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又到一年晒秋时

孙向科(勿聊拒花)

<h3>摄影 孙向科</h3><h3>器材 尼康D700</h3><h3><br /></h3><h3> 去年这个时候我去了篁岭。</h3><h3> 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它像个隐士,隐藏在深山老林里,即便下了缆车,还要走三四里的山路。不过一路风景很美,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春天金灿灿的是油菜花,现在绿油油的是什么呢?远远的,真不敢说是稻子还是麦苗——从前说城里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我是乡下长大的,怎么也懵了呢?</h3><h3> 路边的老茶树,粉白的花儿开得正旺。——同伴惊呼哎这是什么花?很自豪,这个我认识,茶树开茶花,茶花结茶籽,茶籽榨茶油。从前在广西吃了30多年的茶油,总羡慕外地的人有花生油,后来才知道,茶油的营养价值和橄榄油有得一比,现在的茶油,价钱高到天上去了!</h3><h3> 120元的门票加上60元的缆车费,说实话真不便宜。但峡谷里居然有一座好长的拉索桥,春天走过去,你就可以在油菜花海里玩失踪了!桥的中段还有一段玻璃路,有团友过去躺着拍了照,说不错不错,挺刺激的!再往前走,还有一把巨大的同心锁矗立峡谷中部——那是年轻人去山盟海誓的地方,我们远远看一眼也就够了。</h3><h3> "天街"到了!那牌楼风格隽秀,雕刻的刀功尤其细腻,但那个上"上"下"日"是什么字呢?肯定是会意字,但怎么念呢?回家字典查不到,网上也没人提。于是,在那里不爽,回到家更郁闷(都改行20多年了,怎么还有这个职业病啊)!</h3><h3> 天街是一条长近五百米的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倒是古趣盎然,但我心不在此,匆匆而过。</h3><h3> 很快我就发现,有些商铺的上方,有许多粗细均匀排列整齐的木条,木条上晾着竹匾。哦,这就是篁岭名闻遐迩的晒秋了!</h3><h3> 要说晒,什么地方没有晒?什么季节没有晒?为什么就篁岭的晒秋那么出名?再往里走,我就明白了。</h3><h3> 首先,它属典型的山居村落,几百座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而那些民居,也有些黄色的土坯房,但更多的是正正宗宗的白墙青瓦墙头马的徽派民居哦!</h3><h3> 如果这些民居散落在一个比较大又很平坦的空间里,晒什么都会平淡无奇,但在这寸土寸金的山凹里,农家大多只能利用自家窗台和屋顶架晒和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竟有了在二楼屋外搭建木头架的发明,而后家家效仿,于是,本是一家一户个体的晾晒行为因为连成一片而成了一个村落的集体行动。而作为收获季节的秋天,需要晾晒的东西是最多的:腊肉、腊肠、腊鸭、腊鱼、玉米、萝卜、白菜、年糕,还有那特别鲜艳的皇菊和辣椒......五颜六色的晾晒物在白墙青瓦之间重重叠叠,衬托着高大威严的墙头马,甚是壮观,这就是篁岭独有的色彩盛宴!</h3><h3> 那天的两个小时,我不停地爬上爬下,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来拍篁岭。但凡能敲开的民居,我都设法上去看一看。那些民居还真是很有年纪的老屋子,现在很多租给外地人作商铺或客栈,按规定内部可以自主装修,但外部不能改变,很好!我还听说篁岭全村姓曹,祖先是从歙县篁墩迁徒来的,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鳙的故里就在篁岭。有此一说,虽然最终没弄清牌楼那个异体字怎么读,但加上前面的"圣",猜是"皇恩浩荡"之意应该错不到哪里去了。</h3><h3> 作为最美中国的一个符号,篁岭现在是一个旅游景区,村民也都成为景区里的员工。但长期生活在大山里,他们似乎还不太习惯游客如云的热闹,埋头干活却很少与人交流,更不喜欢被拍照。终于有两个妇人同意我拍,那吐舌头的俏皮表情让我看到了她们的单纯和喜悦。</h3><h3> 任何一个地方想用两小时拍出它的灵魂都是奢望,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么淳朴的百姓,篁岭,我还会再去!</h3><h3><br /></h3> <h3>谢谢观赏!</h3>