> <h3>无名死难者纪念碑介绍:</h3><h3>整个大屠杀共有600万死难者,目前只确认了400多万。100多万死难者至今不知姓名,所以建了这个纪念碑。</h3> <h3>清早起床时,看着窗外朝霞洒向老城区,好美的耶路撒冷!</h3><h3><br /></h3> <h3>在耶路撒冷老城遇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h3> <h3>耶路撒冷的旧城老街</h3> <h3>紧跟着导游穿行在老城中,老城的老街小巷纵横交错,好像迷宫一样。</h3> <h3>老城里岔道很多,导游再三关照一定要跟紧,否则转个弯可能就跟丢了。</h3> <h3>导游带着咱们继续前行,经过穆斯林区时,阿拉伯人开设的商铺布满了窄巷的两旁。旧城老街,这里居住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经历了千年风雨,都有一段故事。</h3> <h3>大卫城塔是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也是耶路撒冷的一个地标建筑。这座约于两千多年前由希律王建造的城塔,陆续被挖掘出土的有古老的哈莫尼城墙和法赛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里亚尼塔等三座城塔,以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和土耳其时代的建筑遗迹。大卫城塔曾是堡垒、军营、炮台,代表着耶路撒冷过去那段纷乱的岁月,现在是一座历史博物馆。</h3> <h3>荷枪实弹的以色列武装军警在旧城的各个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对反恐和治安采取高压态势,虽然以巴双方在耶路撒冷经常发生暴力冲突,但治安状况整体还是不错的。</h3> <h3>在耶路撒冷,常常看到荷枪大兵,非常帅气。而全世界对女性实行普遍兵役制的也只有这里了,英气十足的女兵也是耶路撒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耶路撒冷桉树馆 (圣经餐厅,犹太菜)</h3><h3>大家都知道伊斯兰教有饮食禁忌,吃饭要选择「Halal」清真食品,其实犹太教同样不吃猪肉,也不吃虾、牡蛎等贝类,而且肉类与乳制品不能一起吃,饮食戒律更复杂,在以色列常可见到餐厅或食品包装上标有「kosher」字样,表示这是符合犹太教规范的「洁净」食物。明星主厨Moshe把圣经搬上餐桌,重现当时人们的饮食,使用鱼、羊肉与牛肉等食材,搭配在旧约出现的7种农作物,包括小麦、燕麦、葡萄、石榴、橄榄、蜜枣与无花果。这家桉树餐馆在圣城耶路撒冷可谓盛名,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离老城的雅法门仅百米内。而且桉树馆还可以俯瞰大卫塔古城墙,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同时感受着古老的圣城气息。</h3> <h3>耶稣最后晚餐的地方马可楼</h3><h3>蓝天下,一座美丽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耶路撒冷锡安山上的马可楼,是耶稣与他的门徒最后晚餐时的楼房,也是耶稣显现神迹的地方。耶稣复活后,曾两次在这里向门徒显现。众门徒在此领受了圣灵。</h3> <h3>出了最后的晚餐室,便有一个天井,有楼梯通向屋顶,虽然现在的马可楼不一定就是耶稣与门徒吃最后晚餐的地方,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个地点是最初教会传教的总部。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时也因此得以幸免。第一间在耶路撒冷的家庭教会可能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间家庭教会在拜占庭时代被扩建为基督教教堂之母锡安教堂。614年波斯人入侵时被毁坏。12世纪十字军重建此教堂,使它成为两层独立的小教堂,就是今天的样式。以后土耳其人将基督徒赶走,并增建一个领祷塔和新的壁龛而成为清真寺,并且禁止基督徒和犹太人进入达500年之久,直到1948年以色列人复国为止。</h3> <h3>基督徒必到的是马可楼。15世纪伊斯兰教占领锡安山时将之改为清真寺,所以墙上和彩绘玻璃上都有伊斯兰文,在长达约5个世纪的时间内禁止基督徒和犹太人进入。马可楼大卫王墓内的穆斯林风格的彩色玻璃窗。</h3> <h3>圣母安眠堂</h3><h3>1898年德国凯撒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用12万德国马克从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Sultan Abdul Hamid II)手里买下了这块地,并于1910年建造了这座雄伟的教堂,现由德国本笃会管理。 据说这里是圣母玛利亚安息的地方。传说圣母玛利亚在锡安山去世后,被葬于此并在这里升天。地板上绘着十二星座图案、圣教会的箴言和先知的名字。</h3> <h3>锡安门是位于耶路撒冷旧城南侧的一座城门,因面对南面的锡安山而得名,兴建于1540年。因大卫墓位于锡安山上,所以又称大卫门。锡安门朝外的城墙上布满了弹痕,当年激烈的战争仿佛犹在眼前。1948年5月...</h3> <h3>圆顶清真寺,又称金顶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也是伊斯兰教圣地,穆斯林称之为高贵圣殿,是耶路撒冷最显眼著名的标志。大圆顶高54米,直径24米,清真寺呈八角形(还记得以色列还有一个八角形建筑吗?就是八福堂啦~),每边长21米。自公元7世纪修建以来,一千多年里几经翻修,1994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其覆盖上了176磅24K纯金箔,圆顶清真寺由木屋顶变成了阳关下闪闪发光的金色穹顶,承载了穆斯林的虔诚与兴盛。目前,该清真寺由以色列穆斯林委员会管理,只允许穆斯林进入。</h3> <h3>灰色圆顶的建筑为阿克萨清真寺,传说是由伊斯兰教创始之前的古代先知苏莱曼修建。</h3> <h3>犹太教的神圣之地【哭墙】</h3><h3>许多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在那里悲哀祷告,所以又叫哭墙。这是犹太人心目中唯一的神迹,而如今残留下的哭墙是虔诚的犹太人祈祷的场所。离开哭墙,向着苦路而去。苦路是过程,走向终点,也走向新篇章的开始。</h3><h3> </h3> <h3>苦路第一站是耶稣被判死刑的罗马人总督府,现在是阿拉伯人的一个学校,学校里的操场就是原来的罗马广场</h3><h3>苦路,也叫悲痛之路,这全长约1公里的小路,对于基督徒来说,可是最虔诚的朝圣之路,因为这是耶稣背上十字架后,走向刑场的路。由于期间发生了14件事,所以这条苦路有十四站。最后进入【圣墓教堂】。这在苦路开始的地方,有十四幅绘画,讲述了这十四站所发生的事。我们的导游也拿出圣经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发生的一切。可能我不是基督教徒的缘故,所以很难将我引入到那个苦难的情景中,即便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道,踩着当年耶稣的足迹,也不能改变我的视角和心态,更何况沿街太过热闹,游人摩肩擦踵,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直走到圣墓大教堂,也没能改变我这种感觉。</h3> <h3>圣墓教堂</h3><h3>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其中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圣母教堂的各个财产。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接近于是个停火协议。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从照片上看,前面的院子是属于希腊东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二楼窗户外的梯子则是亚美尼亚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但是大门的钥匙却掌管在一个阿拉伯家族的手中。</h3> <h3>圣墓大教堂,苦路的终点,耶稣的安息地。那种不规则的结构和布局,在形式上就少了肃穆和敬畏,加上人流太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著名景点,所以我也就跟着涌动的人流走马观花似一番。教堂内灯光阴暗,气氛忧郁,使人感到特别沉重压抑,当走出圣墓教堂,在阳光下长长舒了口气,心情才能平复过来。</h3> <h3>阿克撒清真寺,只有信奉伊斯兰教的信徒方可进入。近在咫尺,却无法进入,那种遗憾是真切的,是令人扼腕的,是无奈中带着伤感的。</h3> <h3>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圣城,耶路撒冷的购物体验也很不错。最主要购物地点就是在老城的贾法门Jaffa Gate外的Mamilla Mall步行街,从城门外的台阶下去就是,这里汇集了世界上各大著名品牌,另有高档品牌店。</h3> <h3>我比较好奇的是这里的阿拉伯人,看到的不多,从几个女性的穿着看,显然比较富裕,也比较时尚。</h3> <h3>大卫塔夜景🌃</h3> <h3>七枝烛台</h3><h3>国会大厦前的七枝烛台是由英国政府赠送给以色列政府的。七支烛台是犹太教的圣物之一。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将七支烛台定为以色列国的国徽。七支烛台的历史早至二千多年前,是耶路撒冷圣殿山的犹太第一圣殿中供奉的三种特别圣物之一。凡来到以色列的游客,都喜欢到国会大厦烛台前参观及拍照留念。</h3> <h3>雅法老城。这是一座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雅法古城面积很小,但是老街古巷很有韵味,古老的石板街述说着千百年来风雨的故事。这里先后曾被阿拉伯、十字军占领过,因此各个民族的风情在这弹丸之城交集融合。虽说古老,又与现代完美结合。它是以色列艺术家的聚集地,这里随处可见艺术家的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画廊、咖啡店,处处透着雅致的气息。</h3><h3> </h3> <h3>在广场一角这座蓝色的漂亮房屋就是当地一个很棒的餐厅。餐厅外面装饰的如同小花园一版,让人愉悦。</h3> <h3>老城之内随处都可以看见历史留下的痕迹。</h3> <h3>圣彼得教堂兴建于以色列的雅法, 是以色列其中一个中世纪的法式教堂。当年耶稣的弟子"彼得"传教的足迹遍布以色列全国各地。雅法的"圣彼得教堂",就是当年"彼得"住在雅法的地方。圣彼得天主教堂是为纪念耶稣的得意门徒"圣彼得"复活升天而建。教堂两度被毁两度重建,目前的建筑是1903年修复重建的。</h3> <h3>硝皮匠西蒙的旧居。据《福音书》记载,彼得正是在这里认识到福音应该传播到犹太教以外的人群。所以说,这个不起眼的旧居是个宗教意义巨大的景点。</h3> <h3>古城里至今有居民,并且成为以色列顶尖艺术家聚集的地方。</h3> <h3>有着蓝色塔顶的是雅法港口的老灯塔,后来被改造成为清真寺宣礼塔。</h3><h3><br /></h3> <h3>从雅法港口向远方瞭望,高楼林立之处便是特拉维夫,一座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但却是以色列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h3> <h3>雅法老城墙上悠闲的猫咪🐈特拉维夫-雅法,两座合二为一的城市,一面是古老,一面是现代,仿佛一眼穿越了4000年。这就是以色列。</h3> <h3>特拉维夫罗斯柴尔德大街</h3><h3>罗斯柴尔德的名字来自以色列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的影响力可谓无人出其右了。辨认这条大街非常简单,全市只有它在马路中间建设了一条长长的步行林荫道,散步、遛狗、骑车、喝咖啡,或者依偎在长椅上看书,晒晒太阳,成为当地人和游客们的必到之处。</h3> <h3>特拉维夫罗斯柴尔德大街16号,是一座朴实无华的楼房,然而,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独立厅(Independence Hall,亦称Beit Haatzmaut)。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整,本-古里安(Ben-Gurion,1886-1973)根据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在此宣布以色列独立。</h3> <h3>特拉维夫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犹太人大多是温和派的,其生活、文化、饮食、着装等都比较开放时尚。</h3> <h3>随处可见的包豪斯风格,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反犹主义,犹太人大量涌入特拉维夫,大量移民潮需要解决一大问题:快速建城答案是包豪斯。简单几何与毫无装饰物,让这座城市迅速新生。1930-1937年间,特拉维夫就拔地而起近3000座包豪斯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特拉维夫拉宾广场</h3><h3>拉宾广场原名叫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位于特拉维夫的市中心,市政厅的办公楼的门前,面积并不大,1995年11月4 日,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这里出席工党举行的一次和平大会时,在离开会场时被被犹太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拉宾逝世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陷入哀痛之中,以色列政府决定将特拉维夫国王广场改名为拉宾广场。</h3> <h3>拉宾广场,拉宾遇刺地</h3> <h3>正在建设中的特拉维夫轻轨,由中国公司城建,那种存在感非常的好!(车内拍)</h3> <h3>特拉维夫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集地中海风情与文化多元性于一身,绵长的沙滩海岸吸引了大批游客,特拉维夫还以拥有在中东地区异常开放和繁荣的夜生活而著称,海滨的步行道拥有无数的夜总会和酒吧,特拉维夫在以色列以不眠之城著称。</h3> <h3>特拉维夫是地中海边的海滨城市,这里的海滩🏖️沙质非常细腻,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海滩没有围栏,敞开让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与大海尽情嬉戏。</h3> <h3>在特拉维夫,在地中海边,最美的夕阳西下,最美的日落余晖......</h3> <h3>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候机厅。11月3日我们结束了12天的以约之旅,将在这里搭乘海南航空班机飞回北京。</h3><h3>以约之旅结束了,这里的故事,这里的人,这里的美都使我难忘。旅行的目的不仅是看到沿途的美景,绚丽的异国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多的是遇见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快乐!</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